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太平廣記 二    P 442


作者:李昉
頁數:442 / 471
類別:中國古代史

 

太平廣記 二

作者:李昉
第442,共471。
李光弼討史思明,師于野水渡,既夕還軍,留其卒一千人。謂雍顥曰:「賊將高暉、李日越、喻文景,皆萬人敵也。思明必使一人劫我。我且去之,子領卒待賊于此。至勿與戰,降則俱來。其日,思明召日越曰:李君引兵至野水,此成擒也。汝以鐵騎宵濟,為我取之。命曰:必獲李君,不然無歸!日越引騎五百,晨壓顥軍。顥阻濠休卒,吟嘯相視。日越怪之,問曰:」太尉在乎?「曰:」夜去矣。「兵幾何?曰:」千人,將謂誰?曰雍顥也。「日越沉吟久,謂其下曰:我受命必得李君,今獲顥,不塞此望,必見害,不如降之。遂請降。顥與之俱至。光弼悉又嘗伏軍守河陽,與史思明相持經年。思明有戰馬千匹,每日洗馬于河南,以示其多。光弼乃于諸營檢獲牝馬五百匹,待思明馬至水際,盡驅出之。有駒縶于城中,群牝嘶鳴,無復間斷,思明戰馬,悉浮渡河,光弼盡驅入營。光弼又嘗在河陽,聞史思明已過河,遠回趨東京。至,謂留守韋陟曰:」賊乘我軍之敗,難與爭鋒。洛城無糧,又不可守。公計若何?「陟曰:」加兵陝州,退守潼關。「光弼曰:」此蓋兵家常勢,非用奇之策也。不若移軍河陽,北阻澤潞,據三城以抗之。勝即擒之,敗即自守。表裡相應,使賊不敢西侵,此則猿臂之勢也。思明至偃師,光弼令將士赴河陽,獨以麾下五百餘騎為殿軍,當石橋路,秉燭徐行,賊不敢逼。乙夜達城。遲明,思明悉眾來攻,諸將決死而戰,殺賊萬餘眾,生擒八十人,器械糧儲萬計。擒其大將徐璜、王李秦(按《新唐書》一三六李光弼傳作「徐璜玉、李秦授」)思明大懼,退築城以相拒。光弼將戰,謂左右曰:「凡戰危事,勝負擊之。光弼位為三公,不可死於賊手。事之不捷,誓投于河。」適城上見河稍遠,恐或急事難至,遂置劍于靴中,有必死之志。及是戰勝,于城西西望拜舞,三軍感動。移鎮臨淮,舁疾而行,徑赴泗州。光弼之未至河南也,田神功平劉展後,逗留于楊府,尚衡、殷仲卿相攻于兗鄆,來瑱旅拒而還襄陽。朝廷患之。及光弼至徐州,史朝義退走,田神功遽歸河南。尚衡、殷仲卿、來瑱皆懼其威名,相繼赴關。吐蕃將犯上都,手詔追光弼率眾赴長安。光弼與程元振不協,觀天下之變,遷延不至。初光弼用師嚴整,天下服其威名。凡所號令,諸將不敢仰視。及其有田神功等諸軍,皆不受其制。因此不得志,愧恥成疾,薨于徐州,年五十七。其母衰老,莊宅使魚朝恩弔問。(出《譚賓錄》)

