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太平廣記 二    P 413


作者:李昉
頁數:413 / 471
類別:中國古代史

 

太平廣記 二

作者:李昉
第413,共471。
李程在唐德宗貞元年間參加考試《日五色賦》,被批落榜。出了考場。碰到大官楊于陵從衙門裡出來回家,楊于陵問他考試情況。李程從靴筒裡掏出手稿給楊于陵看。開頭詞是:德動天鑒,祥開日華。楊于陵看完對李程說,你應該做狀元。第二天,考試雜文,李程又沒名。楊于陵很氣不平,便在舊試題集的後面寫了李程的文章,但沒署名,拿去見主考官,騙他說,你這次考賦,怎麼出舊題目?主考說沒有的事,楊于陵說,不僅題目是舊的,而且有人寫過,連限韻都一樣。主考官吃了一驚。楊于陵就把李程的賦拿出來給他看,主考非常讚賞,楊于陵說:「如果這次考試中有人寫出了這樣的賦,你怎麼辦?」主考說:「沒有則罷,有的話,肯定中狀元。」楊于陵說:「這樣的話,你失誤了,把好的人才給丟掉了,這文章是李程寫的。」主考立即讓人把李程的卷子拿來對照,一字不差。主考當面致謝,並同楊于陵共同商量。於是,李程中了狀元,前面的榜,予以更正。李程後來做到很大的官,鎮守大梁。聽說有一個叫浩的人去參加宏詞科的考試,也考這個題目。擔心浩的文章超過自己,專門派了一個僕人把浩的文章取來,拆封前還感到憂慮。讀到浩的破題:麗日輝煌,中含瑞光。李程高興了,說他這破題解的意思,沒有超過自己的範疇。

蔡南史



  
貞元十二年,駙馬王士平與義陽公主反目。蔡南史、獨孤申叔播為樂曲,號義陽子,有團雪散雪之歌。德宗聞之怒,欲廢科舉,後但流斥南史乃止。(出《國史補》)

【譯文】

唐德宗貞元十二年,駙馬王士平同義陽公主不和睦。蔡南史和獨孤申叔兩人為他們演奏樂曲,曲名《義陽子》,其中有歌詞為團雪散雪。德宗知道這件事很惱怒,認為蔡南史有失文人體統,準奮廢除科舉,後來流放了蔡南史作罷。

牛僧孺

牛僧孺始舉進士,致琴書於灞滻間。先以所業謁韓愈、皇甫湜。時首造愈,值愈他適,留卷而已。無何,愈訪湜。時僧孺亦及門。二賢覽刺忻然,同契延接,詢及所止。對曰:某方以薄伎小醜呈于宗匠,進退惟命,一囊猶置於國門之外。二公披卷,卷首有說樂一章。未閲其詞,遽曰:「斯高文。且以拍板為何等?」對曰:「謂之樂句。」二公相顧大喜曰:「斯高文必矣。」僧孺因謀所居,二公沈然良久,乃曰:「可于客戶稅一廟院。僧孺如所教。造門致謝,二公又誨之曰:某日可游青龍寺。薄暮而歸,二公聯鏕至彼。因大署其門曰:韓愈、皇甫湜同訪幾官不遇。翌日,輦轂名士咸觀焉。奇章之名,由是赫然矣。僧孺既及第,過堂,宰相謂曰:」掃廳奉候。「僧孺獨出曰:」不敢。"眾聳異之。(出《摭言》)

