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蕭邦傳    P 59


作者:布老虎
頁數:59 / 65
類別:傳記

 

蕭邦傳

作者:布老虎
第59,共65。
但是人們忽視了一個很大的疑問:弗雷德里克為何同意去英國,他難道不知道此行會對自己健康帶來嚴重的後果?
由於弗雷德里克對自己的前途已喪失了信心,其中包括自己心愛的音樂事業、婚姻和身體狀況等等。其實他對這次英國之行抱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稱之為「倫敦的深淵」。
但他為了竭力擺脫與喬治·桑分手的巨大陰影,在他看來這至少是大丟面子一事,加之去英國還是他父親生前贊同的一項計劃。與其在巴黎等待死神的降臨,還不如使出最後的力量去完成最後一個夙願這與上次去英國遊玩截然不同,也許能為他音樂生命的尾聲帶來一絲光明。
在眾多複雜因素的影響下,他帶著無可奈何的淒涼心情,拖着虛弱不堪的身體踏上了海輪的甲板。1848420日,英吉利海峽的波濤再次讓這位音樂天才嘗到了厲害。


  
簡·斯特林姐妹倆已經為他在倫敦的本廷克大街10號預訂了一套房間。翌晨,教堂的沉重鐘聲在告訴他:今天是耶穌受難日。
復活節後,他又搬到了皮卡迪裡廣場旁的多佛大街48號,這是一幢漂亮的小樓,他一直住到夏季為止。
他的客廳裡已擺放著三架大鋼琴,分別是普雷耶爾、埃拉德和布羅德伍德鋼琴商駐倫敦的代表送來的。這番好意卻引起了房東把房租提高一倍的決心,因為發現這鋼琴主人不是一般的房客。
簡·斯特林姐妹倆則像打足氣的皮球,整天都是精力充沛地為他張羅社交應酬的事,甚至連他的生活細節也考慮得很周到,包括他使用的信紙都印有他的姓名字母。
這一對熱情的蘇格蘭姐妹倆忙碌的結果卻是在折磨弗雷德里克,他哪裡還有充裕時間休息,更談不上彈琴創作了。


  
弗雷德里克在寫給巴黎友人信中開始抱怨說:「……我一共有三架鋼琴,但是由於我沒有時間彈奏,那又有什麼用呢?拜訪和回訪多得不計其數,我的時光像閃電一樣飛逝。」
「充滿了拜訪、午餐會和交際晚會的生活把我累壞了。近日來我吐血了,我只靠吃檸檬和冷飲來治療……」這時他來倫敦才一個多月。
倫敦已有許多巴黎的名流,他們大都是害怕「二月革命」的風暴而離開巴黎的,在這裡他們以各種方式舉辦音樂會或參加歌劇演出。
弗雷德里克的到來在這裡的音樂愛好者中間引起了不小的反響,著名的英國愛樂樂團曾經公演過他的鋼琴協奏曲,大家都渴望着能當場聆聽他的演奏。
愛樂樂團的指揮向弗雷德里克發出合作演出的邀請,這項殊榮連卡爾克佈雷納和哈萊也求之不得,但是弗雷德里克膽怯了。
他看了愛樂樂團的排練之後,認為「他們的樂隊就像他們的烤牛肉和甲魚湯一樣,又硬,味道又濃烈,此外一無可取。最糟糕的是他們的排練時間從來都是不夠的,因為多花時間就要多花錢。」即使排練一次,也是發給人們贈券來聽,這對於弗雷德里克來說簡直是一場可怕的惡夢。他以身體欠佳謝絶了這次邀請,因而得罪了一些權貴人士,這給他帶來了不良後果。
不過他還是接受了英國上流社會的邀請,當他坐在豪華客廳的鋼琴前,周圍是溫文爾雅的伯爵和太太、小姐,他彷彿又回到了以往美好的歲月。
515日,斯塔福德宮的大廳裡聚集着顯赫的皇親國戚,英國女王及其丈夫阿爾伯特親王也移駕光臨,使得主持這場豪華宴會的薩瑟蘭公爵夫婦感到十分榮幸。
應邀出席演奏的弗雷德里克儘管見到過巴黎皇宮的景象,但還是被眼前的一切驚獃了,他在家信中描述說:宮裡的樓梯以其華麗著稱。它們不是從前廳或前室裡引出來的,而是在幾個大廳的中央拔地而起,就像是大廳的一部分,裝飾着異常精美的繪畫、雕塑、柱廊、地毯……其圖案設計和透視效果都是最上乘的。
女王在耀目的燈光下,她珠光寶氣、緞帶點綴;那些皇親貴族穿著吊襪帶,和女王一起走下樓梯,那下樓的姿態極為雍容優雅……在這樣的環境和氛圍下演奏,弗雷德里克感到特別興奮,他的纖美典雅的琴聲立刻引起了這些高貴聽眾的濃厚興趣。阿爾伯特親王特地走到鋼琴邊與弗雷德里克親切交談,並把他引見給維多利亞女王陛下,顯然他的琴聲很適合女王的欣賞口味,女王破例地兩次向他致意。
這種殊榮立刻引起了新聞界的重視,《倫敦圖片新聞報》報道了這次非同尋常的音樂會,並著重指出,「星期一蕭邦在斯塔福德宮女王陛下禦前的演奏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弗雷德里克也表示滿意,稱這次「演奏似乎非常成功」,是一次「出色的音樂會」。
他好像一下子變得樂觀了,「如果我仍然能夠整天從安娜什走到卡依法什去,如果我不是吐了幾天血,如果我再年輕些,如果我不是像現在這樣在愛情上受了致命的創傷,也許可以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但是「禦前的演奏」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麼好運,原先他還對即將召進皇宮去演奏一事抱有很大希望。後來他才得知自己曾謝絶與愛樂樂團的邀請引起了嚴重後果,因為愛樂樂團指揮同時也負責組織宮廷音樂會。
在認識許多高官顯貴之後,弗雷德里克感到很失望,特別是他們對音樂的輕率態度,「這個善於到處鑽營的上流社會是高傲的……成千上萬件事兒糾纏着他們,使他們處于各種無聊的禮節包圍之中,以至于音樂的好壞對他們是無所謂的,因為他們不得不從早到晚聽音樂。在這裡,每次花展有音樂,每頓午飯有音樂,每次舊貨拍賣也有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