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明代散文    P 200


作者:歸有光等
頁數:200 / 257
類別:古典散文

 

明代散文

作者:歸有光等
第200,共257。
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以輩耳。』」[44]名氏:題名。
游桃花記.陳繼儒
南城獨當陽,城下多栽桃花。花得陽氣及水色,太是穠化[1].居民以細榆軟柳編籬緝牆,花間菜畦,綰結相錯如綉。
余以花朝後一日[2],呼陳山人父子,暖酒提小榼[3],同胡安甫、宋賓之、孟直夫渡河梁,踏至城以東,有桃花蓊然[4]。推戶闖入,見一老翁,具鷄黍餉客[5]。余輩沖筵前索酒,請移酒花下。老翁愕視,恭謹如命。


  
余亦不通姓字,便從花板灑杯[6],才饕一番[7]。復攀桃枝,坐花叢中,以藏鈎輸贏為上下[8],五六人從紅雨中作活轆轤[9],又如孤猿狂鳥,探葉窺果,惟愁枝脆耳。日暮乃若用。是日也,老翁以花朝為生辰,余于酒後作歌贈之,謂翁明日請坐卮脯為壽[10]。
十四日,余與希周、直夫、叔意挈酒榼,甫出關路,途得伯靈、子猶,拉同往。又遇袁長史披鶴氅入城中,長史得我輩看花消息,遂相與返至桃花溪。至則田先生方握鋤理草根,見余輩,便更衣冠出肅客[11]。客方散踞石上,而安甫、賓之、箕仲父子俱挈酒榼佐之。
董、徐、何三君從城上窺見,色為動,復踉蹌下城,又以酒及鮮筍、蛤蜊佐之。是時,不速而會凡十八人,田先生之子歸駢為十九。榼十一,酒七八壺觴。酒屈興信[12],花醉客醒,方苦瓶罍相恥[13],忽城頭以長綆縋酒一樽送城下[14],客則文卿、直卿兄弟是也。
余輩大喜,賞為韻士[15]。時人各為隊,隊各為戲。長史、伯靈角智局上。紛紛諸子,飽毒空拳,主人發短耳長,龍鍾言笑。
時酒瀝尚餘,乃從花籬外要路客,不問生熟妍醜,以一杯酒澆入口中,以一枝桃花簪入發角:人人得大歡喜吉祥而去。日暮鳥倦,余亦言旋[16],皆以月影中抱持,而顧視和紗巾縹袖,大都酒花、花瓣而已。
昔陶征君以避秦數語[17],輸寫心事,借桃源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齒,無一人為花作津梁[18],傳之好事者。自余問津後,花下數日間,便爾成蹊。第賞花護花者,舍吾黨後,能復幾人?幾人摧折如怒風甚雨,至使一片赤霞,闌珊狼藉[19]?則小人于桃花一公案[20],可謂功罪半之矣。


  
註釋:
[1]穠華:繁盛、嬌艷。[2]花朝:舊俗以農曆二月十五日為百花生日,號花朝節,又稱花朝;也有二月初二或二月十二日之說。[3]榼:古時盛酒的器具。[4]蓊然:形容花木茂盛。
[5]餉客:招待客人。[6]花板酒杯:即梨花杯,以形似花瓣而得名。[7]老饕:貪食。[8]藏鈎:古代的一種博戲,也作「藏驅」。
晉周處《風土記》:「臘日飲祭之後,叟嫗兒童分為藏彄之戲,分二曹較勝負。」鈎,為博具。[9]紅雨:比喻落花。唐李賀《歌詩編.將進酒》:「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
」[10]卮脯:卮酒器;脯,乾肉。此處指酒餚。[11]肅客:揖拜、迎接客人。[12]酒屈興信:屈,竭盡;信,舒展,伸張。
酒屈興信,即酒盡而興濃。[13]瓶罍píng léi:皆為盛酒的器具。[14]綆gěng:汲水器上的繩索。縋zhuì:以繩懸物使下墜。
[15]韻士:風雅之士。[16]言旋:即返回。言,助詞,無義。[17]陶征君:指晉代大詩人陶淵明。
舊稱曾經朝廷徵聘而不肯受職的隱者為征君。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寫桃源中人:「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絶境,不復出焉。」[18]津梁:橋樑、媒介。[19]闌珊狼藉:衰敗零落。
[20]小人:作者自稱。
游天平山記.高啟
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1],積霖既霽[2],灝氣澄肅[3]。予與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4],乃治饌載醪[5],相與詣天平山而游焉。
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則舍舟就輿,經平林淺塢間[6],道傍竹石蒙翳[7],有泉伏不見,作泠泠琴築聲[8]。予欣然停輿聽,久之而去。至白雲寺[9],謁魏公祠,憩遠公庵,然後由其麓狙杙以上[10]。
山多怪石,若臥若立,若博若噬[11],蟠拏撐住[12],不可名狀。復有泉出亂石間,曰白雲泉,綫脈縈絡[13],下墜於沼;舉瓢酌嘗,味極甘冷。泉上有亭,名與泉同。草木秀潤,可蔭可息。
過此,則峰迴磴盤[14],十步一折,委曲而上,至于龍門[15]。兩崖並峙,若合而通,窄險深黑,過者側足。又其上有石屋二:大可坐十人,小可坐六、七人,皆石穴,空洞,廣石覆之如屋。既入,則懍然若將壓者,遂相引以去,至此,蓋始及山之半矣。
乃復離朋散伍,競逐幽勝。登者,止者,哦者[16],嘨者,憊而喘者,恐而咷者[17],怡然若有樂者,悵然俯仰感慨,若有悲者:雖所遇不同,然莫不皆有得也。
予居前,益上,覺石益怪,徑益狹,山之景益奇,而人之力亦益以憊矣。顧後者不予繼,乃獨褰裳奮武[18],窮山之高而止焉。其上始平曠,坦石為地,拂石以坐,則見山之雲浮浮[19],天之風[風翏][風翏][20],太湖之水渺乎其悠悠[21]。予超乎若舉[22],泊乎若休,然後知山之不負于茲游也,既而欲下,失其故路,樹隱石蔽,愈索愈迷,遂困于荒茅叢筱之間[23]。
時日欲暮,大風忽來,洞谷谽呀[24],鳥獸鳴吼,予心恐,俯下疾呼,在樵者聞之,遂相導以出。至白雲亭,復與同遊者會。眾莫不尤予好奇之過[25],而予亦笑其恇怯頽敗[26],不能得茲山之絶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