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文學史    P 402


作者:馬黃
頁數:402 / 471
類別:文學史

 

中國文學史

作者:馬黃
第402,共471。
作者借「百年老屋」的幾經興廢,回憶親切的家庭瑣事、瑣談,表達了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以及懷念祖母、母親和妻子的深厚感情,隨事曲折,自然動人。這是歸有光古文的一篇傑作,也是唐宋古文傳統的一個發展。歸有光大部分古文的根本缺點,恰如方苞所批評,言之無物,缺乏深廣的現實內容。許多應酬之作,枯槁乏哧。其文短小簡潔,而過于拘謹局縮,所受八股文的影響較深。

第三節 李贄



  
嘉靖、萬曆間,作為卓越的思想家,反對文學上的擬古主義,並對晚明文學的較大影響的是李贄(1527-1602)。



  
李贄字宏甫,號卓吾,福建泉州晉江人。泉州是溫陵禪師住地,因又號溫陵居士。他二十六歲(1552)中福建鄉試舉人。做了二十多年小官,五十一歲(1577)做雲南姚安府如府。從五十四歲(1580)起,他就辭官不做,過着獨居講學的生活。他的出處和一般封建士大夫的不一樣,做官的時候敢於和上級衝突;去官以後,並不回鄉隱居,而是依靠朋友。他初到湖北黃安,和耿定理共同講學。但和做大官的、耿定理的哥哥耿定向意見衝突。耿定理死後,他移居麻城龍潭芝佛院,得到周圍久、周思敬的接待。他的《焚書》發表後,揭露了耿定向的偽道學,因而受到耿定向一派的迫害,說是淫僧異道。萬曆二十八年(1600),他被從麻城趕走,二十九年逃到北京附近通州馬經綸家。三十年,被都察院左都御史溫純伙通都察院禮科給事中張問達奏劾下獄,終於被迫在獄中自殺。

李贄的思想具有極大的叛逆性和頑強的戰鬥性。他受王學左派和佛學的影響,對程朱理學和一切偽道學,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他不以孔子的是非為是非。認為「天下無一人不生知」;「聖人不曾高,眾人不曾低」。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統治的等級制度,以及維護封建的特權思想和宿命論思想。他認為工商業者開採礦藏,「日入商賈之肆,時充貪墨之囊」,對官私都有好處;商人「挾數萬之資,經風濤之險」,起了發展生產的作用,並不是那麼「可鄙」的;男女同樣有智慧,不能說「見有男女」,「男子之見盡長,女人之見盡短」,這些見解都是與封建思想尖鋭對立的。李贄思想中的叛逆性、戰鬥性因素,是當時社會經濟新因素,即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萌芽的反映。他的思想不是作為維持封建統治而出現的,而是代表了市民的要求和觀點。因此,他被統治者和一切庸俗士大夫目為「異端」,他的著作一再遭到焚燬。

對於文學,李贄同樣持有與傳統的文學思想根本不同的見解。他認為「天下之至文」,絶不在於字句、結構等等形式上的追求,作家創作都是自然而然、不得不然的,所謂「蓄極積久,勢不能遏」。他提出了文學的《童心說》,認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於童心焉者也」。「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實的思想感情。因此,他認為文學只有真假問題,不得以時勢先後論優劣。他說:「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秦,降而為六朝,變而為近體,又變而為傳奇,變而為院本,為雜劇,為《西廂曲》,為《水滸傳》,不可得而時勢先後論也。」他甚至認為「六經語孟」,「不可以為萬世之至論」,「不可以語于童心之言」。這對八股文和前後七子的假古董,實在是當頭一棒。他大膽地打破封建士大夫對文學的傳統偏見,大力推崇《西廂記》、《水滸傳》等通俗文學,認為是一種「至文」,而且以極大的熱情評點過《水滸傳》、《三國志通俗演義》、《琵琶記》、《幽閨記》等等,實為我國通俗文學最初的研究家和批評家。

李贄是一個思想家,不以文學著名。但他的散文,擺脫傳統古文的格局,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強烈的戰鬥性。思想大膽解放,或長或短,脫口而出,所謂「不阡不陌,攄其胸中之獨見」(袁中道《李溫陵傳》)。他寫給耿定向的一些書札,實際是向偽道學宣戰的檄文。如在《答耿司寇》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