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元史 上    P 267


作者:宋濂
頁數:267 / 348
類別:歷史

 

元史 上

作者:宋濂
第267,共348。
隆福宮前河,其水與太液池通。英宗至治二年五月,奉敕云:「昔在世祖時,金水河濯手有禁,今則洗馬者有之。比至秋疏滌,禁諸人毋得污穢。」於是會計修濬,三年四月興工,五月工畢,凡役軍八百,為工五千六百三十五。
海子岸
海子岸,上接龍玉堂,以石甃其四周。海子一名積水潭,聚西北諸泉之水,流行入都城而匯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
仁宗延祐六年二月,都水監計會前後,興元修舊石岸相接,凡用石三百五,各長四尺,闊二尺五寸,厚一尺,石灰三千斤,該三百五工,丁夫五十,石工十,九月五日興工,十一日工畢。


  
至治三年三月,大都河道提舉司言:「海子南岸東西道路,當兩城要衝,金水河浸潤于其上,海子風浪衝嚙于其下,且道狹,不時潰陷泥濘,車馬艱于往來,如以石砌之,實永久之計也。」
泰定元年四月,工部應副工物,七月興工,八月工畢,凡用夫匠二百八十七人。
雙塔河
雙塔河,源出昌平縣孟村一畝泉,經雙塔店而東,至豐善村,入榆河。至元三年四月六日,巡河官言:「雙塔河時將泛溢,不早為備,恐至潰決,臨期卒難措手。乃計會閉水口工物,開申都水監,創開雙塔河,未及堅久。今已及水漲之時,倘或決壞,走泄水勢,誤運船不便。」省準制國用司給所需,都水監差夫修治焉。凡合閉水口五處,用工二千一百五十五。
盧溝河


