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石遺室詩畫    P 34


作者:陳衍
頁數:34 / 176
類別:文學評論

 

石遺室詩畫

作者:陳衍
第34,共176。
煙花繞禁今如昨,莫遣張衡續《兩京》。」
二、與亦元同時,專學玉溪生者,吳縣曹君直舍人元忠,工處時出雁影齋上。余嘗論玉溪末流有詠史之作,專摭本傳事實,若一首論贊者,「西崑」諸公是也;有專事摘艷薰香,托于芬芳悱惻者,《初學》、《有學》二集是也;有屬辭比事,專學「捷書惟是報孫歆,陶侃軍宜次石頭」諸聯者,婁東律句,為甌北所標舉者是也。亦元苦追義山,實與牧齋相近。君直有《贈天韻閣主》云: 「碧玉小家女,青樓大道旁。
楊花生命薄,李樹代誰僵?涼笛繅煙思,秋衣怨夕香。南湖好風月,端合住鴛鴦。」「欲續鴛湖詠,重逢皆令才。白龍魚共服,青雀鴆為媒。
風調麼娘擅,春情阿母猜。華亭有歸鶴,莫是故鄉來。」「誤入華‧劫,回頭計總差。樓前盡珠翠,門外卓金車。


  
風響衣交串,日嬌裙透花。誰知紅燭底,背坐位琵琶。」「同是傷淪落,相逢未嫁年。然脂詩是恨,洗面淚為緣。
紅萼愁無主,黃花瘦可憐。底須稱弟子,問字玉台前。」《書季貺先生題古玉佛堪詩後》云:「維摩丈室安容膝,彌勒團‧小打頭。寄語道人張伯雨,別須精舍艦玄洲。
玄洲精舍有玉像寵,見《句曲外史集》。」「金石收藏有別子,寫經造像盛流行。轉嫌白石書齋膀,未署金涂佛塔名。」《題冷香先生寫窳梔詩意冊》云:「翠磴竹陰流,綠潭鬆氣濕。
倒景水中天,茅亭一青笠。」「石闕肖佛寵,玉澗鳴仙樂。曲罷偶回頭,推琴山月落。」「申屠因樹屋,仲長背山居。
讀書樂無極,南面王不如。」「荷沼風香遠,桐階露氣清。玄霜台上月,淒絶玉笙聲。」「紙窗臨水開,箭徑入山近。
昨夜鹿雛眠,槲葉深一寸。」「荒荒欲雪天,
澹澹穿空日。風來木衣單,雲去山骨出。」「貼地冷煙流,曖空寒月皎。


  
起弄 《小梅花》,叫雲殘笛曉。」可謂工整綿麗矣,然猶出入于溫李之間者也。
三、戊戌九月,蘇堪出都至漢口,督理京漢鐵路事。嚴幾道自都寄書,中附一詩云:“解後人天別,都來幾晝昏。渚蓮清逭暑,叢桂遠招魂。投分欣傾蓋,沈冤痛覆盆。
不成扶孱弱,直是構恩怨。憶昨皇臨極,殷憂國運屯。長吟懷牖戶,
痛哭為黎元。扌求溺情原切,求賢詔屢敦。明堂需‧已梓,列闢貢‧‧。豈謂資群策?翻成罪莠言。
釁真由近習,禍已及親尊。動魄移宮獄。傷心養士恩。嘆應同董養,人況異陳蕃。
夫子南邦彥,當時士論存。一枝翹國秀,三峽倒詞源。每欲禽填海,深憐虱處禪。奇材相措拄,高步各攀援。
卿月輝三接,皇風敞四門。
淒涼鳴晚‧,容易刈芳蓀。且靳東朝論,誰揚太學旖。血疑漂地軸,精定叩天間。
謡諑氛仍惡,交親淚暗吞。雨雲真旦暮,憂患塞乾坤。莫更秦頭責,休將衛舌捫。
草堂貲孰寄?吾合老丘樊。”為林暾谷作也。余見幾道詩始此,在蘇堪座上相與歎賞。後十餘年,乃與幾道同客京師,時時為文酒之聚。
四、辛亥歲暮,余在閩有懷人絶句。《懷幾道》云:「昔讀君詩自太夷,五言長律極哀思。木‧道子吾摩詰,別有滄浪畫喻詩。」蓋君嘗言:若以畫喻詩,則木‧先生為吳道子,石遺室為王摩詰也。
五、戊戌六士之難,暾谷在獄中,有一絶句,傳誦于外云:「青蒲飲泣知何用?慨慷難酬國士恩。我欲君歌『千里草』,本初健者莫輕言。」當時疾暾谷者謂暾谷實與謀;袒暾谷者謂此詩他人所為,嫁名于暾谷。余謂此無庸為暾谷諱也。
無論是時余居蓮華寺,暾谷無日不來,「千里草」二語,實有論議而主張之者;但以詩論,首二句先從事敗說起,後二句乃追溯未敗之前,吾謀如是,不待咎其不用,而不用之咎在其中。如此倒戟而出之法,非平日揣摩後山絶句深有得者,豈能為此?舍暾谷無他人也。
六、二十年前,從湘人童伯和處見章太炎所著《左傳經說》,以為杭州人之傑出者,言于林迪臣、高嘯桐,使羅致之。戊戌正月,客張廣雅督部所,廣雅詢海內文人,余與孫仲容、皮鹿門,以次及君。廣雅以為文字詭譎,余復言終是能讀書人。迨余入都,聞廣雅已電約君至鄂,旋聞以與朱強甫談革命,強甫以告星海,星海將懸而榜之,未果,狼狽歸。
迨余回鄂,案上有君書一函,言以上狀,並言至滬訪余不遇,聞余入杭,又訪余于杭亦不遇,終斥廣雅之非英雄。余以其書呈廣雅。君學問優長,小學世尤罕其匹,詩未之見。近見其《自敘與鄒容獄中倡和詩》云:「威丹素知雕刻摹篆之術,因窺小學,誦五百四十部首說解,皆略上口,而不習為韻語。
既入獄,欲以詩語遣悶。余曰:第為之,雖不工亦無害。威丹且即題《涂山》一絶。涂山在蜀,世傳涂山女故國也。
其詩曰:『蒼崖墮石連雲走,藥叉帶荔修羅吼。辛壬癸甲今何有?且向東門牽黃狗。』余向疑威丹不能詩,及讀是絶,奇譎似盧仝、李賀,以為天才。戲作一絶和之云:『頭如蓬葆猶遭購,足有旋輪未善馳。
天為老夫留後勁,吾家小弟始能詩。』」亦西陸蟬聲後一故實也。
七、公度詩多紀時事,惜自注不詳,閲者未能盡悉。如《書憤》有云:「一自珠崖棄,紛紛各效尤。」言失膠州而旅順、大連灣、威海衛、廣南灣俱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