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亞裡斯多德    P 31


作者:布老虎
頁數:31 / 71
類別:哲學家

 

亞裡斯多德

作者:布老虎
第31,共71。
亞里士多德又討論了時間。他認為,時間的一部分——「過去」——已經存在過,現在卻已不再存在了;還有一部分——「將來」——有待產生,現在尚未存在。應該把時間當作一種運動和變化,但時間和運動變化又不同,變化總是有快有慢,而時間卻沒有快慢。快慢是用時間來衡量的,所謂快就是時間短而變化大,慢就是時間長而變化小。
可是時間卻不能用時間本身來衡量,可見時間和運動是有不同的。但時間和運動又不能脫離,任何一種運動發生以後,總有一段時間和它一起過去了。因此,亞里士多德說,時間不是運動,而是使運動成為可以計數的東西,人們總是用時間來判斷衡量運動的多和少。同時,人們又用運動來計量時間,即用天體的運動來計量,以年、月、日、時……為單位。
所以,時間和運動是相互衡量的。一切存在都存在於時間裡,萬物都在時間裡產生和消滅,不過不是被時間消滅掉,而是和時間一起發生的運動和變化消滅掉。亞里士多德這裡已經發現了時間和運動的辯證關係:時間是運動的存在方式,是計量運動的單位。
從以上論述看,亞里士多德對運動、有限無限、時間空間等問題都作了辯證的分析,他的思辨達到了古希臘哲學的高峰。


  
但當他探索運動的永恆性時,又拋棄了辯證法。這就是我們在前面提到的,運動的最終原因是第一推動者——不動的動者。之所以陷入反辯證法泥潭,是因為他不懂運動的根源在事物的本身,而總是到事物之外去找原因。
5哲學學說產生的條件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學說,就當時的科學和社會發展情況來說,其成就已達到很高的水平,其中許多理論、觀點就是在今天看來仍有其一定的科學價值和認識論價值。他所以能夠達到如此高的成就,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主觀原因指他博學多才,富於探索精神,這一點我們在第三、六章 已做過說明。客觀原因指當時的理論思想基礎和自然科學條件。


  
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學說,繼承了他以前哲學家的研究成果。他說,我們受益於前人,不但要感謝那些與我們觀點相同的人,就是對那些較淺薄的思想家,也不要忘記他們的好處;因為他們的片言隻語正是人們思考問題的先導,這對於後人仍是一個貢獻。
哲學並非與人類俱來,而是文明時代的產物,這表明哲學的產生和發展需要一定的基礎和條件。就人類思維的發展而言,哲學的產生是以人類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能對世界形成整體的概念的認識為基礎的。哲學的發展除了這個條件之外,繼承前人的思想是必不可少的。希臘哲學以面對外部世界,注重探索事物的本質,以求真為目的而著稱古今。
由於特定的自然環境以及由此形成的海洋文明的影響,使得希臘哲學逐漸形成了注重人與自然的區分,崇拜外部世界,推崇力量,重視技術,進而導致對解釋力量秘密的知識的崇拜。追求知識、重視智慧,探索事物的原因和內在本質是古希臘哲學家的傳統,亞里士多德在這方面表現更突出,「我愛老師,更愛真理」是這一思想的典型表現。這種探索追求精神使古希臘哲學充滿了懷疑、批判和超越精神,哲學家們都是根據自己的研究得出自己的結論,他們不囿于傳統,不懾于權威,而是推陳出新,獨抒己見。集古希臘哲學之大成者的亞里士多德,在前人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學體系,在批判與超越精神的指導下,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成果,使古希臘哲學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當時自然科學的發展對亞里士多德哲學體系的形成也起了很大作用。公元前 5世紀,希臘城邦奴隷制發展到一個繁榮時期。隨着經濟的繁榮,自然科學,如數學、天文學、醫學、生物學、地理學等也得到迅速發展。天文學計算出一年為365857分,並編製了希臘的曆法;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創立了原子論,用原子的不同結合說明物質的構造。
數學家歐多克斯研究過比例論,創立了不可通約數關係式的理論;醫學家希波革拉底研究了病理學、外科醫術;恩培多克勒認為血液流向心臟,並由心臟流出,人們的健康有賴於人體中四種元素土、水、氣、火的正確平衡,初步提出有機物起源的學說。亞里士多德對一切領域都有興趣,都有涉獵,併進行了獨到的研究。對生物、天文、動物等收集了大量資料,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自然科學的研究使亞里士多德哲學在更高的基礎上發展。
第八章 範疇學說範疇是哲學中的一個問題,本用不着單獨成章;但因亞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系統地探討哲學範疇的人,他的範疇學說內容豐富,是其哲學思想的重要組成
。通過剖析範疇理論,可以從一個方面來探討他的哲學思想,認識他的哲學特徵,並可以從中總結人類思維發展的經驗教訓,故而列專章介紹。
學術界對亞里士多德思想的研究,總的看還不是很深入,而對其範疇學說的研究就更少了,多是在談論哲學思想或邏輯思想時涉及到範疇理論。《論辯證思維的形成和它的範疇體系》黃順基、劉炯忠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和《亞里士多德範疇學說簡論》楊壽堪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兩書,特別是後者,專門研究了範疇問題。本章根據這兩書有關論述及學術界的研究成果簡述亞里士多德的範疇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