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史記全集譯注    P 81


作者:司馬遷
頁數:81 / 824
類別:歷史

 

史記全集譯注

作者:司馬遷
第81,共824。
(1)比(舊讀bi,庇):等到。(2)少(sh□o稍):稍。此句「卒少惰」實際是說「將驕」,即說項梁驕傲了。這是一種委婉說法。(3)益:增加。(4)使宋義使於齊:派宋義出使到齊國去。(5)論:推斷,預料。(6)疾行:快走。及:趕上。(7)相與:在一起。
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擊趙,大破之。當此時,趙歇為王,陳余為將,張耳為相,皆走入鉅鹿城。章邯令王離、涉間圍鉅鹿,章邯軍其南,築甬道而輸之栗(1)。陳余為將,將卒數萬人而軍鉅鹿之比,此所謂河北之軍也。
楚兵已破於定陶,懷王恐,從盱台之彭城(2),並項羽、呂臣軍自將之。以呂臣為司徒,以其父呂青為令尹。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
(1)甬道:兩旁築牆的通道。輸之粟:給王離、間涉輸送糧食。(2)之:往,到……去。


  
初,宋義所遇齊使者高陵君顯在楚軍,見楚王曰:「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日,軍果敗。兵未戰而先見敗征(1),此可謂知兵矣。」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說之(2),因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救趙。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3)。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曰:「吾聞秦軍圍趙王鉅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軍必矣。」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虱(4)。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罷(5),我承其敝(6);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7),必舉秦矣(8)。故不如先斗秦、趙(9)。夫被堅執銳十,義不如公;坐而運策(11),公不如義。」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12),貪如狼,強不可使者(13),皆斬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齊,身送之至無鹽(14),飲酒高會(15)。天寒大雨,士卒凍饑。項羽曰:「將戮力而攻秦(16),久留不行。今歲饑民貧(17),士卒食芋菽(18),軍無見糧(19),乃飲酒高會(20),不引兵渡河因趙食(21),與趙併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22),其勢必舉趙。趙舉而秦強,何敝之承!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內而專屬於將軍(23),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24),非社稷之臣(25)。」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26),即其帳中斬宋義頭(27),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當是時,諸將皆慴服,莫敢枝梧(28)。皆曰:「首立楚者,將軍家也。今將軍誅亂。」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將軍(29)。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使桓楚報命於懷王(30)。懷王因使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皆屬項羽。


