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文學史    P 464


作者:馬黃
頁數:464 / 471
類別:文學史

 

中國文學史

作者:馬黃
第464,共471。
這是辛辣的嘲笑,也是嚴肅的抗議。但在那樣社會裡,不知有多少婦女的美好青春被葬送了。《時調小曲叢鈔》中[銀絞絲調]「哭情郎」、[玉琳瑯調]「別情哥」兩首都是寫女子自己選擇了配偶,卻被父母另嫁了別人的痛苦心情,特別是前一首,不僅寫了她與情人痛苦的離別,並且寫了她對情人殉情而死的深切的掉念。作品中兩對青年的命運正是那個時代必然產生的悲劇。但青年人是頑強的,他們繼承了前代民歌中那種「要分離除非天做了地」的精神,表現了更為強烈的叛逆精神:

思想著才郎,惱恨着爹娘。腳 着花盆,手扶着牆;兩眼不住的淚汪汪。因為才郎挨了一趟打,打的奴渾身上下茄樣。郎噯!能捨這皮肉不捨親郎。



  
——《時興呀呀呦》

冤家要去難留下,滿滿斟上一杯茶。這杯茶,留下冤家說句兒話:既要去,就該留下知心話;偷偷瞞瞞不是個常法。到不如瞞着爹媽,逃走了罷!瞞着爹媽,逃走了罷!

——《京都小曲鈔》


  

任何迫害,不會使青年人屈服,任何肉體的摧折,也不能熄滅他們心中爭取自由的火焰,「能捨這皮肉不捨親郎」,這就是他們的回答,「瞞着爹媽,逃走了罷」,這就是他們的行動。

清代還有少數民族民歌和兒歌專集的刊行。前者如《粵風》中後三卷的《瑤歌》、《苗歌》和《僮歌》。作品多半是情歌,也反映了他們的一些習俗。但由於是用漢字標音,雖經註釋,仍有不少難懂之處。後得如鄭旭旦的《天籟集》和悟痴生的《廣天籟集》等兒歌集,它們是成年人向兒童傳授知識,訓練兒童語言的,一般句子較短,語言簡易流暢,適合兒童誦唱。但其中亦有少數反映社會生活的一些側面。

第十章 清中葉的詩文

第一節 乾嘉間的詩派和詩人

在清統治者殘酷的政治壓迫和反動的文化政策統治之下,清初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思想家所代表的進步的學風、詩風和文風,不可避免地要朝相反的方向轉變。從康熙時代的閻若璩到乾隆、嘉慶時代大批的「漢學家」,他們的文字、經史之學,自覺或不自覺地放棄了顧炎武等「經世致用」的積極精神,鑽進了故紙堆,形成盛極一時的「考據」學風。他們以「實事求是」相號召,自以為有「求實」的精神,不知他們避開現實政治社會問題,只是從故紙資料到故紙資料,恰巧把經史之學變成另一種空疏無用的東西。同時程朱理學,通過八股文考試制度和統治者的尊崇提倡,在王學被打擊之後,成為獨尊的統治思想。詩風、文風離開清初現實主義的道路,向着擬古主義和形式主義的方向發展,也是很自然的。杭世駿于乾隆初年曾說:「自吾來京都,遍交賢豪長者,得以縱覽天下之士。大都絺章繪句,順以取寵者,趾相錯矣。其肯措意于當世之務,從容而度康濟之略者,蓋百不得一焉」(《道古堂文集》卷十五《送江岷山知晉州序》)。這是當時脫離現實、庸俗苟安的士風和玩弄章句詞藻,走向擬古主義、形式主義詩風、文風真實的反映。

從康熙晚年到乾隆中葉,在詩壇上發生很大影響的,首先是沈德潛所標榜的格調說。德潛(16731769)字確士,江南長洲(江蘇蘇州)人。他是一個典型的台閣體詩人,所作絶少成就。他早年即以詩論和選家著名,他的《說詩晬語》,認為「詩之為道,可以理性情,善倫物,感鬼神,設教邦國,應對諸侯」,這就是要求詩必須為封建統治的政治目的服務。因此,他主張詩人「立言」,在態度上,必須「一歸於溫柔惇厚」,「怨而不怒」;在方法上,必須講求比興、「藴蓄」,不能「發露」:這就是要求詩人不要揭露矛盾和鬥爭,努力維護封建統治。所以他選詩「既審其宗旨(詩道),復觀其體裁(格律),徐諷其音節(聲調)」,「而一歸於中正和平」。這個詩派,是康、乾「盛世」的產物,它為當時脫離現實的詩風,找到了比「神韻派」更為有利於封建統治的理論。沈德潛的許多詩選,如《唐詩別裁》、《古詩源等》,體現了他的擬古主義的詩論觀點。但它們指陳得失,辨析源流,也起了一定的流傳、借鑒古典詩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