【譯文】

牛僧孺中進士前,攜琴書游于山水間。以他的文章謁見韓愈和皇甫湜。第一次拜訪韓俞,韓愈沒在家,便留下文章。沒多久,韓愈拜訪皇甫湜,正好牛僧孺也來了。韓愈和皇甫湜看了牛僧孺的名帖,非常高興,兩人一起接見他。問到牛僧孺的打算。牛僧孺說,我帶著拙作來謁見兩位前輩,聽從你們的指教,我沒有功名現在還沒有什麼事做,韓愈和皇甫湜打開牛僧孺的文章,開頭的篇目是《說樂》,沒有看下文,便說準是好文章。即問牛僧孺拍板是什麼?牛僧孺回答說是樂句。兩人相望,非常高興。說這準是好文章了。牛僧孺說自己打算找一處房子。兩人考慮再三,才說,可以去寺院裡租一處地方。牛僧孺照辦,又登門拜謝。兩人又教誨他,說某日你可以去游青龍寺,晚一點回來。那天,韓愈和皇甫湜一起坐車到牛僧孺住的地方,在大門上題字說,韓愈、皇甫湜同訪牛僧孺不遇。第二天,京都許多名人都去參觀。牛僧孺的大名,由是鵲起。牛僧孺參加過堂(宰相接見)時,宰相一定要把屋子打掃乾淨來接待。牛僧孺獨自應聲說不敢,參加過堂的進士們都感到驚奇。


  

楊虞卿

楊虞卿及第後,舉宏詞,為校書,來淮南就李鄘婚姻。遇前進士陳商,啟護窮窘,虞卿未相識。聞之,倒囊以濟。(出《摭言》)

【譯文】

楊虞卿以宏詞科中進士,授職校書(官名)。到淮南同李鄘的女兒結婚,遇到前進士陳商。陳商向他訴說自己的貧困,楊虞卿並不認識陳商,但聽了他的陳詞。傾囊相助。

苗纘

苗粲子纘應舉,而粲以中風語澀,而心緒至切。臨試,又疾亟。纘乃為狀,請許入試否?粲猶能把筆,淡墨為書曰:入入!其父子之情切如此。其年,纘及第。(出《嘉話錄》)

【譯文】

苗粲的兒子苗纘即將參加科舉考試,苗粲中風不語,但是望子成龍的心很切。臨近試期,苗粲的病重加沉重。苗纘就把字寫在紙上,請問自己要不要去考試。苗粲拿筆淡淡地在紙上寫了入入二字。父子這樣情切令人感動。當年,苗纘中進士。

費冠卿

費冠卿元和二年及第,以祿不及親,永懷罔極之念,遂隱于池陽九華山。長慶中,殿中侍御史李行修舉冠卿孝節,徵拜右拾遺。制曰:前進士費冠卿嘗與計偕,以文中第。祿不及于榮養,恨每積于永懷。遂乃屏身丘園,絶跡仕進。守其至性,十有五年。峻節無雙,清飈自遠。夫旌孝行、舉逸人,所以厚風俗而敦名教也。宜陳高獎,以儆薄夫。擢參近侍之榮,載佇移忠之效:可右拾遺。冠卿竟不應徵命。(出《摭言》)

【譯文】

唐憲宗元和二年,費冠卿中進士。思念自己故去的父母,沒有辦法報答養育之恩,心情沉重。於是,隱居于池陽的九華山。穆宗長慶年間,殿中侍御史(官名)李行修舉薦費冠卿節操仁孝,請征其入朝,做右拾遺(左右拾遺同為諫官)。朝廷的徵文說,前進士費冠卿是一個人才,曾以文才考中進士。因為有了榮祿不能孝養故去的父母,心中遺恨綿綿。因此隱居耕種,不肯做官。守其孝道,十五年了,這樣高風亮節,很少有人能比。表揚孝行,錄用人才,才能使世風惇厚,應當給予獎掖,以教育那些不孝順的人。請到皇帝的身邊,讓臣子們效仿你的忠孝。可以做右拾遺。費冠卿卻沒有應徵。

李固言

李固言生於鳳翔莊墅,性質厚,未熟造謁。始應進士舉,舍于親表柳氏京第。諸柳昆仲,率多謔戲。以固言不閒人事,俾信趨揖之儀。候其磬折,密於頭巾上貼文字云:此處有屋僦賃。固言不覺。及出,朝士見而笑之。許孟容為右常侍,于時朝中薄此官,號曰貂腳,頗不能為後進延譽。固言始以所業求見,謀于諸柳。諸柳與導行卷去處,先令投許常侍。固言果詣之,孟容謝曰:「某官緒閒冷,不足發君子聲彩。雖然,亦藏之於心。」又睹頭巾上文字,知其樸質。無何,來年許知禮闈,乃以固言為狀頭。(出《摭言》)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