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文學史    P 461


作者:馬黃
頁數:461 / 471
類別:文學史

 

中國文學史

作者:馬黃
第461,共471。
只有在人民的時代,《紅樓夢》這部小說的價值和它所包含的巨大的社會意義,才可能得到正確的闡明。目前對《紅樓夢》的研究雖然已經取得一定成績,但它的豐富複雜的內容,精深的藝術成就還有待於我們作更深入、細緻的發掘。

第九章 彈詞鼓詞和民間歌曲



  
第一節 彈詞和鼓詞

彈詞和鼓詞是流行于不同地區的說唱相兼的曲藝形式。前者流行于南方,用三弦、琵琶伴奏,主要說唱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後者主要流行于北方,用鼓和三弦等樂器伴奏,主要說唱鐵馬金戈的戰爭故事。


  

說唱文學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唐代的變文、宋代的陶真、涯詞、鼓子詞、諸宮調和元代的詞話,是說唱文學在各個時代的不同名稱。它們都在自己的歷史發展中豐富了我國說唱文學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繼承前代的藝術傳統,明清兩代的說唱文學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以彈詞和鼓詞為主的各種說唱藝術出現了,同種說唱藝術的不同流派出現了,它們在同一城市中同時演出,藝人們互相競賽,互相揣摩,為了壓倒別人,不僅在演唱文面有不少可貴的創造,而且在作品內容方面也進行了加工和潤色,使之更加豐富和生動,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成就。

彈詞是由宋代的陶真和元代的詞話發展起來的。彈詞這一名稱最早見于田汝成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左右寫成的《西湖遊覽志餘》中,原書卷二十記杭州八月觀潮說:「其時優人百戲:擊球、關撲、魚鼓、彈詞,聲音鼎沸。」明代彈詞見于著錄確實可信者有兩部:嘉靖間梁辰魚的《江東廿一史彈詞》和明末清初陳忱的《續廿一史彈詞》,現均已散佚。令傳楊慎《廿一史彈詞》較梁著為早,故梁著別標「江東」二字以示區別。但楊著的十字句與後來彈詞中有襯字的十字句不同,它不是彈詞,而是元代詞話的繼續,本名為《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其書傳到江南才被易為今名。文人擬作皆在一種文藝流行民間以後,由此可以推知:彈詞的風行至遲當在明嘉靖年間。

彈詞是由說《說白》、噱《穿插》、彈《伴奏》、唱《唱詞》幾部組成的。說白部分為散文,唱詞部分基本上是七言韻文,有時也略有變化,加上三言的襯句,成為三、三、七或三、三、四的句式。彈詞作品大多數是長篇的,一部作品往往要說上幾個月,像《安邦志》、《定國志》、《鳳凰山》是三部連續的作品共六百七十四回,七十餘冊;一般通行的也都在十冊以上。彈詞中的開篇沒有說白,短的只有兩韻四句,長的也不過十幾韻。主要是起定場作用,把聽眾的興趣引向正書上來,正如宋人說話中的入話一樣。後來它逐步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嘉慶、道光時,有馬如飛者善著開篇,今傳有五十餘篇,其唱腔稱為馬調,影響很大。彈詞開篇直到今天還是最受群眾歡迎的曲藝形式之一。在語言上,彈詞有「國音」、「土音」之分。國音彈詞是用普通話寫的,如《安邦志》、《天雨花》、《再生緣》等。上音彈詞是用方言寫的,或者夾雜有方言的,它以吳音彈詞為最多,如《珍珠塔》、《玉晴蜓》、《義妖傳》等。浙江的「南祠」、福建的「評話」、廣東的「木魚書」等,都是用各自方言寫成的流行于不同地區的土音彈詞的異名。

現傳彈詞作品據胡士瑩《彈詞寶卷書目》輯錄有二百七十多種,其中除少數是鴉片戰爭以後創作的,大多數是清中葉以前流傳下來的。現存彈詞作品的數量雖然不少,但它們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內容卻是極狹窄的,絶大多數都是寫才子佳人的戀愛故事,只有一小部分作品有比較真實的歷史背景,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實。彈詞多在城市演唱,比較更受到婦女的歡迎,因此,她們要求突破封建束縛,改變長期受壓迫地位的願望也就在作品中有所體現。有不少作品出於婦女作家之手,像《天雨花》(陶貞懷作)、《再生緣》(陳端生作前十七卷,後三卷由梁德繩續成)、《筆生花》(丘心如作)等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