  
(1)征:徵兆,兆頭。(2)說:同「悅」。(3)卿子:當時對人的尊稱。冠軍:《漢書》顏師古註:「言其在諸軍之上。」(4)「夫搏」句:「搏」,抓取,這裡指叮咬。「虻」,牛虻。「蟣」,虱卵。全句意思是能夠叮咬大牛的牛虻並不能破牛身上小小的虱子,比喻鉅鹿城雖小,但很堅固,秦兵不能馬上攻破它。(參用王伯祥《史記選》說)又:《漢書》顏師古註:「言以手擊牛之背,可以殺其上虻,而不可以破其內虱,喻今將兵方欲滅秦,不可盡力,與章邯即戰,或未能禽,徒費力也。」《索隱》:「鄒氏搏音附。今按:言虻之搏牛,本不擬破其上之蟣虱,以言志在大不在小也。」(5)罷:通「疲」。(6)承:趁,利用。敝:疲憊。(7)鼓行而西:敲著鼓行進,向西攻秦。(8)舉:攻取,佔領。(9)斗秦、趙:使秦國和趙國互相爭鬥。十被:同「披」。堅:指堅甲。銳:指銳利的兵器。(11)運策:運用謀略。(12)很:同「狠」,不聽從,執拗。(13)強:倔強。(14)身;親自。(15)高會:大會賓客。(16)戮力:合力,併力。「戮」通「戮」。(17)歲饑:年荒,年成不好。(18)芋(yu,遇):芋頭,這裡指薯類。菽:豆類。(19)見:同「現」,現成的,原有的。(20)乃:卻,竟然。(21)因趙食:依靠趙國的糧食來食用。「因」,憑借。(22)新造:剛剛建立的。(23)埽:同「掃」,盡,這裡是全部集中的意思。專屬(zh□主)於將軍:都托付給你了。(24)徇:謀求。(25)社稷之臣:指名副其實的國家大臣。「社稷」,本為社稷壇,古代天子諸侯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後來代指國家。(26)朝:參見。(27)即:就在。(28)枝梧:本指架屋的小柱與斜柱,枝梧相抵,引由為抵抗、抗拒之意。(29)假:代理。(30)報命:覆命,回朝報告。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1),救鉅鹿。戰少利(2),陳余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3),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4)。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5),莫敢縱兵(6)。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士,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7)。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8),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1)河:這裡指漳河。(2)少利:勝利不多。(3)釜:鍋。甑(zeng,憎):做飯用的一種瓦器。(4)冠諸侯:在諸侯軍當中居第一。(5)壁:壁壘,營壘。(6)縱兵:出動軍隊。「縱」,放。(7)惴(zhui,贅)恐:恐懼。(8)轅門:即營門。古時軍營用兩輛兵車豎起車轅相對為門,所以叫轅門。(9)膝行而前:跪著向前走。「膝行」,有膝蓋行走。
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秦軍數卻,二世使人讓章邯(1)。章邯恐,使長史欣請事(2)。至咸陽,留司馬門三日(3),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長史欣恐,還走其軍,不敢出故道(4),趙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軍,報曰:「趙高用事於中(5),下無可為者。今戰能勝,高必疾妒吾功(6);戰不能勝,不免於死。願將軍孰計之(7)。」陳餘亦遺章邯書曰(8):「白起為秦將,南征鄢郢,北阬馬服,攻城略地,不可勝計,而竟賜死(9)。蒙恬為秦將,北逐戎人十,開榆中地數千里,竟斬陽周。何者?功多,秦不能盡封,因以法誅之。今將軍為秦將三歲矣,所亡失以十萬數(11),而諸侯並起滋益多(12)。彼趙高素諛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使人更代將軍以脫其禍(13)。夫將軍居外久,多內郤(14),有功亦誅,無功亦誅。且天之亡秦,無愚智皆知之(15)。今將軍內不能直諫,外為亡國將,孤特獨立而欲常存(16),豈不哀哉!將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17),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18);此孰與身伏鈇質(19),妻子為僇乎(20)?」章邯狐疑(21),陰使候始成使項羽,欲約。約未成,項羽使蒲將軍日夜引兵度三戶(22),軍漳南,與秦戰,再破之。項羽悉引兵擊秦軍汙水上,大破之。
(1)讓:責備,責問。(2)請事:請示有關事情。(3)司馬門:皇宮的外門,常有武官司馬把守,所以叫司馬門。(4)出故道:走來時所走的路。「故道」,原路。(5)用事:掌權,擅權。中:指朝廷。(6)疾:同「嫉」。(7)孰計:仔細考慮。「孰」,同「熟」。(8)遺(wei,畏):送給。(9)賜死:賜劍令自殺。十戎人:指當時的匈奴。(11)以十萬數:拿十萬來計算,言其極多。(12)滋益:更加,越發。(13)更代:替代,接替。(14)多內郤:朝廷中有怨仇的人多。「郤」,裂縫,裂痕。(15)無:無論。(16)孤特獨立:就是孤立。「孤」「特」「獨」三字同義。(17)從:同「縱」,合縱,指聯合攻秦。(18)南面稱孤:就是稱王。「南面」,面朝南。古代天子、諸侯都南面聽政,所以用南面表示稱王。「孤」,古代帝王的自稱。(19)孰與:表示……跟……相比怎麼樣的意思。身伏鈇(f□斧)質:即身遭刑戮。「伏」,趴。「鈇」同「斧」,斬人用的刑具。「質」,同「鑕」,斬人時所墊的砧板。(20)為:被。僇:通「戮」。(21)狐疑:猶豫不決。(22)度:同「渡」。
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軍吏皆曰:「善」。項羽乃與期洹水南殷虛上。已盟(1),章邯見項羽而流涕(2),為言趙高(3)。項羽乃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使長使欣為上將軍,將秦軍為前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