  
盧溝河,其源出於代地,名曰小黃河,以流濁故也。自奉聖州界流入宛平縣境,至都城四十里東麻谷,分為二派。
太宗七年歲乙未八月敕:「近劉沖祿言:‘率水工二百餘人,已依期築閉盧溝河元破牙梳口,若不修堤固護,恐不時漲水沖壞,或貪利之人盜決溉灌,請令禁之。’劉沖祿可就主領,毋致沖塌盜決,犯者以違制論,徒二年,決杖七十。如遇修築時,所用丁夫器具,應差處調發之。其舊有水手人夫內,五十人差官存留不妨。已委管領,常切巡視體究,歲一交番,所司有不應副者罪之。」
白浮甕山
白浮甕山,即通惠河上源之所出也。白浮泉水在昌平縣界,西折而南,經甕山泊,自西水門入都城焉。
成宗大德七年六月,甕山等處看閘提領言:「自閏五月二十九日始,晝夜雨不止,六月九日夜半,山水暴漲,漫流堤上,衝決水口。」於是都水監委官督軍夫,自九月二十一日入役,至是月終輟工,實役軍夫九百九十三人。十一年三月,都水監言:「巡視白浮甕山河堤,崩三十餘里,宜編荊笆為水口,以泄水勢。」計修笆口十一處,四月興工,十月工畢。
仁宗皇慶元年正月,都水監言:「白浮甕山堤,多低薄崩陷處,宜修治。」來春二月入役,八月修完,總修長三十七里二百十五步,計七萬三千七百七十三工。延祐元年四月,都水監言:「自白浮甕山下至廣源閘堤堰,多淤澱淺塞,源泉微細,不能通流,擬疏滌。」由是會計工程,差軍千人疏治。
泰定四年八月,都水監言:「八月三日至六日,霖雨不止,山水泛溢,沖壞甕山諸處笆口,浸沒民田。」計料工物,移交工部關支修治。自八月二十六日興工,九月十二日工畢,役軍夫二千名,實役九萬工,四十五日。
渾河
渾河,本盧溝水,從大興縣流至東安州、武清縣,入漷州界。至大二年十月,渾河水決左都威衛營西大堤,泛溢南流,沒左右二翊及後衛屯田麥,由是左都威衛言:「十月五日,水決武清縣王甫村堤,闊五十餘步,深五尺許,水西南漫平地流,環圓營倉局,水不沒者無幾。恐來春冰消,夏雨水作,衝決成渠,軍民被害,或遷置營司,或多差軍民修塞,庶免墊溺。」三年二月十二日,省準下左右翊及後衛、大都路委官督工修治,至五月二十日工畢。
皇慶元年二月十七日,東安州言:「渾河水溢,決黃堝堤一十七所。」都水監計工物移文工部。二十七日,樞密知院塔失帖木兒奏:「左衛言渾河決堤口二處,屯田浸不耕種,已發軍五百修治。臣等議,治水有司職耳,宜令中書戒所屬用心修治。」從之。七月,省委工部員外郎張彬言:「巡視渾河,六月三十日霖雨,水漲及丈餘,決堤口二百餘步,漂民廬,沒禾稼,乞委官修治,發民丁刈雜草興築。」
延祐元年六月十七日,左衛言:「六月十四日,渾河決武清縣劉家莊堤口,差軍七百與東安州民夫協力同修之。」三年三月,省議:「渾河決堤堰,沒田禾,軍民蒙害,既已奏聞。差官相視,上自石徑山金口,下至武清縣界舊堤,長計三百四十八里,中間因舊修築者大小四十七處,漲水所害合修補者一十九處,無堤創修者八處,宜疏通者二處,計工三十八萬一百,役軍夫三萬五千,九十六日可畢。如通築則役大難成,就令分作三年為之,省院差官先發軍民夫匠萬人,興工以修其要處。」是月二十日,樞府奏撥軍三千,委中衛僉事督修治之。七年五月,營田提舉司言:「去歲十二月二十一日,屯戶巡視廣賦屯北渾河堤二百餘步將崩,恐春首土解水漲,浸沒為患,乞修治。」都水監委濠寨,會營田提舉司官、武清縣官,督夫修完廣武屯北陷薄堤一處,計二千五百工;永興屯北堤低薄一處,計四千一百六十六工;落褵村西衝圮一處,計三千七百三十三工;永興屯北崩圮一處,計六千五百十八工;北王村莊西河東岸至白墳兒,南至韓村西道口,計六千九十三工;劉邢莊西河東岸北至寶僧百戶屯,南至白墳兒,計三萬七百十二工。總用工五萬三千七百二十二。
泰定四年四月,省議:「三年六月內霖雨,山水暴漲,泛沒大興縣諸鄉桑棗田園,移文樞府,于七衛屯田及見有軍內,差三千人修治。」
白河
白河,在漷州東四里,北出通州潞縣,南入于通州境,又東南至香河縣界,又流入于武清縣境,達于靜海縣界。
至元三十年九月,漕司言:「通州運糧河全仰白、榆、渾三河之水,合流名曰潞河,舟楫之行有年矣。今歲新開閘河,分引渾、榆二河上源之水,故自李二寺至通州三十餘里,河道淺澀。今春夏天旱,有止深二尺處,糧船不通,改用小料船搬載,淹延歲月,致虧糧數。先是,都水監相視白河,自東岸吳家莊前,就大河西南,斜開小河二里許,引榆河合流至深溝壩下,以通漕舟。今丈量,自深溝、榆河上灣,至吳家莊龍王廟前白河,西南至壩河八百步。及巡視,知榆河上源築閉,其水盡趨通惠河,止有白佛、靈溝、一子母三小河水入榆河,泉脈微,不能勝舟。擬自吳家莊就龍王廟前閉白河,于西南開小渠,引水自壩河上灣入榆河,庶可漕運。又深溝樂歲五倉,積貯新舊糧七十餘萬石,站車輓運艱緩,由是訪視通州城北通惠河積水,至深溝村西水渠,去樂歲、廣儲等倉甚近,擬自積水處由舊渠北開四百步,至樂歲倉西北,以小料船運載甚便。」都省準焉。通惠河自通州城北,至樂歲西北,水陸共長五百步,計役八萬六百五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