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P 272


作者:中科院
頁數:272 / 298
類別:中國現代史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作者:中科院
第272,共298。
保守派領導人面對民眾對他們的年邁體弱、精力不濟和脫離主流社會的普遍批評,越發急於證明自己是有能力作出果斷的決策並採取有力的行動。然而,他們的不安全感和對變革的恐懼依然如故。正是在這樣一種混亂矛盾的心態下,在作判斷時傾向于反應過敏、衝動和輕率。
鎮壓政策根源於對學生的企圖有意或無意的誤解。學生們要求與政府一道採取反腐敗的措施,與政府領導人討論民主、言論自由、集會自由和新聞自由的前景,這些東西是大多數現代文明國家中基本的權利。當政府拒絶傾聽他們的心聲時,受挫的學生叫喊要李鵬、鄧小平和楊尚昆下台。但學生們既沒有方法也沒有力量趕他們下台或推翻政府。
學生們缺乏目標綱領、行動計劃,也缺少一個經驗豐富、魅力超群、能夠代表他們的意願並將各個零散團體團結起來的領袖。雖然廣場上的學生和廣場外的聲援者宣稱,政府如此腐敗、如此不負責任,已經喪失了進行統治的道德權威,但這樣一種看法,缺乏真正威脅的力量。決定採取武力鎮壓示威的政策,使領導者錯失了寶貴的機會,明智而負責地回應民眾的願望,並將人民巨大的能量引向它所希望達到的建設性目標。
在宣佈戒嚴令後,政府領導人便不再露面,一直到鎮壓之後才重出。但是,趙紫陽在519日作了最後一次公開露面,他去探望廣場上饑餓的絶食者,併為自己的姍姍來遲而道歉。稍後,他就遭到撤職。624日,江澤民被任命為新的總書記。


  
4.屠殺
519日宣佈戒嚴令到64日的血腥鎮壓之間,有整整兩個星期,鄧小平和楊尚昆有足夠的時間精心策劃軍事行動。國家主席楊尚昆是史達林時期蘇聯培養的職業軍人,他是一個大權在握的軍方人物,在軍隊指揮序列中僅次於鄧小平。楊尚昆家裡有人被安插在重要的軍事崗位上,組成了中國人戲稱的「楊家將」。楊尚昆本人是中共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同父異母兄弟楊白冰是總政治部主任。
鄧小平本人的軍戎生涯和政治鎮壓經驗足以使他從容應付時局。他在1948年後期曾在內戰中參與指揮淮海戰役,用坦克和大炮消滅國民政府敵軍。在1957年的反右運動期間,鄧小平是中共中央總書記,負責迫害五十多萬知識分子,他辦事認真、一絲不苟,贏得了毛澤東的高度讚揚。


  
鄧小平和楊尚昆從全國各地十個軍13中調集了三十萬部隊,以及一個裝甲師、一個空降師和其它一些特種部隊。他們調防到北京郊外,不是對付學生,而是防止趙紫陽和他的軍方支持者搞任何宮廷政變。當然,規模如此龐大的軍隊也能震懾住學生,並迫使政治局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轉而支持鎮壓政策。
在兩個星期的歇息平靜期中,「佔領」了天安門廣場達六個星期的學生逐漸疲憊不堪。許多本地學生回家或回校休息,但來自各省的學生繼續蜂擁而至。他們長途跋涉而來,自然不願那麼快就離開。當地市民表現出了關愛,向他們提供食物、住處和其它生活必需品。
許多市民幫助學生在交通要衝建起了路障,以阻止前來的部隊。第一批部隊抵達時沒有攜帶武器,待人和善,也接受市民提供的食品和飲料。人們普遍相信,部隊不會向自己的人民開槍。然而,戒嚴令已經發佈,沒有人能確定結局如何。
很少有人懷疑第一批部隊的和善可能是一種迷惑人的煙幕。一些教授悄悄地力勸學生疏散,因為他們已經達到了目的。但學生不願離開。他們預定620日為撤離的日期,這一天將召開全國人大緊急會議。
時間一天天過去,對軍事進攻逼近的恐懼感與認為不會發生暴力的放鬆感交替出現。但每個人在心底里都知道,流血是不可避免的。
63日晚,危機逼近的不祥之征變得很明顯了。一名政府的電視播音員鄭重地警告北京市民遠離天安門廣場,因為人民解放軍將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恢復秩序。北京大學的學生再一次把這個警告當作是虛張聲勢。為了表示他們的關切心情,他們徑直前往廣場。
天安門廣場本身充滿了末日來臨的緊迫感。63日星期天下午四點,一個匿名電話打到學生領袖的指揮部,警告說軍隊就要發動進攻。高自聯請求所有人離開以避免流血,但四、五萬名學生和十萬名其它市民誓死決不離開,如果有必要的話,他們願意為民主和自由的事業而死。他們仍然相信,部隊不會對手無寸鐵的人民開槍。
晚上十點,總理李鵬下令部隊全速趕赴廣場,掃射一切頑固不化的示威者,在黎明前清場。坦克、裝甲車和攜帶自動武器的士兵按照預先計劃,從三個方向沿街道進攻。一路人馬從離廣場四英里遠的中國軍事革命博物館發起攻擊,沿長安街西段向廣場行進,開槍射擊面前見到的所有人。另一路從長安街東段發起進攻,第三路從北向南行進。
三路人馬全向廣場匯攏。在部隊和坦克抵達廣場之前就發生了許多槍殺。 午夜以前,兩輛裝甲車全速駛進了廣場,車上的高音喇叭播送一份聲音尖鋭的警告「通知」。64日凌晨,三十五輛重型坦克向主帳篷營地衝擊,碾死了還在裡面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