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金史    P 341


作者:脫脫
頁數:341 / 384
類別:歷史

 

金史

作者:脫脫
第341,共384。
是時,哀宗走歸德,遣翰林修撰魏璠間道召仙。行至裕州,會仙敗於柳河,璠矯詔招集潰軍以待仙,仙疑璠圖已。二年正月,仙閲兵,選鋒尚十萬,璠曰:「主上旦夕西首望公,公不宜久留于此。」仙怒,幾殺璠。璠及忽魯剌還歸德,仙乃奏請誅璠,哀宗不聽,以璠為歸德元帥府經歷官。璠字邦彥,渾源人,貞祐二年進士雲。
仙部將董祐有戰功,詔賜虎符,仙畏其逼己,久不與佩。祐憾之,乃結官奴欲殺仙,猶豫未敢發。近侍局使完顏四和有謀敢斷,嘗徵兵鄧州,圉牧使移剌獃合有異志。六四和以計誅之。祐使謂四和曰:「仙終不肯入援,祐等位卑,力不能誅,惟君為國家圖之。」四和曰:「已殺獃合,復殺武仙,他日使者來,人誰肯信。」不從。仙知祐嘗有此謀,使祐使河北,其後竟殺之。
三月,仙以聖朵軍食不足,徙軍鄧州,仰給于鄧州總帥移剌瑗。鄧州倉廩亦乏,乃分軍新野、順陽、淅川就食民家。遣講議官硃概、劉琢往襄陽,借糧于宋制置使史嵩之。琢、概持兩端,畏留,乃以情告史嵩之曰:「仙兵勢不復振矣。」且曰:「名為借糧,實欲納款,待將軍一諾耳。」嵩之以為實然,遣田俊持書報仙。四月,仙遣大理少卿張伯直取糧于襄陽,屯軍小江口以待之。嵩之聞張伯直至大喜,謂仙送款矣,發書乃謝狀也,大怒,留伯直不遣。
仙自順陽入鄧州,移剌瑗畏逼,以女女仙,仙不疑,納之,乃還順陽。鄧州糧盡,瑗終疑仙。五月,瑗舉城降宋。嵩之益知仙軍虛實,使孟珙率兵五千襲仙軍于順陽。是時,仙令士卒刈麥供軍,未至二里許,始覺,仙率帳下百餘人迎擊之,孟珙不敢前。俄頃,軍士稍集,有五六百人,大敗珙軍。珙與數百人脫走,生擒其統制、統領數十人,獲馬千餘。至是,概、琢妄謂將納款于嵩之之語泄矣,仙皆誅之。


  
移剌瑗本名粘合,字廷玉。世襲契丹猛安,累功鄧州便宜總帥。既至襄陽,使更姓名,稱歸正人劉介,具將校禮謁制置使。瑗大悔恨,明年三月,疽發背死。
孟珙雖敗而去,仙懼宋兵復來,七月,徙淅川之石穴。是時,哀宗在蔡州,遣近侍兀顏責仙赴難,詔曰:「朕平日未嘗負卿,國家危難至此,忍擁兵自恃,坐待滅亡邪?」將士聞之,相視哽咽,皆願赴難與國同生死。仙懼眾心有變,乃殺馬牛,與將士三千人歃血盟誓,不負國家,眾乃大喜。無何,仙復謂眾曰:「蔡州道梗,吾兵食少,恐不能到。且蔡不可堅守,縱到亦無益。近遣人覘視宋金州,百姓據山為柵極險固,廣袤百里,積糧約三百萬石。今與汝曹共圖之,可不勞而下,留老弱守此寨以為根本,然後選勁勇趨蔡,迎上西幸,未晚也。」眾未及應,即令戒行李。取淅川溯流而上,山路險阻,霖雨旬日水湍悍,老幼溺死者不可勝數,糧食絶,軍士亡者八九。仙計無所出,八月,乃由荊子口東還,自內鄉將入聖朵寨,至峽石左右八疊秋林,聞總領楊全已降宋,留秋林十日乃遷大和。九月,至黑谷泊,進退失據,遂謀北走,行部尚書盧芝、侍郎石玠不從。
芝字庭瑞,河東人,任子補官,以西安軍節度使行尚書。玠字子堅,河中人,崇慶二年進士,以汝州防禦使行侍郎。二人相與謀曰:「吾等知仙不恤國家久矣。諫之不從,去之未可,事至今日, 正欠蔡州一死耳。假若不得到蔡州,死於道中,猶勝死於仙也。」既去,仙始覺,追玠殺之。芝走至南陽,為土賊所害。


