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盧梭傳    P 51


作者:布老虎
頁數:51 / 57
類別:傳記

 

盧梭傳

作者:布老虎
第51,共57。
90年代,王韜18281897編著的《重訂法國志略》1890,引用①了日本高橋二郎用中文翻譯的《法蘭西志》中對「羅蘇」的描述 。而 1895年出版的《泰西新史攬要》英國馬懇西原著,李提摩太譯,蔡爾康述中出現了大段對於盧梭的評論,下面這段話很具代表性:法國又有羅索者,才智之士也。鼓動民心較福祿特爾為尤速。1753年,曾著一書,名曰《百姓分等之原》,歷指法國紊亂君臣之道之所有,又博考乎治國養民之法,侃侃而談,物一躲閃語。
一時爭相稱善,萬喙同聲,舉昔日民間應讀之書及一切說部類書,盡行束之高閣。士子倡于前,常人相率和于後,②家弦而戶誦者,無非羅索之書也 。
參照我們前面對盧梭思想的介紹,書中文字雖有一點誇大盧梭理論的影響,如「舉昔日民間應讀之書及一切說部類書,盡行束之高閣」、「家弦而戶誦者,無非羅索之書也,」但基本上與事實相符,譯者並無對盧梭的理論進行改造和變形的意圖。此書基本上代表了前譯本時期盧梭思想傳入中國的情況。總之,在前譯本時期,盧梭的形象雖已有本土化的痕跡,但與其原形大體上相一致。
1898年,上海同文書局出版了《社會契約論》的第一個中譯本,書名為《民約通義》,這本書的底本是日本中江兆民用漢語譯的《民約譯解》。此書的出版宣告了盧梭學說在晚清傳播過程中譯本時期的開始。


  
18981911年,四部盧梭著作漢譯本在國內出版或在日本出版傳到國內,即《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和《論科學與藝術》。
後三部均發表在雜誌上,而《社會契約論》不但在雜誌上多次刊載,還兩次出版了單行本。四部著作都只是節譯本,但《社會契約論》翻譯的部分最多,已接近足本。民約論因而在晚清知識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如黃興187419161899年在兩湖書院讀書時購到《民約通義》,「革命思想遂萌芽腦蒂①中矣」 。
此一時期關於盧梭的專論也出現了。梁啟超編譯的《盧梭學案》刊載在 1901年的《清議報》上。1904年的《教育世界》雜誌又刊出了王國維的《法國教育大家盧梭傳》,而劉師培用民約論詮釋傳統典籍的《中國民約精義》也在這一年問世。
除了這些學術著述,盧梭形象大量出現在政論、小說、詩歌中,鄒容的《革命軍》、懷仁的《盧梭魂》、柳亞子的《放歌》、蔣智由的《盧騷》等都以盧梭的民權思想貫穿全篇,塑造了鮮明的盧梭形象。


  
譯本時期與前譯本時期相比,盧梭更頻繁地出現在晚清文人筆下,民權、民約、自由、平等這些概念被知識界普遍採用。
通過上面對盧梭思想在中國傳播過程的簡略分析,我們已瞭解了知識界譯介盧梭的大致情況,下面,我們將探討盧梭形象在晚清知識界的顯現情況及其特徵。
① 參見鄒振環《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的一百種譯作》,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6,第135頁。
② 羅伯特·麥肯齊,《泰西新史攬要》,李提摩太譯、蔡爾康述。轉引自熊月之《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第599頁。
① 毛注青,《黃興年譜》,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第15頁。轉引自《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的一百種譯作》,第136頁。
3盧梭幻象及其特徵晚清的大量遊記、隨筆、小說、詩歌、政論等文獻材料,為我們留下了盧梭對知識界影響的痕跡,循着這些痕跡,我們可以大致勾勒出晚清知識界所塑造的盧梭形象。儒者——本土化的盧梭早期出現在文人筆下的盧梭形象與政教倫理相關。郭嵩燾光緒四年四月初三1878的日記中記道:法人百年前有名華爾得爾者,著書駁斥教士。時教主之權方盛,欲以罪加之,華爾得爾聞而逃去,已而卒,教主乃焚其屍,當風揚塵。
同時有樂蘇者,持論亦同,皆為教①士所深嫉 。
盧梭樂蘇在這裡與伏爾泰華爾得爾一樣,是反教會的「著書」者。郭嵩燾是洋務運動中少數意識到西方政體可資清政府借鑒的開明人物之一,所以他的日記很關注英、法的歷史、風俗、政治、教化。同時他又是一個典型的、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讀書人。
伏爾泰和盧梭因著書而獲罪,在他心目中,自有一種認同感。不久以前,他的《使西紀程》就因有美化西方政教倫理之嫌而禁止刊行,①最終他本人也被免去了出使英法欽差大臣的職務 。在郭嵩燾之後,王韜編的《重訂法國志略》把盧梭列為「名賢先哲」。書中寫道:「如羅蘇者,著書專述其生平所獨得之創見,士大夫所刊諸書,②四方爭傳,王侯貴人,專門名家,皆專尊崇其書,以先見為快。」用名賢先哲來界定盧梭,賦予了盧梭一個傳統的身份,其內涵對於知識界而言,具有相當豐富的儒家意味。儘管《重訂法國志略》是依據日本高橋二郎譯的《法蘭西志》編寫的,但「名賢先哲」的傳統身份卻完全是中國式的。
1895年出版的《泰西新史攬要》對盧梭的生平、著述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稱盧梭為「才智之士」,其理論為「治國養民之法」。這類譯法符合晚③清知識界的習慣,便于讀者理解。《泰西新史攬要》發行了上百萬部 。上至督撫大員,下至普通士人,此書有相當多的讀者。
書中對盧梭形象符合傳統習慣的定位,廣泛地影響了知識界。直到1900年以後,由於受到日譯的影響,對盧梭「哲學大家」、「民權主義大家」這樣的稱呼,才開始在知識界流行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