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P 14


作者:中科院
頁數:14 / 298
類別:中國現代史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作者:中科院
第14,共298。
第三類貴族是旗人,他們也受到皇帝的優遇,可以獲取年俸、牧地和糧帛津貼。為保全他們的體面和特殊地位,所有旗人都不准參與經商和體力勞動。旗人犯法不由普通的官吏審訊,而要由八旗將軍處置。大
旗人駐紮在北京和京郊附近,其餘的則分遣到全國各地擔當守戍之任。
1.2中央政府機構1729年以前,中央政府最重要的機構是內閣,明朝開國皇帝在1380年廢除宰相一職後就建立了內閣。 1清朝承襲這一機構,指定了四名大學士和兩名協辦大學士組成內閣,其中一半為滿人,一半為漢人。他們組成了皇帝的一個諮議班子,很接近於舊時的宰相一職,但在這六人中間沒有一位正式的首腦,他們也不能直接向六部衙門和外省督撫發號施令,只有皇帝才能這樣做。內閣大學士為皇帝起草諭旨、敕令和詔書,並協助他作高層決策。
由於他們控制了奏摺的呈遞渠道,並能在將奏摺呈給皇帝之前對其作出評判,所以便有了影響皇帝決策的權力。另外,因為他們職近中樞,故備受尊敬,而且被看作是帝國中的最高級官員。按規定,只有已獲「進士」功名的人才能被委命為大學士,而大學士的任期也是無限制的,原因純粹是無更高的職位委派給他們。大學士的平均任期為八年零九個月,但在1644-1773年間,曾有一名大學士任職長達三十年以上,另有24人的任期超過十年。


  
2所有的內閣大學士都同時擔任六部或其它重要衙門的官長職務。
內閣在康熙朝時期失去了一些權力,其時康熙帝逐漸信用南書房的侍臣為他草擬論旨和敕令。到1729年,內閣又遭受了致命的打擊,即軍機處的成立。這個新機構取代了內閣成為皇帝最親近謀臣的角色,而且搶奪了它最初的大部分職能,僅留下一些日常事務讓它處置。此後大學士就演變成封賞給一些元勛文臣的尊貴虛銜;他們不再需要處理正規的政務了。


  
近年來學者們對軍機處的起源做了深入探討,儘管仍有一些分歧的意見,但似乎都已認可一條,即它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過了幾年的逐漸演化。早在1726年,為準備對西北厄魯特人四部之一的准噶爾部發動征討,就作出了成立軍機處的決定。次年,怡親王(胤祥,是雍正帝親信的弟弟)、內閣大學士張廷玉和蔣廷錫被秘密委派負責軍務及其它相關事務。由於所掌事務的機密性,他們的任命過了兩年多才發佈。
這樣,1729年便往往被看作是軍機處成立的年份,雖然正式的官璽直到1732年才啟用。最近,一項新的研究有力地表明1730年是軍機處建立的較恰當年份。這些年份都是有嚴謹的研究作依據的,它們的存在表明了這樣一點,即是根據各人觀點的不同,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或1732年中的任何一年,都可算作是軍機處成立的年份。這種模糊性引導出以下的結論:軍機處經過了好幾年非正式的逐步演化,在雍正朝(1723-1735年)中期、正式的衙門尚未開設之前,事實上的軍機大臣就在行使職權了。
軍機處之所以創立,部分是由於雍正帝需要一個聯繫緊密的助手小班子幫助他起草敕令,並就軍國要務提供機密性建議;部分則由於它是一種避開權勢顯赫的親王,從而進一步鞏固皇帝權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因此,這個結構的創建,構成了清朝專制制度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軍機大臣一般從大學士、六部尚書和侍郎及其它一些二品或二品以上文宮中遴選,然而偶爾也會起用一位四品或五品官做軍機大臣,以作為皇帝恩寵的標誌。最初,軍機大臣的數目是三個,但1745年增加到了十個;不過他們的平均數目是五到六個,由滿人和漢人分任。就官制而言,軍機大臣之間是相互平等的,但實際上總是有一位領班大臣,此人在早些時候通常是一名滿族大學士,十九世紀中葉以後則往往是一名滿族宗室親王。軍機大臣在禁宮之內辦公(不同於衙門設在宮外的內閣大學士),因此能隨時應皇帝之召見。
他們每天在破曉前,通常在凌晨3點到5點之間開始辦事,參詳已由皇帝披閲並加硃筆評註的奏摺。隨後,在早晨7點到9點之間覲見皇帝,1749年前是單獨覲見,後來則改為集體覲見。在這兩個小時裡,他們與皇上商討國事,並就一些皇上還未批閲的奏摺提出對策建議,以及儘力記下皇上的旨意,然後回去起草諭旨,即所謂的「廷寄」。1749年以後,起草廷寄的繁重工作留給了章京們來做。
草旨經章京領班審閲後呈給軍機大臣作進一步審核,然後這份最後的定稿才呈送給皇帝批覆。
作為皇帝的親信幕僚和謀士,軍機大臣至少每天與皇帝見一次面,就軍務、邊防、度支、稅收和外交等各個方面的問題提出建議;也會推薦政策方略、提出官吏任免的意見,參與重要的案件審理,執行君王的特殊使命,有時還操辦殿試事宜。軍機大臣還要為主子閲讀、呈遞並保存奏摺和軍務檔案,準備敕令和廷寄,充當君王處理千頭萬緒的事務時的心腹顧問。不管皇帝去哪裡,他們都要跟隨,哪怕是去休養、狩獵或巡遊
在這些境況下,他們通常會在晚膳後給皇上召見。雖然他們權勢顯赫,但卻像內閣大學士一樣無權向六部或外省直接發號施令,這樣的權力只屬於皇帝。
由於他們的位置很敏感,因此禁止與外省督撫保持私下聯絡。原則上,親王和禦前大臣是不得進軍機處的,以免他們權勢過重。但由於1853年恭親王獲委命為軍機大臣,這條原則就被推翻了;嗣後直至清朝滅亡,列位領班大臣均是滿洲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