  
甲午,蔡州破。糧且盡,將士大怨,皆散去。仙無所歸,乃從十八人北渡河,又亡五人。五月,趨澤州,為澤之戍兵所殺。
張甫,賜姓完顏氏。初歸順大元。涿州刺史李瘸驢招之,興定元年正月,甫與張進俱來降。東平行省蒙古綱承製除甫中都路經略使,進經略副使。二年,苗道潤死,河北行省侯摯承製以李瘸驢權道潤中都路經略使,甫與張柔為副。頃之,苗道潤之眾請以靖安民代道潤。是時,張柔、安民實分掌道潤部眾,朝廷乃以瘸驢為中都東路經略使,自雄、霸以東皆隷之。
甫、進與永定軍節度使賈仝不協,以兵相攻,奪據仝地,取仝馬以遺經略使李瘸驢,瘸驢受之。朝廷怪瘸驢不能和輯州府,乃有向背,召瘸驢別與官職。召東平蒙古綱講睦甫與賈仝。綱遣同知安武軍王鬱、博野令高常住往平之,輒留瘸驢不遣,因奏曰:「張甫本受瘸驢招降,情意厚善,今遣鬱先與瘸驢議所以平之者然後可。況甫等不識禮義之人,瘸驢就征則皆自疑,恐生他變,故不避專擅之罪。」詔從綱奏。未幾,賈仝復以兵捕甫部民,殺甫參議官邢畢。甫率兵攻之,賈仝敗走,遂自縊死。甫請符印以安輯部眾,詔與之。
無何,李瘸驢歸順大元。甫為中都東路經略使、遙授同知彰德府事、權元帥右都監。三年,張進為中都南路經略使。甫奏:「真定兵沖,乞遣重臣與恆山公武仙併力守之。」不報。及真定不守,甫復奏:「權元帥右都監柴茂保冀州水寨,孤立無援,若不益兵,非臣之所知也。」
四年,甫封高陽公,以雄、莫、霸州,高陽、信安、文安、大城、保定、靜海、寶坻、武清、安次縣隷焉。元光元年,移剌眾家奴不能守河間,甫居之信安。是歲,以功進金紫光祿大夫,始賜姓完顏。二年二月,張進亦遷元帥左監軍,賜姓完顏。
靖安民,德興府永興縣人。貞祐初,充義軍,歷謀克、千戶、總領、萬戶、都統,皆隷苗道潤麾下。以功遙授定安縣令,遷涿州刺史,遙授順天軍節度使。充提控。興定元年,遙授安武軍節度使。興定二年,遷知德興府事、中都路總領招撫使。是歲,苗道潤死,安民代領其眾,行省承製以涿州刺史李瘸驢權中都路經略使。三年,詔瘸驢自雄、霸以東為中都東路經略使,自易州以西安民為中都西路經略使。西山義軍屯壘諸招撫皆隷焉。
四年,遙授知德興府事,權元帥左監軍,行中都西路元帥府事。三月,安民上書曰:「苗道潤撫定州縣五十餘城,其功甚大,西京路經略使劉鐸嫉其功,反間賈瑀、李琛與道潤不協,轉相攻伐,竟以陰謀殺道潤。鐸令所部劉智元等掠鎮撫孫資孫、招撫楊德勝家人二十餘口,錮之山寨。若鐸常居此,恐致敗事。」劉鐸亦遣副使劉璋詣南京自訴,且言:「安民侵入飛狐之境,冒濫封拜,誘惑人心,強抑總領馮通等輸銀粟。索飛狐總領王彥暉,彈壓劉智元、杜貴,欲充偏裨。彥暉等拒之,輒殺貴而杖智元,竟驅彥暉而去。」又言:「經略職卑,以致從宜李柏山等日謀見害。乞許罷去。」廷議,劉鐸本行招誘逋亡,今乃與安民互相論列,以起爭端。苗道潤死,安民實代領其眾,彥暉等軍本隷道潤,當聽安民節制。乃召鐸還。頃之,封易水公,以涿、易、安肅、保州,君氏川、季鹿、三保河、北江、礬山寨、青白口、朝天寨,水谷、歡谷、車安寨隷焉。十月,安民出兵至礬山,復取檐車寨。
大元兵圍安民所居山寨,守寨提控馬豹等以安民妻子及老弱出降,安民軍中聞之駭亂,眾議欲降以保妻子。安民及經歷官郝端不肯從,遂遇害。詔贈金紫光祿大夫。
郭文振,字拯之,太原人。承安二年進士。累官遼州刺史。貞祐四年,昭義節度使必蘭阿魯帶請升遼州為節鎮,廷議遼州城郭人戶不稱節鎮,而文振有功當遷,乃以本官充宣差從宜都提控。興定元年,詔文振接應苗道潤,恢復中都,會道潤與賈仝相攻而止。
文振治遼州,深得眾心。興定三年,遷遙授中都副留守,權元帥左都監,行河東北路元帥府事,刺史、從宜如故。文振招降太原東山二百餘村,遷老幼于山寨,得壯士七千,分駐營柵,防護秋獲。文振奏:「若秋高無兵,直取太原,河東可復。」優詔許之。十月,權元帥右都監、行元帥府事,與張開合堅、台州兵復取太原。四年,詔升樂平縣為皋州,壽陽縣西張寨為晉州,從文振之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