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文學史    P 449


作者:馬黃
頁數:449 / 471
類別:文學史

 

中國文學史

作者:馬黃
第449,共471。
浦墨卿道:「三位先生,小弟有個疑難在此,諸公大家參一參。比如黃公同趙爺一般的年月日時生的,一個中了進士,卻是孤身一人;一個卻是子孫滿堂,不中進士。這兩個人,還是那一個好‧我們還是願做那一個‧」……匡超人道:「『二者不可得兼』。依小弟愚見,還是做趙先生的好。」……浦墨卿道:「讀書畢竟中進士是個了局。趙爺各樣好了,倒底差一個進士。不但我們說,就是他自己心裡也不快活的是差着一個進士。……如今依我的主意,只中進士,不要全福;只做黃公,不做趙爺。可是麼‧」支劍峰道:「不是這樣說。趙爺雖差着一個進士,而今他大公郎已經高進了,將來名登兩榜,少不得封誥乃尊。難道兒子的進士,當不得自己進士不成‧」浦墨卿笑道:「這又不然,先年有一位老先生,兒子已做了大位,他還要科舉。後來點名,臨監不肯收他。他把卷子摜在地下,恨道:『為這個小畜生,累我戴個假紗帽!』這樣看來,兒子的倒底當不得自己的。」……景蘭江道:「眾位先生所講中進士,是為名‧是為利‧」眾人道:「是為名。」景蘭江道:「可知道趙爺雖不曾中進士,外邊詩選上刻着他的詩幾十處,行遍天下,那個不曉得有個趙雪齋先生‧只怕比進士享名多着哩!」

這裡作者寫的是當時儒林中很普遍的事情,顯然只是如實地反映出來,卻把那時文士們內心的空虛,生活的無聊揭露得非常深刻。又如馬二先生游西湖時,西湖的秀麗景色沒有引起他的興趣,而酒店裡掛着的透味的羊肉,盤子裡盛着滾熱的蹄子、海參、糟鴨、鮮魚等卻使他羡慕得喉嚨裡嚥唾沫。仁宗皇帝的禦書又使他馬上磕頭一拜。他見了游西湖的女客就低頭不敢仰視。在書店裡看到自己的八股選本就打聽它的銷路。在這些看來似乎漫不經心的描寫裡,馬二先生思想的迂腐和精神的空虛,已相當生動地表現出來了。



  
當然藝術的真實並不排斥誇張,在真實基礎上的誇張,是諷刺所必要的。周進撞號板;范進中舉發瘋;范母一喜而死;嚴監生臨死因點了兩根燈草而遲遲不肯斷氣;嚴貢生發病閙船家等精彩描寫,都因合理的誇張,而取得強烈的諷刺藝術效果,從而更真實地暴露了問題的本質,起着深刻的批判作用。


  

由於作者態度的嚴肅和愛憎的分明,他還能針對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諷刺。他對王惠、湯知縣、嚴氏兄弟這批貪官劣紳,是無情地揭露和嚴厲地鞭撻;他對具有誠篤善良性格,能急人之難,而又庸俗、迂腐,迷信科舉的馬二先生,是既同情,又諷刺。王玉輝是受封建禮教毒害很深的人,為了「青史留名」,他鼓勵女兒殉節,在女兒死後,還「仰天大笑道:『死得好!死得好!』」但到了大家送他女兒入烈女祠公祭的時候,他卻「轉為心傷,辭了不肯來」。後來在蘇州見到船上一個少年穿白的婦人,他卻又想起了他的女兒,「心裡哽咽,那熱淚直滾出來」。作者通過他矛盾心情的揭露,一面掌握了人物複雜的性格,同時又把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吃人的封建禮教。作者的諷刺有時還隨着人物的社會地位和思想品質的變化而分別採取不同的態度。如范進未中舉以前,境遇相當可憐,作者雖對他有一定諷刺,但主要是同情他;後來他中了舉,做了官,變得很惡劣,作者的態度也隨這改變,就對他採取了辛辣的嘲風。總之,吳敬梓的諷刺藝術不僅分寸掌握恰當,而且能將矛頭直接指向罪惡的社會制度,而不是人身攻擊。它體現了現實主義諷刺藝術的高度成就。

把相互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它的不合理,這是《儒林外史》經常運用的諷刺手法。小說第四回寫「遵制丁憂」的范進去湯知縣處打秋風時的情況:

席上燕窩、鷄鴨,此外就是廣東出的柔魚、苦瓜,也就兩碗。知縣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銀鑲杯箸。范進退前縮後的不舉杯箸,知縣不解其故。靜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這個杯箸。」知縣忙叫換去,換了一個碗杯,一雙象牙箸來。范進又不肯舉動。靜齋道:「這個箸也不用。」隨即換了一雙白顏色竹子的來,方纔罷了。知縣疑惑他居喪如此盡禮,倘或不用葷酒,卻是不曾備辦。落後看見他在燕窩碗裡揀了一個大蝦元子送在嘴裡,方纔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