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文史通義    P 26


作者:章學誠
頁數:26 / 112
類別:史學論述

 

文史通義

作者:章學誠
第26,共112。
傳記之書,其流已久,蓋與六藝先後雜出。古人文無定體,經史亦無分科。《春秋》三家之傳,各記所聞,依經起義,雖謂之記可也。經《禮》二戴之記,各傳其說,附經而行,雖謂之傳可也。其後支分派別,至於近代,始以錄人物者,區為之傳;敘事蹟者,區為之記。蓋亦以集部繁興,人自生其分別,不知其然而然,遂若天經地義之不可移易。此類甚多,學者生於後世,苟無傷於義理,從眾可也。然如虞預《妒記》、《襄陽耆舊記》之類,敘人何嘗不稱記?《龜策》、《西域》諸傳,述事何嘗不稱傳?大抵為典為經,皆是有德有位,綱紀人倫之所製作,今之六藝是也。夫子有德無位,則述而不作,故《論語》、《孝經》,皆為傳而非經,而《易·系》亦止稱為《大傳》。其後悉列為經,諸儒尊夫子之文,而使之有以別於後儒之傳記爾。周末儒者,及於漢初,皆知著述之事,不可自命經綸,蹈於妄作;又自以立說,當稟聖經以為宗主,遂以所見所聞,各筆於書而為傳記。若二《禮》諸記、《詩》、《書》、《易》、《春秋》諸傳是也。蓋皆依經起義,其實各自為書,與後世箋注自不同也。後世專門學衰,集體日盛,敘人述事,各有散篇,亦取傳記為名,附於古人傳記專家之義爾。明自嘉靖而後,論文各分門戶,其有好為高論者,輒言傳乃史職,身非史官,豈可為人作傳?世之無定識而強解事者,群焉和之,以謂於古未之前聞。夫後世文字,於古無有,而相率而為之者,集部紛紛,大率皆是。若傳則本非史家所創,馬、班以前,早有其文。(孟子答苑囿湯、武之事,皆曰:「於傳有之。」彼時並未有紀傳之史,豈史官之文乎!)今必以為不居史職,不宜為傳,試問傳記有何分別?不為經師,又豈宜更為記耶?記無所嫌,而傳為厲禁,則是重史而輕經也。文章宗旨,著述體裁,稱為例義。今之作家,昧焉而不察者多矣。獨於此等無可疑者,輒為無理之拘牽。殆如村俚巫嫗,妄說陰陽禁忌,愚民舉措為難矣。明末之人,思而不學,其為瞽說,可勝唾哉!今之論文章者,乃又學而不思,反襲其說,以矜有識,是為古所愚也。

辨職之言,尤為不明事理。如通行傳記,盡人可為,自無論經師與史官矣。必拘拘於正史列傳,而始可為傳,則雖身居史職,苟非專撰一史,又豈可別自為私傳耶?若但為應人之請,便與撰傳,無以異於世人所撰。惟他人不居是官,例不得為,己居其官,即可為之,一似官府文書之須印信者然;是將以史官為胥吏,而以應人之傳,為倚官府而舞文之具也,說尤不可通矣。道聽之徒,乃謂此言出大興朱先生,不知此乃明末之矯論,持門戶以攻王、李者也。



  
朱先生嘗言:「見生之人,不當作傳。」自是正理。但觀於古人,則不盡然。按《三國志》龐淯母趙娥,為父報仇殺人,注引皇甫《烈女傳》云:「故黃門侍郎安定梁寬為其作傳。」是生存之人,古人未嘗不為立傳。李翱撰《楊烈婦傳》,彼時楊尚生存。恐古人似此者不乏。蓋包舉一生而為之傳,《史》、《漢》列傳體也。隨舉一事而為之傳,《左氏》傳經體也。朱先生言,乃專指列傳一體爾。



  
邵念魯與家太詹,嘗辨古人之撰私傳,曰:「子獨不聞鄧禹之傳,范氏固有本歟?」按此不特范氏,陳壽《三國志》,裴注引東京、魏、晉諸傢俬傳相證明者,凡數十家。即見於隋、唐《經籍》、《藝文志》者,如《東方朔傳》、《陸先生傳》之類,亦不一而足,事固不待辨也。彼挾兔園之冊,但見昭明《文選》、唐宋八家鮮入此體,遂謂天下之書,不復可旁證爾。

往者聘撰《湖北通志》,因恃督府深知,遂用別識心裁,勒為三家之學。人物一門,全用正史列傳之例,撰述為篇。而隋、唐以前,史傳昭著,無可參互詳略施筆削者,則但揭姓名,為《人物表》。(說詳本篇《序例》。)其諸史本傳,悉入《文徵》,以備案檢。(所謂三家之學,《文徵》以擬《文選》。)其於撰述義例,精而當矣。時有僉人,窮於宦拙,求余薦入書局,無功冒餐給矣。值督府左遷,小人涎利構讒,群刺蜂起,當事惑之,檄委其人校正。余方恃其由余薦也,而不虞其背德反噬,昧其平昔所服膺者,而作譸張以罔上也。(別有專篇辨例。)乃曰《文徵》例仿《文選》、《文苑》,《文選》、《文苑》本無傳體。因舉《何蕃》、《李赤》、《毛穎》、《宋清》諸傳,出於遊戲投贈,不可入正傳也。上官乃亟贊其有學識也,而又陰主其說,匿不使余知也。噫!《文苑英華》有傳五卷,蓋七百九十有二,至於七百九十有六,其中正傳之體,公卿則有兵部尚書梁公李峴,節鉞則有東川節度盧坦,(皆李華撰傳。)文學如陳子昂,(盧藏用撰傳。)節操如李紳,(沈亞之撰傳。)貞烈如楊婦、(李翱。)竇女,(杜牧。)合於史家正傳例者,凡十餘篇,而謂《文苑》無正傳體,真喪心矣!

宋人編輯《文苑》,類例固有未盡,然非僉人所能知也。即傳體之改採,蓋有排麗如碑誌者,(庾信《邱乃敷敦崇傳》之類。)自述非正體者,(《陸文學自傳》之類。)立言有寄託者,(《王承福傳》之類。)借名存諷刺者,(《宋清傳》之類。)投贈類序引者,(《強居士傳》之類。)俳諧為遊戲者,(《毛穎傳》之類。)亦次於諸正傳中;不如李漢集韓氏文,以《何蕃傳》入雜著,以《毛穎傳》入雜文,義例乃皎然矣。

○習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