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散文大鑒    P 251


作者:作者群
頁數:251 / 328
類別:白話散文

 

中國散文大鑒

作者:作者群
第251,共328。
一個生命到了「只是近黃昏」的時節,落霞也許會使人留戀,惆悵。但人類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地球不停地繞着太陽公轉。
東方不亮西方亮,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國東岸的慰冰湖上走去…… 現代的孩子
現代的孩子吃精製食物,嬌弱的胃口讓他們無法接受頤養勞動體魄的粗蔬雜糧
現代的孩子居住在高樓裡,遠離童年的遊戲,遠離兒童天然的集體主義。


  
現代的孩子出門必須乘車,閒置起造物主為行走而賦予人類的雙足。
現代的孩子懂得哪種級別的官高,哪種牌子產品好;不懂什麼是蒲公英,什麼是布穀鳥。
現代的孩子每天能看到汽車,看到錢;看不到日出與日落,看不到地平綫。
現代的孩子天天聽機械的聲音,聽人類叫賣的聲音;聽不到鳥兒的啼叫,林子的籟響。
現代的孩子跟着大人從一個家庭走到另一個家庭,看不見螞蟻的家庭、蜜蜂的家庭。
現代的孩子從成人世界學到各種道理,無法在自然世界中獲得各種啟示。
現代的孩子彷彿天天都過年,因而他們已法嘗到真正過年時的甜蜜。
現代的孩子得到什麼都很容易,因而他們無法理解『簡樸』和『珍惜』的涵義。
現代的孩子過多地享用和獲取,他們的性格中將缺少堅毅與創造力。


  
現代的孩子缺少意外,缺少恐懼和冒險,他們將來回憶的將是失去色彩的童年。 鄉居筆記《山西文學》周同賓
鄉間閒居,有聞必錄;鷄零狗碎,不成文章。一文友看後,說,如果抻抻展展,添枝加葉,几乎每一則都可做成小說,起碼弄它幾千字呢。我不善此道,只稍加挑選,標以題目,就原樣兒送到讀者面前。
疙瘩全村一百個男人,只疙瘩最「猴」,靠一部拖拉機拉貨,拉發了家。樓房最高。傢具最新。彩電最大。
吃肉最多。他抽的一包煙錢,夠別人抽半年旱煙。就是他,把全村男人都比成了笨蛋。
全村一百個女人,只疙瘩女人最俏。朝臉上抹的油兒、膏兒、粉兒,就有十幾種。各樣布料的褂兒、褲兒、裙兒,一天一換。單花褲頭兒,竟有十八件。
就是她,把全村女人都比成了醜八怪。
疙瘩兩口子,像變成了一個秤砣,沉沉地墜在男男女女的心上。
忽一日,薄暮時分,疙瘩駕車歸來,到村頭,上石橋,一塊橋板一仄歪,連人帶車翻進河裡,車壓死了人。
疙瘩女人大哭。「我的天哪!」「我的人哪!」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
全村人都去弔孝,往年弔孝燒火紙,如今時興放鞭炮。疙瘩家門前,鞭炮聲砰砰啪啪,直響一天。鞭炮聲中,眾人心上的秤砣沒了。
掉牙龐老太七十三歲,仍不掉牙;雖然身上多處有病,牙倒齊齊全全,沒一顆動搖,還能吃炒豆子。這不是福,是禍。那滿嘴利牙不僅能嚼碎炒豆子,還會咬斷後代的根。這不,媳婦進門六年,一直不開懷,孫子連影兒也沒有。
牙齒和孫子,就有這種必然聯繫。村人都這樣說,古來就認這個理兒。比如老榆樹下的汪老太,剛剛六十歲,滿嘴牙全部掉光,不是早就孫兒孫女一大群了嗎?兒子、媳婦都關注老人的牙。兒子說:「草驢老了還掉牙哩……」媳婦說:「老東西咋不一跟頭摔到門檻上,摔掉幾個門牙哩?」老人更恨自己,因為她更盼孫子;盼得越切,恨得越狠。
二十歲守著兒子熬寡,為的啥?就為了留下一條根,綿綿不絶的根。正是自己,把這條根生生咬斷了。
秋風涼時,老人病倒。躺床上,仍想著孫子;想孫子,就恨自己,常把牙咬得吱吱響,彷彿決心咬掉一顆兩顆。那天,兒子回來,見老人倒在床前,已昏迷。拖上床,老人強睜開眼,掙扎着指指自己的嘴,門牙掉了三顆,血在流,又指指床前,牙在地上,還有一攤血。
她閉上眼,就死了。
賴七賴七,粗眉大眼,身高背闊;長得挺帥,卻游手好閒,常偷鷄摸狗,擾得四鄰不安。村人便都恨他。年過三十,仍光棍兒一條。悄悄地,竟愛上吳石頭的閨女。
一來二去,那閨女竟也愛了他,但強調,只有痛改前非,才跟他。賴七就翻然悔悟了。從此,村中寸草不丟,夜不閉戶。楝花開時,和吳石頭閨女正式訂婚。
楝樹剛結籽兒,吳石頭一隻羊被盜。村人便都懷疑賴七,理由是本性難移。一時間,沸沸揚揚,輿論大嘩。便沒人再理賴七,都用看賊的眼光看他。
一入夜,便都閂門閉戶。吳石頭倒不相信,世上哪有女婿偷丈人的事?月黑夜,賴七去見吳石頭,一臉羞愧,兩行清淚;拿出八十元錢,說是賣羊的錢,懇求岳丈當眾宣佈,羊並沒丟。吳石頭收了錢,臭罵一頓,一筆勾銷了婚事。可閨女仍愛賴七,說,知錯能改,就好。
楝籽兒長到扣兒大,鄰村破了一起盜竊。賊人供出,曾偷吳石頭一隻羊,並退回臓款四十元。吳石頭立即去找賴七,一臉羞愧,兩行清淚,當着女媚的面打自己嘴巴,並提出,可以馬上結婚。不料,閨女卻突然變卦,再也不願嫁賴七。
不久,賴七故態復萌,三日不偷,心癢手癢。 相信自己吧黃金時代愛默生 劉春英
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內心深處所確認的東西眾人也會承認——這就是天才。
儘管摩西、柏拉圖、彌爾頓的語言平易無奇,但他們之成為偉人,其最傑出的貢獻乃在於蔑視書本教條,擺脫傳統習俗,說出他們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的思想。一個人應學會更多地發現和觀察自己心靈深處那一閃即過的火花,而不只限于仰觀詩人、聖者領空裡的光芒。可惜的是,人總不留意自己的思想,不知不覺就把它拋棄了,僅僅因為那是屬於他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