【譯文】



  
李光弼在野水渡地方征討史思明,到了晚上,軍隊撤回,只留了一千多人。李光弼對雍顥說:「賊將高暉、李日越、喻文景,都是萬人才能抵擋的人,史思明必然派一人來劫我。我先走了,你領士兵在這等他們,不准和他們交戰;他們若是投降,就和他們一起來。」這天,史思明召李日越說:「你領兵去野水渡,這次一定能抓住他,你派鐵騎(披甲的戰馬)晚上渡過去,為我抓來。又下命令,必須抓到李光弼,否則,你就別回來。」李日越率領五百騎兵,早晨接近了雍顥的軍隊。雍顥的士兵在護城河邊,只是互相看著喊叫。李日越感覺很奇怪,問太尉(指李光弼)在嗎?回答說,夜間走了。又問,你們有多少兵?回答說,一千人。又問,將領是誰,答,是雍顥。李日越沉思良久,對他部下說,我接受的命令是必須抓到李光弼,現在抓到雍顥不能滿足史思明的願望,回去我必死,不如投降。於是李日越便投降了,和雍顥一起到了唐營。李光弼曾經領兵守河陽,與史思明對持了一年。史思明有一千多匹戰馬,每天在河南邊洗馬,用來顯示他的馬多兵強。李光弼便在諸營中選出母馬五百匹,等史思明的馬下河時,他把母馬趕下河,因為母馬都有馬駒在城內,所以母馬不間斷地嘶鳴。思明的戰馬聽著母馬嘶叫,便渡過河束,李光弼都趕進了軍營。又,李光弼在河陽時,聽說史思明已過了黃河,便從遠道迂迴趕到了東能守,你怎麼想的?「韋陟說:」增兵陝州,退守潼關。李光弼說,你這是用兵的常規,不是奇妙之策。不如移軍河陽北邊在澤潞阻擊,據守三城與他對抗,勝了就可抓住他;敗了,則可據城自守,內外呼應,使賊不敢西侵,這就叫「猿臂之勢」。史思明到了偃師。李光弼命令將士赴河陽,以他的五百多騎兵殿後。用石頭擋住路和橋,只能打着燈籠慢慢走。賊不敢逼近,晚間到達城內。第二天黎明,史思明率眾來攻城,諸將拚死而戰,殺賊一萬多。活捉了八十人,繳獲的器械糧食上萬,並抓住了大將徐璜、王李秦。史思明很驚慌,只好退回去築城對抗。李光弼又要出戰,對他的部下說:「凡是戰爭到了最後的時候,都關係到勝利與失敗的問題,我李光弼身為三公,決不能死在敵人之手,若是失敗了,我決心投河。」可是城與河離的稍遠,怕到時候難到河邊,他便把短劍放在靴中,他下定了必死的決心。這一仗打勝了。他在城西向西方拜舞。軍中將士大為感動。後來軍隊轉移到臨淮鎮守,李光弼帶病而行,兵士們抬着他直接到了泗州,李光弼沒有到達河南。田神功打敗劉展後,逗留在楊府;尚衡、殷仲卿二人攻打兗、鄆;來瑱軍拒賊回到襄陽。朝廷深患叛賊未除,令光弼到徐州,史朝義退走了。田神功也很快地歸回河南,尚衡、殷仲卿、來瑱都懼怕光弼,相繼赴關。吐蕃進犯京都,皇上下手詔催李光弼速率兵赴長安。李光弼與程元振二人不和睦,觀察局勢的變化,遲遲不到京城。起初,光弼治軍很嚴,威名震天下,凡是他下的命令,諸將不敢不服。後來,有田神功等諸軍,都不受他的控制,因此,光弼很不得志,感到很恥辱,很慚愧,憂鬱成疾,死於徐州,時年五十七歲。他的母親很衰老了。朝廷派莊宅使(唐宮內官名,管理兩京地區官府,掌握莊田、磨坊、店舖、菜園、車坊等產業,皆由宦官領職。)魚朝恩去弔唁。

卷第一百九十 將帥二(雜譎智附)


  

馬燧 嚴振 溫造 高駢 南蠻 張浚 劉鄩 張勍 王建

雜譎智 魏太祖 村婦 將帥

馬燧

李懷光使徐庭光以精卒六千守長春宮,馬燧乃挺身至城下呼庭光,庭光則拜于城下。燧度庭光心已屈,乃謂曰:「我來自朝廷,可西面受命。」庭光復西拜。燧曰:「公等皆祿山已來首建大勛,四十餘年功伐最高,奈何棄祖父之勛力,為族滅之計耶?從吾言,非止免罪,富貴可圖也。」賊徒皆不對。燧曰:「爾以吾言不誠。今相去數步,爾當射我。乃披襟示之。庭光感泣俯伏,軍士亦泣,乃率其下出降。燧乃以數騎徑入城,處之不疑,莫不畏伏。眾大呼曰:」復得為王人矣!「渾瑊私謂參佐曰:」瑊為馬公用兵,與仆不相遠,但怪累敗田悅。今睹其行師料敵,不及(「及」原作「遠」,據明抄本改)遠矣。燧勇力智強,常先計後戰。將戰,親自號令。士卒無不感動,戰皆決死,未嘗奔北。兵勝冠于一時。然力能擒田悅,而不能納蕃師偽疑,(明抄本「納」作「審」,「師」作「帥」,「疑」作「款」)而保其必盟。平涼之會,為結贊所紿,關中搖動。此所謂才有餘而心不正。(明抄本「正」作「至」)(出《譚賓錄》)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