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後漢書    P 257


作者:范曄等
頁數:257 / 470
類別:中國古代史

 

後漢書

作者:范曄等
第257,共470。
論曰:古者諸侯歲貢士,進賢受上賞,非賢貶爵土。升之司馬,辯論其才,論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祿之。故王者得其人,進仕勸其行,經邦弘務,所由久矣。漢初詔舉賢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貢士之方也。中興以後,復增惇樸、有道、賢能、直言、獨行、高節、質直、清白、惇厚之屬。榮路既廣,觖望難裁,自是竊名偽服,浸以流競。權門貴仕,請謁繁興。自左雄任事,限年試才,雖頗有不密,固亦因識時宜。而黃瓊、胡廣、張衡、崔瑗之徒,泥滯舊方,互相詭駁,循名者屈其短,筭實者挺其暛。故雄在尚書,天下不敢妄選,十餘年閒,稱為得人,斯亦暛實之征乎?順帝始以童弱反政,而號令自出,知能任使,故士得用情,天下喁喁仰其風采。遂乃備玄纁玉帛,以聘南陽樊英,天子降寢殿,設□席,尚書奉引,延問失得。急登賢之舉,虛降己之禮,於是處士鄙生,忘其拘儒,拂巾衽褐,以企旌車之招矣。至乃英能承風,俊乂咸事,若李固、周舉之淵謨弘深,左雄、黃瓊之政事貞固,桓焉、楊厚以儒學進,崔瑗、馬融以文章顯,吳佑、蘇章、種暠、欒巴牧民之良干,龐參、虞詡將帥之宏規,王龔、張皓虛心以推士,張綱、杜喬直道以糾違,郎顗陰陽詳密,張衡機術特妙:東京之士,于茲盛焉。向使廟堂納其高謀,強*(場)**[埸]*宣其智力,帷幄容其謇辭,舉厝稟其成式,則武、宣之軌,豈其遠而?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可為恨哉!及孝桓之時,碩德繼興,陳蕃、楊秉處稱賢宰,皇甫、張、段出號名將,王暢、李膺彌縫袞闕,朱穆、劉陶獻替匡時,郭有道銟鑒人倫,陳仲弓弘道下邑。其餘宏儒遠智,高心絜行,激揚風流者,不可勝言。而斯道莫振,文武陵隊,在朝者以正議嬰戮,謝事者以黨錮致醔。往車雖折,而來軫方遒。

所以傾而未顛,決而未潰,豈非仁人君子心力之為乎?嗚呼!



  
贊曰:雄作納言,古之八元。舉升以匯,越自下蕃。登朝理政,並紓醔昏。

瓊名夙知,累章國疵。琬亦早秀,位及志差。

後漢書卷六十二 荀韓鐘陳列傳 第五十二

荀淑字季和,潁川潁陰人*(也)*,荀卿十一世孫也。少有高行,博學而不好章句,多為俗儒所非,而州裡稱其知人。



  
安帝時,征拜郎中,後再遷當涂長。去職還鄉裡。當世名賢李固、李膺等皆師宗之。及梁太后臨朝,有日食地震之變,詔公卿舉賢良方正,光祿勛杜喬、少府房植舉淑對策,譏刺貴幸,為大將軍梁冀所忌,出補朗陵侯相。騳事明理,稱為神君。頃之,□官歸,閒居養志。產業每增,輒以贍宗族知友。年六十七,建和三年卒。李膺時為尚書,自表師喪。二縣皆為立祠。有子八人:儉,緄,靖,燾,汪,爽,肅,專,並有名稱,時人謂*[之]*「八龍。」

初,荀氏舊裡名西豪,潁陰令勃海苑康以為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今荀氏亦有八子,故改其裡曰高陽裡。

靖有至行,不仕,年五十而終,號曰玄行先生。

淑兄子昱字伯條,曇字元智。昱為沛相,曇為廣陵太守。兄弟皆正身疾惡,志除閹宦。其支黨賓客有在二郡者,纖罪必誅。昱後共大將軍竇武謀誅中官,與李膺俱死。曇亦禁錮終身。

爽字慈明,一名諝。幼而好學,年十二,能通春秋、論語。太尉杜喬見而稱之,曰:

「可為人師。」爽遂耽思經書,慶弔不行,征命不應。潁川為之語曰:「荀氏八龍,慈明無雙。」

延熹九年,太常趙典舉爽至孝,拜郎中。對策陳便宜曰:

臣聞之於師曰:「漢為火德,火生於木,木盛于火,故其德為孝,其象在周易之離。」夫在地為火,在天為日。在天者用其精,在地者用其形。夏則火王,其精在天,溫暖之氣,養生百木,是其孝也。冬時則廢,其形在地,酷烈之氣,焚燒山林,是其不孝也。故漢制使天下誦孝經,選吏舉孝廉。夫喪親自盡,孝之終也。今之公卿及二千石,三年之喪,不得即去,殆非所以增崇孝道而克稱火德者也。往者孝文勞謙,行過乎儉,故有遺詔以日易月。此當時之宜,不可貫之萬世。古今之制雖有損益,而諒闇之禮未嘗改移,以示天下莫遺其親。今公卿髃寮皆政教所瞻,而父母之喪不得奔赴。夫仁義之行,自上而始;惇厚之俗,以應乎下。傳曰:「喪祭之禮闕,則人臣之恩薄,背死忘生者觽矣。」曾子曰:「人未有自致者,必也親喪乎!」春秋傳曰:

「上之所為,民之歸也。」夫上所不為而民或為之,故加刑罰;若上之所為,民亦為之,又何誅焉?昔丞相翟方進,以自備宰相,而不敢踰制。至遭母憂,三十六日而除。夫失禮之源,自上而始。古者大喪三年不呼其門,所以崇國厚俗篤化之道也。事失宜正。過勿憚改。天下通喪,可如舊禮。

臣聞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有禮義。禮義備,則人知所厝矣。夫婦人倫之始,王化之端,故文王作易,上經首干、坤,下經首咸、恆。孔子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夫婦之道,所謂順也。堯典曰:「厘降二女于媯汭,嬪于虞。」降者下也,嬪者婦也。言雖帝堯之女,下嫁于虞,猶屈體降下,勤修婦道。易曰:「帝乙歸妹,以祉元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