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梵谷傳    P 45


作者:布老虎
頁數:45 / 59
類別:傳記

 

梵谷傳

作者:布老虎
第45,共59。
那是一個朱阿夫步兵,一張小臉孔安在一個像牛一樣粗的脖子上,眼睛大大的,像兩隻老虎的眼睛。溫森特把他的半身像畫得神情肅穆,非常嚴峻。藍色制服上,有一條褪了色的桔紅色帶子,胸部有兩顆淡黃色的星。這是一種善良和粗野綜合在一起的印象。
朱阿夫步兵並不滿意他的形象,他咧着嘴巴笑着,但看得出那種笑是苦澀的,他的內心其實很不高興。最後他終於忍不住說:「先生,我看不出您畫的是什麼,它只是一堆顏料。」
顏料用完了,未完成的作品看上去的確只是一堆顏料。
星期日像蛇一樣使溫森特感到害怕,好像它就是孤獨的代名詞,這是在海牙時患上的恐慌症,因為這個休息的日子同時象徵著聚集的、歡樂的、輕鬆閒適的生活。人們的生活規律與溫森特形成極大的反差,沒有人與他一起共度周末。每當這一天逼近,周六晚上開始,恐懼感就上來了,好像世界上所有準備享受的人們同時也在準備着打擊他,大家一邊談笑着,一邊用一根小針之類的東西投擲貼在門框上的一隻孤寂的蒼蠅,把蒼蠅釘在門板上當做歡聚中的小節目之一。儘管蒼蠅在揮灑着眼淚,笑聲還是綿綿不絶。


  
溫森特的這個星期天就在給提奧寫信中度過。
「我始終不喜歡星期天。」他輕描淡寫的帶上這麼一句,也僅僅是這麼一句,他不能讓弟弟為他擔更多的心。
我們得想一個消滅星期天的辦法!然後他又堅定地對自己說,他的意思是從自己的頭腦里根除這個名詞。
這時,他結識了一個好心的工人,一個在阿爾煩躁不安的天空下穩健而和善的老人:阿爾郵局的郵遞員魯林先生。他長着滿臉大鬍子。一雙眼睛常常很費力地睜着,帶著一種類似憧憬的幻覺的神情,將額頭上聳起幾道紋路。他的鼻子寬闊,嘴角向下彎曲,好像是上嘴唇那叢硬密的鬍鬚壓迫所致。
整個臉部構成溫柔和憂鬱兩種氣質,有點像畫像中的蘇格拉底。


  
魯林的樣子給溫森特一種熟悉的親情,他想起了佩雷·唐居伊老爹,湊巧,魯林和唐居伊老爹一樣,也是個熱心的人,大革命時候,是個共和派。
星期天的日子因為魯林的介入已經呈現輕鬆的勢頭。
6排遣孤獨的樂趣是製造思想上的小孩作為一個 35歲的男人,不能享受家庭的溫馨,本是人生一大憾事。
溫森特卻已經逐漸淡漠了這種本能的慾望,他認為在他的生活中,他可以不要上帝,也可以不要家庭,但是卻不能夠沒有生命,沒有源源不斷的旺盛的創造力。他對提奧說:一個人不在肉體上製造小孩,而在思想上製造小孩,這同樣是合乎情理的。
他的製造就是永不倦怠地在畫布上畫一些使人感覺舒坦的東西,正像好音樂和好小說。畫一個男人或一個女人,就要畫出他們身上一種區別于其他的永恆的東西,這種東西往往用光環來象徵,用真實的光照下的色彩顫動來表達。一幅肖像畫必須具有模特的靈魂。福樓拜曾指導莫泊桑說:你什麼時候描寫出了一匹馬,使我們能夠從一百匹馬中一眼把它挑出來,你就成功了。
溫森特期待的就是這種成功。
他現在始終在兩種思想傾向中徘徊:第一是為生活而反覆思考的物質困難。第二是色彩研究的精神上的困難。比如利用兩種補色的結合與對比,用類似色調的神秘顫動感,表現兩個人之間的愛;利用淺色調光亮襯托深沉的背景,表現人頭腦中的思想;利用星星表現希望;利用落日的滴血晚霞表現人的熱情。
溫森特已經琢磨出一個道理,顏料越磨得細,就越容易被油滲透,如果購置顏料原料,自己細細研磨,效果會更好,鮮艷而耐久,而且價錢要便宜很多。
溫森特把這件事告訴提奧,提奧馬上按照他的要求從唐居伊老爹那裡購置原料寄去。又一個問題是畫布毛糙,那是提奧成捆成捆地從巴黎寄來的,布面上石膏層較薄,吸收困難,他又得在晚上調好石膏,刷在第二天使用的畫布上。
一幅畫完成以後,他買來木條,根據自己需要的尺寸和框架色澤裝框,這是修拉給他的啟示。
所有這一切做完,他就把畫掛好,退後去欣賞它,然後在欣賞中獲得一種巨大的幸福感,像父親欣賞自己孩子的那種眼神。
他的繪畫技巧日益成熟,他在色彩上研究德拉克洛瓦,為了儘量表達自己的情感,他任性地使用顏色;在題材上研究米勒、德·格魯。此外,日本的浮世繪版畫給了他很大的啟示,日本畫家表現的事物都是非常清晰的,他們以流暢而簡練的筆觸畫人物和景物,顯得豪放超脫,揮灑自如。作品給人的感覺像呼吸一樣單純。溫森特決定努力達到這種境界,用寥寥幾筆處理一個男人或小姑娘,一匹馬或一架車子,展示大家氣派。
他認為一個畫家如果研究日本的藝術,就能發現常人難以發現的東西,不是地球與月亮之間的距離,也不是政治和法制,而是一株草,這株草引導我們畫植物,畫季節,畫種種景象,再畫動物,然後畫人。
回歸自然,反璞歸真,博大精深的奧妙就在其中!
溫森特就像毛威所說的「機器正開足馬力」。這時候他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加足了油,轟隆隆地吼着往前進。馬賽人喜歡吃蒸魚,那種狂熱勁世間罕有,他把自己和他們作比較,他認為他的繪畫勁頭比馬賽人有過之而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