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匹克威克傳    P 287


作者:狄更斯
頁數:287 / 288
類別:世界名著

 

匹克威克傳

作者:狄更斯
第287,共288。
匹克威克先生自己呢,繼續住在他的新居,用空閒的時間整理備忘錄,那就是後來他交給那一度馳名的會社的秘書的;或者,聽山姆。維勒大聲地念,念時夾着一些他自己腦子裡忽然想到的字眼,然而匹克威克先生總是聽得津津有味的。史拿格拉斯先生。文克爾先生和特倫德爾先生,好多次請他做他們的子女的教父,開頭的時候使他覺得很麻煩,但是現在他已經習慣了,把它當作理所當然的事加以履行。他從來沒有因為待金格爾先生寬大而感到後悔:因為那人和喬伯。特拉偷後來都成了社會上的傑出的人物,雖然他們老堅決反對回到他們從前時常出沒和誘惑他們的地方。匹克威克先生現在不很健壯了;但是他還保留着以前全部的少壯的精神,並且還常常可以看見他到德里治畫廊去看畫,或者晴天的時候在附近風景怡人的地方散步。附近的窮人個個都認識他,每逢他走過,他們決不會不懷着很大的敬意向他脫帽致敬;孩子們把他當偶像一樣崇拜;而且周圍一帶的人們全是這樣對他。他每年到華德爾先生家去參加一次大規模的家庭歡聚;在這場合,正像在其他一切場合,他總是由忠實的山姆侍候着:在山姆和他的主人中間,存在着一種堅強的互相的依戀,除了死亡,任何東西都不能使它終結的。

「附錄:狄更斯簡介」附錄:狄更斯簡介



  
查爾斯。狄更斯于一八一二年二月七日生於英國朴資茅斯的波特西地區。他父親約翰。狄更斯是海軍會計處的一個小職員。狄更斯幼時就常常溜到家裡的閣樓上,津津有味地閲讀一本又一本的小說。《魯濱遜漂流記》。斐爾丁的作品。《天方夜談》。《唐吉訶德》,都是他喜愛的作品。他的幼小的心靈早就同文藝結上了不解之緣。以後他的家境日漸窮困,債台高築,一家人不得不離鄉背井,遷居到倫敦。但移居未久,家裡舊債未清,新債又來,他父親終於被投入債務監獄。這時狄更斯才十歲。但是作為一群弟妹的大哥,而父親又是一個毫無辦法的人,狄更斯就不得不擔起家長的責任來。十一歲,他就到一家皮鞋油廠當學徒。為了節省開支,他母親帶著弟妹們到監獄裡和父親住在一起,狄更斯單獨留在外面,每星期領到薪水之後,就帶著錢或食物去探監,和父母弟妹團聚。這些艱苦的日子在幼小的狄更斯的心靈中遺留下永不消失的印象,使他對貧苦無告的兒童。對窮人。對被迫害者充滿同情,對英國當時的統治階級和資本主義社會產生了莫大的仇恨。以後他父親獲得一筆小小的遺產,出了監獄,把查爾斯。狄更斯送到威林頓高等學校(相當於高小)去讀書。校長瓊斯先生是一個又愚昧又野蠻的人,對學生任意鞭打。辱罵。這個人物在狄更斯的作品中曾經出現過很多次。家中僅有的一點錢財不久又用盡了,查爾斯。狄更斯不得不停學就業,為餬口而奔忙。他時而作律師的書記,時而為事務所送信,時而到法院當速記員,時而為報紙作採訪。艱難的生活使狄更斯獲得了非常豐富的生活知識,為他以後的寫作積累了寶貴的素材。



  
二十二歲時,狄更斯試寫了一篇短篇小說,畏怯地投入一家雜誌社的信箱中。一個星期以後這篇小說刊出了,狄更斯就這樣開始了業餘寫作活動。他最初為《記事晨報》寫一些特寫,署名「鮑斯」。一八三七年他寫成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匹克威克外傳》。這部作品發表以後,風行一時,暢銷全國,頓時成為街談巷議的資料,並使他得以靠寫作維持生活,開始了著作生涯。以後他又寫了許多作品,主要是長篇小說,獲得極大的成功(狄更斯著作年表附後),終於成為英國文學史上偉大的作家之一。

狄更斯曾長期居住在法國。意大利,並曾到美國遊歷。他對美國的觀察極其深刻;美國的虛偽的民主政治。殘酷的監獄。特別是暗無天日的蓄奴制,引起狄更斯極大的憤慨。他說:「我已經失望了,這不是我要來看的共和國,這不是我想象中的共和國。」他的遊記體小說《美國札記》和長篇小說《馬丁。朱什爾維特》都對美國社會的黑暗和醜惡作了有力的揭發。

狄更斯是歐洲十九世紀少數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大師之一。他的偉大不僅在於他深刻地暴露了英國各個社會階層的生活實況,而且也在於他掀起了真正的文學革命。在他以前的英國文學中,普通人民是沒有地位的;狄更斯雖不是第一個改變這種現象,卻是最有效地改變了這種現象的人。他用生動而熱情的筆觸描繪了下層階級的人們和他們的悲慘生活。他把貧民窟。小客棧。貧民收容所。債務監獄等等悲慘的生活景象寫入了文學作品,而且對那些窮人,那些正直的勞動者,給予最大的同情。另外一方面,他以諷刺的筆法,對新興的工廠主。銀行家等資產階級以及資產階級社會,資產階級虛偽的「民主政治」和「黨派活動」,資本主義制度下的不平等和不合理現象,資產階級法律的非人道本質,都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抨擊。

他以高度的藝術概括和生動的細節描寫,反映了英國十九世紀初葉的社會真實面貌。他的作品是充滿了光輝四射。妙趣橫生的幽默和細緻入微的心理分析。他的人物形象有許多能使人一讀之後就長久地活在讀者的心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