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釋迦牟尼傳    P 52


作者:布老虎
頁數:52 / 64
類別:佛教

 

釋迦牟尼傳

作者:布老虎
第52,共64。
自從佛陀回到故國京城以後,特別是他為眾生祈求普降靈雨以來,京城裡一片歡騰,喜氣洋洋。連日來,從全國各地趕到京城來拜望佛陀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絶。每天王宮門前聚集着一片人云,禮拜伏地,長跪不起,山呼海嘯般的禮佛之聲,此起彼伏。
人生的真理,需要理智的認識,同對也需要感情的體驗。佛陀所布揚的文化思想和人生的道德,不是顯示死的悲劇,而是明示生的熱望和生的永恆。有執意追求者,無需付出鮮血和眼淚,只需離妄知真,圓悟現實。
有一天,淨飯王居然心血來潮,建議佛陀在藏經閣裡為王公貴族們播揚說法。於是,第二天,人們在藏經閣裡聆聽到甜潤而不失風雅、委婉而饒有風趣、啟迪人心的聲音:「我想各位都希望認識自己,淨化自己,解脫煩倦,盼着自己活得瀟灑,安詳,自在。然而,活在世上卻常常事不從心,煩惱多於歡樂,苦澀多於甜蜜。不是嗎,富貴榮華的人唯恐失落;貧困饑寒的人形同煎熬。
試想,這樣活下去豈不很苦很累?你們的一生,猶如人在河邊用破篩淘金,不斷地揚棄沙石,尋找細微的金末。哪料,辛辛苦苦地篩來篩去,最後一看,竟然什麼也沒有。確切地說,自己所希冀的東西一無所有。這就是所謂世俗的真實的生命內涵。


  
想得多了,得不償失;夢得多了,現實空虛;權勢強了,善游者溺;功勞大了,善騎者墜;錢財多了,夜寢不寧;美妾多了,傷精損髓。酣夜越長,生命越短……請問,這一切,哪個不是執迷不悟,自毀人生?佼佼在上者如驚弓之鳥;升鬥之祿者俯首從命;莘莘小民者啼饑號寒……因此我說,人生就是罪生,心生即是惡生……」字字是感情和理智的閃爍。
句句是智慧和諦理的火花。
藏經閣裡的人們被這佛陀啟示感召了,有些人竟然由衷地發出嘆息。劍已去矣,何苦刻舟!
接下去,佛陀又為眾人演說四聖諦、八正道、五藴說和十二因緣。


  
他的言論、善行和德性感動了許多貴族王孫。淨飯王是師子頰王的長子,他共有三位王弟,每位王弟各生兩位王子。自從佛陀說法論道以後,王子提婆達多、王子阿難、王子阿那律、王子跋提等,在佛陀的感召和弘化下,都產生了跟隨佛陀出家的念頭。尤其是阿那律王子,聽了一次法課後,對佛陀的教義由衷地信奉和敬佩。
於是,他把自己心頭的想法告訴跋提王子,兩個人不約而同地發出共鳴。最後,他們又聯絡別的王子,決定毅然離開罪惡的王宮,隨佛陀同去,尋找人生最後的歸宿。
出家剃度為沙門,勢必得首先去找王宮理髮師優波離。於是,幾個王子背着宮裡的人,私下裡去找優波離,並說明來意。優波離是王宮中最低賤的奴隷,是眾臣的奴僕,怎敢不從,操起剃刀就為眾王子削髮。
優波離是一個聰明善良的奴隷。用後來佛陀的話來說,他「具足一切德慧,具足一切福德」。
這天晚上,優波離怎麼想怎麼覺得佛陀是他不可多得的良師。佛陀宣揚的人生真理,對他具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於是,優波離鼓起勇氣,徑直來到佛陀座前,跪下詢問道:「請問佛陀,像我這樣的人,不知可不可以做你的弟子?”佛陀不驚不詫地對他凝睇了半晌兒,但見這個年輕人惇厚爽快,亮亮的眼睛裡閃耀着智慧的光輝,灼灼爍動,透出內心的虔誠和靈光。於是問道:「你是什麼人?」「我叫優波離,是王宮裡的剃頭匠,下賤人,奴隷。」「優波離,你想萬緣放下,了悟人生嗎?」「佛陀,我天天想,日日想,夜夜想。」說著,優波離困惑地皺皺眉頭,眼睛木然失色:「可我是個下等人,是個奴隷…… 是個首陀羅……」「優波離,你為什麼想當我的弟子呢?」「以心傳心,見性成佛。」「那麼,你有成佛的堅定信念嗎?」「看破紅塵,自性清靜,本自圓明,定能成佛!」釋迦牟尼被他的佛性和智慧震驚了!不久前,佛陀收下過兩位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連,他們原來受過婆羅門教義的熏陶和弘化,能言善辯,智慧豐盈,那是理所應該的。奇怪,這個剃頭匠,過去根本沒受過佛陀的教化,就萌生出令人震驚的悟性和善根。
禁不住心生歡喜:“好吧,優波離,我收下你做弟子。」
「佛陀,你真的收下我了?」「是的,從今天起你優波離就是我的弟子了,好,你立即回去剃髮吧!」不料,優波離動也沒動,伸手從懷裡掏出一把雪亮的剃刀,對著自己的頭頂,刷刷刷,眨眼之間,就剃得又光又亮。於是,佛陀向他擺擺手,示意他到跟前來。優波離慢條斯里地來到近前,只見佛陀伸出手來,慈祥地摸撫着他的禿頭頂,口中唸唸有詞,當即嘉持他為「座右」。這是佛門弟子中很高的法位,即時刻坐在佛陀的右側。
能榮膺這個法位,當然是上師最信任、最如意的高徒了!
據佛經記載,這個王宮中所謂下九流的剃頭匠,後來經過長年的精進苦修和發心磨練,大圓覺海,弘法無量,終於修成正果,成為與舍利弗、目犍連、阿難、摩訶迦葉和羅睺羅等並列的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然而王子提婆達多等人,卻遠不如這個剃頭匠出家這麼順當。佛陀要的是一顆赤裸裸的心,赤裸裸的軀殼,赤裸裸的妙體。因而這些貴人,在進入佛門之前,卻要經過一番周折,他們必須經過七天七夜的「空思」。
直到忘記從前自己的榮祿,省悟到自己是一體眾生時,才能正式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