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宋詞鑑賞    P 470


作者:蘇軾等
頁數:470 / 521
類別:古典詞曲

 

宋詞鑑賞

作者:蘇軾等
第470,共521。
詞存《臨江仙》一首。元光元年(1222)作於孟津(今河南孟縣)。《中州集》卷一○記其本事云:「元光初,予與李欽叔在孟津,敬之自女幾(山)來,為之留數日。其行也,欽叔為設饌,備極豐腆。

敬之放筋而嘆日:『平生飲食有數,每見吾二弟,必得美食。明日道路中,又當與老饑相抗,去矣!會有一日,辛老子僵仆柳泉、韓城之間,以天為棺槨,日月為含襚,狐狸亦可,螻蟻亦可耳。』予二人為之惻然。」



  
●臨江仙·河山亭留別欽叔、裕之
辛願

誰識虎頭峰下客,少年有意功名。

清朝無路到公卿。

蕭蕭茅屋下,白髮老書生。

邂逅對床逢二妙,揮毫落紙堪驚。

他年聯袂上蓬瀛。

春風蓮燭影,莫問此時情。

辛願詞作鑒賞

此詞作於金宣宗元光元年(1222)。辛願青春年少時,即有仕途功名的願望。據史載,辛願才高學博,精於《春秋》三傳,而諳熟杜詩韓文。然他「雅負高蘭,不能從俗俯仰」(見《金史。

隱逸傳》),以至于與當局者格格不入。尤其老年,窮困潦倒,甚是淒涼。河山亭臨別前,元好問、李獻能二人曾設宴為辛願餞行,辛願當時無限嘆喟:「平生飽食有數,每見吾二弟必得美食。明日道路中,又當與老饑相抗去矣,會有一日,辛老夫子僵臥柳泉、韓城之間,以天地為棺槨,日月為含王遂,狐狸亦可,螻蟻亦可」。

(元好問《中川華》)。李獻能、元好問即詞中欽叔、裕之,二人皆辛願忘年摯友。寫此詞時,元好問三十三歲,已于前一年中進士,但未選;李獻能三十一歲,已于貞祐三年(1215)登第。詞人在河南孟津(今為孟縣)的河山亭道別二友,撫今追昔,不禁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留別詞。

「誰識」三句,凌空飛來,劈頭髮問,直瀉胸中隱痛。「虎頭峰下客」為詞人自居。(虎頭峰位於河南鞏縣)以「誰識」反問,鬱怒之中隱含一縷少年豪氣,撼人肺腑。「清朝無路到公卿」,道出了他不得進仕的真諦,也是對「清朝」的極力諷刺。


  

「蕭蕭」兩句則把筆墨拉回到暮年淒涼的現實中,「茅尾」前轉以加之「蕭蕭」一詞,更見環境的淒寒。「白髮老書生」以枯槁憔悴,就彷彿站在眼前了。

詞下片筆峰陡轉,寫摯友重逢的喜悅和對二人的深摯祝願。「邂逅”二句寫出了摯友相逢後的喜悅。「對休」一詞表現了三人深厚的友誼,「二妙」古時常用以指文華匹配的兩人,詞中「二妙」自然是指李獻能、元好問二人。「揮豪落筆」出自杜甫《飲中八仙歌》中的「揮豪落紙如雲煙」句,這裡是贊李獻之、元好問二人的驚人才華。

「他年」三句,轉入對二人的鼓勵與期望。意為:你們將來一起進入翰林院,受朝廷的重視,而不必以朋友為念忘記了今日的歡聚之情吧!「蓬瀛」,借指翰林院。「蓬燈」為禦前所用蠟燭。取典于《新唐書。

令狐衝出傳》“綯為翰林院承旨,夜對禁中,燭盡,帝以乘輿蓮花燭送還院。」

這首詞題為「留別」,但全詞不着一字,上片大抒感慨,下片寫邂逅相逢,轉寫期望。真是欲語還休,明言彼而暗及此。實是一種出奇制勝的筆法。  

王渥詞作鑒賞 生平簡介

王渥(1186-1232)字仲澤,太原(今屬山西)人。興定二年(1218)進士。調管州司侯,不赴。連闢壽州、商州、武勝三帥府經歷官,在軍中凡十年。

正大七年(1230),使南宋議和。宋人重之,有「中州豪士」之目。還入為尚書省掾,充樞密院經歷官,權右司郎中。天興元年(1232)汴京被圍,隨內族思烈引兵入援,自汝州過密縣,遇蒙古軍,歿于陣。

《金史》卷一一附見《內族思烈傳》,《金史》卷一二三附見《完顏陳和尚傳》。《中州集》卷六載。元好問謂其「博通經史,有文采,善談論,工書法,妙于琴事」(《中州集》卷六)。詞存《水龍吟》一首,見《中州樂府》。

●水龍吟  王渥

短衣匹馬清秋,慣曾射虎南山下。

西風白水,石鯨鱗甲,山川圖畫。

千古神州,一時勝事,賓僚儒雅。

快長堤萬弩,平岡千騎,波濤卷,魚龍夜。

落日孤城鼓角,笑歸來、長圍初罷。

風雲慘淡,貔貅得意,旌旗閒暇。

萬裡天河,更須一洗,中原兵馬。

看鞬橐嗚咽,咸陽道左,拜西還駕。

王渥詞作鑒賞

王渥(1106-1232),字仲澤,山西太原人。少游太學,以詞賦著名。興定二年進士。時師愛其才,故居軍中十年。

正大七年出使宋朝,應對敏捷,有中州豪士之稱。

詞題下原注有:「從商帥國器獵,同裕之賦」由此可知,這是一首描寫射獵的詞,商帥國器,據《金史。完顏斜烈傳》載:「名鼎,字國器,年二十以善戰知名,自壽泗元帥轉安平都尉、鎮商州。」裕之,即無好問。他亦參與同獵,有《水龍吟。

從商師國器獵于南陽國仲澤鼎玉賦比》一詞。

這首詞描寫了打獵場面的壯觀和氣勢,盛讚金朝軍事力量的強大,也抒發了自己的豪情壯志:開端兩句以李廣射虎贊高帥。《史記·李將軍列傳》記:「李廣居藍田南山中射獵,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

一個「慣」字,寫出商帥的勇武。下面的六個四字句,寫出圍獵場面的恢宏。「西風白水」兩句寫環境。《三輔黃圖》:「昆明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鯨,刻石為鯨魚,長三丈,每至雷雨,常鳴吼,尾皆動。

」杜甫《秋興》詩也有「石鯨鱗甲動秋風」句。「千古」兩句寫氣氛。「千古」「一時」對舉,力贊此時勝舉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