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孟子    P 32


作者:孟子
頁數:32 / 89
類別:國學

 

孟子

作者:孟子
第32,共89。
由此可見,以身作則,上行下效是孔子、孟子都非常重視的政治領導原則。而本章正是這樣一個上行下效的實例。   滕國的太子(也就是後來的膝文公)死了父親,由於他上一 次在宋國聽了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給他留下了很深刻很 聽得進去的印象,所以這一次遇事,他就托自己的老師去向孟子 請教如何辦喪事。孟子的意見回來以後,太子發出了實施三年喪 禮的命令,結果遭到了大家的反對,「雖令不從」。太子於是又再 次請老師去問計于孟子,這一次孟子講了上行下效,以身作則的 道理,希望太子親自帶頭這樣作。結果,喪事辦得非常成功,大 家都很滿意,「不令而行」。
從這件事上,我們固然可以看到儒家對於喪禮的觀點,但對 我們更有啟發意義的,還是領導人以身作則的問題,正如我們在 《論語·顏淵》的讀解中所概括,這是一種「風吹草動」的統治術. 風不吹,草怎麼會動起來呢?反過來說,要草動,風就得不斷地 吹啊! 。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原文】


  
有為神農之言①者許行②,自楚之膝,踵③門而告文公曰:「遠 方之人聞君行仁政,願受一廛而為氓④。」
文公與之處。
其徒數十人,皆衣褐,捆屨,織席以為食⑤。
陳良之徒陳相與其弟辛(6),負耒耜而自宋之膝,日:「聞君行 聖人之政,是亦聖人也,願為聖人氓。」
陳相見許行而大悅,盡棄其學而學焉。
陳相見孟子,道許行之言曰:「膝君則誠賢君也;雖然,未聞 道也。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7)而治。今也膝有倉稟府庫,則是 厲(9)民而以自養也,惡得賢?」
孟子曰:「許子必種粟而後食乎?」
曰:「然。」
「許子必織布而後衣乎?」


  
曰:「否,許子衣褐。」
「許子冠乎?」
曰:「冠。」
曰:「奚冠?」
曰:「冠素。」
曰:「自織之與?」
曰:「否,以粟易之。」
曰:「許子奚為不自織?」
曰:「害于耕。」
曰:「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9)?」
曰:「然。」 「自為之與?」
曰:「否,以票易之。」
「以票易械器者,不為厲陶冶;陶冶亦以其誠器易粟者,豈為 厲農夫哉?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10)皆取諸其宮中(11)而用之?何為 紛紛然與百工交易?何許子之不憚煩?」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為也。」
“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有大人(12)之事,有小人之事。且 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如必自為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13) 也。故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于 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于天下,草水暢茂, 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獸蹄鳥跡之道交于中國。堯獨 憂之,舉舜而敷(15)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 禹疏九河,瀹濟漯(16)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 國得而食也。當是時也,禹八年于外,三過其門而不人,雖欲 耕,得乎?
“后稷(17)教民稼穡,樹藝(18)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人之內道也, 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19)為司 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 友有信。放勛(20)曰:『勞之來之(21),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 又從而振德之。』聖人之憂民如此,而暇耕乎?
“堯以不得舜為己憂,舜以不得禹、皋陶(22)為己憂。夫以百畝 之不易(23)為己憂者,農夫也。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 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是故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孔子 曰:『大哉堯之為君!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與焉!』堯舜之治天下,豈無所用其 心哉?亦不用於耕耳。
「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于夷者也。陳良,楚產也,悅周公、 仲尼之道,北學于中國。北方之學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謂豪 傑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數十年,師死而遂倍(24)之!昔者孔子沒, 三年之外,門人治任925)將歸,人揖于子貢,相向而哭,皆失聲,然 後歸。子貢反,築室于場,獨居三年,然後歸。他日,子夏、子 張、子游以有若似聖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強曾子。曾子曰: 『不可;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26)之,皜皜(27)乎不可尚已。』今也南 蠻鴃(28)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師而學之,亦異於曾子矣. 吾聞出於幽谷遷于喬木者,未聞下喬木而人于幽谷者。《魯頌》曰: 『戎狄是膺,荊舒是懲(29)。』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學,亦為不善變 矣。」
「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30),國中無偽,雖使五尺之童(31)運市, 莫之或欺。布帛長短同,則貿相若;麻縷絲絮輕重同,則賈相若; 五穀多寡同,則賈相若;屨大小同,則賈相若。」
曰:「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32),或相什百,或相 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屨小屨(33)同賈,人豈為之哉? 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為偽者也,惡能治國家?」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