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徐霞客遊記    P 290


作者:徐宏祖
頁數:290 / 338
類別:古典散文

 

徐霞客遊記

作者:徐宏祖
第290,共338。
東西兩崖夾成一綫,俱摩雲夾日,溪嵌于下,蒙箐沸石,路緣于上,鏖壁摭崖鏖áo摭zhí該句意即道路從崖壁間艱難地穿過。排石齒而北三里,轉向西下,石勢愈峻癒合。又西二里,峽曲而南,澗亦隨峽而曲,路亦隨澗而曲。半裡,復西盤北轉,路皆鑿崖棧木。半裡,復西向緣崖行。一里,有碑倚南山之崖,題曰「此古盤蛇谷」,乃諸葛武侯燒藤甲兵處,然後信此險之真冠滇南也。水寨高出眾險之上,此峽深盤眾壑之下,滇南二絶,于此乃見。

碑南漸下,峽亦漸開。



  
又西二里,乃北轉下坡。

復轉而西一里,有木橋橫澗而北,乃度,循北崖西行。一里,逾南突之脊,於是西谷大開,水盤南壑,路循北山。又西平下三里,北山西斷,路乃隨坡南轉。西望坡西有峽自北而南,俱崇山夾立,知潞江當在其下而不能見。南行二里余,則江流已從西北嵌腳下,逼東山南峽之山,轉而南去矣。乃南向下坡,一里,有兩三家倚江岸而棲,其前有公館焉,乃就瀹水以飯。

時渡舟在江南岸,待久之乃至。登舟後,舟子還崖岸而飯,久之不至,下午始放渡而南。

江流頗闊,似倍于瀾滄,然瀾滄淵深不測,而此當肆流之沖,雖急而深不及之,則二江正在伯仲間也。其江從北峽來,按《一統志》雲,「其源出雍望」。不知雍望是何彞地名。

據土人言「出狗頭國」,言水漲時每有狗頭浮下也。

注南峽去,或言東與瀾滄合,或言從中直下交南,故蒙氏封為「四瀆dū獨流發源注海的大河」之一。

以余度之,亦以為獨流不合者是。


  

土人言瘴癘lì指瘧疾痛毒甚毒,必飲酒乃渡,夏秋不可行。余正當孟夏,亦但飯而不酒,坐舟中,擢流甚久,亦烏睹所云瘴母哉。

渡南崖,暴雨急來,見崖西有樹甚巨,而鬱蔥如盤,急趨其下。樹甚異,本根干高二丈,大十圍,有方石塔甃其間,高與乾等,干跨而絡之,西北則于密而石不露,東南臨江,則干疏而石出,干與石已聯絡為一,不可解矣,亦窮崖一奇也。

已大風揚厲,雨散,復西向平行上坡。望西北穹峰峻極,西南駢崖東突,其南崖有居廬當峰而踞,即磨盤石也。望之西行,十里,逼西山,雨陣復來。已虹見同「現」,出現之意東山盤蛇谷上,雨遂止。從來言暴雨多瘴,亦未見有異也。稍折而南,二里,有村當山下,曰八灣,數家皆茅舍。一行人言此地熱不可棲,當上山乃涼。從村西隨山南轉,一里,過一峽口。

循峽西入,南涉而逾一崖,約一里,遂從南崖西上。

其上甚峻,曲折盤崖,八里而上凌峰頭,則所謂磨盤石也。百家倚峰頭而居,東臨絶壑,下嵌甚深,而其壑東南為大田,禾芃芃pēng茂盛之狀焉。

其夜倚峰而棲,月色當空,此即高黎貢山之東峰。憶諸葛武侯、王靖遠驥之前後開疆,方威遠政之獨戰身死,往事如看鏡,浮生獨倚岩,慨然者久之。

十二日鷄再鳴,飯,昧爽出門。其處雖當峻峰之上,而居廬甚盛,有公館在村北,潞江驛在其上。山下東南成大川,已插秧盈綠,潞江沿東山東南去,安撫司依西南川塢而居。遂由磨盤石西南上,仍峻甚。二里,逾其南峽之上,其峽下嵌甚深,自西而東向,出安撫司下。峽底無餘隙,惟聞水聲潺潺在深箐中。

峽深山亦甚峻,藤木矇蔽,猿鼯wū即鼯鼠,前後肢之間有飛蹼,可滑翔飛躍晝號不絶。峽北則路緣崖上,隨峽西進,上去山頂不一二里,緣峽平行西四里,有石洞南臨路崖,深闊丈餘,土人鑿石置山神碑于中。又四里,稍折而北上崖,旋西,西登臨峽之坡。北峽之上,至是始南垂一坡,而南峽之下,則有峽自南山夾底而出,與東出之峽會成「丁」字,而北向垂坡焉。又西二里,或陟山脊,或緣峰南,又三里,有數家當東行分脊間,是為蒲滿哨。蓋山脊至是分支東行,又突起稍高,其北又墜峽北下,其南即安撫司後峽之上流也。

由此西望,一尖峰當西復起,其西北高脊排穹,始為南渡大脊,所謂高黎貢山,土人訛錯傳為高良工山,蒙氏僭僭越,私自作主之意封為西嶽者也。其山又稱為崑崙岡,以其高大而言,然正崑崙南下正支,則方言亦非無謂也。由蒲滿哨西下一里,抵所望尖峰,即躡級數轉而上。兩旁削崖夾起,中墜成路,路由夾崖中曲折上升,兩岸高木蟠空,根糾垂崖外,其上竹樹茸密,覆陰排幕,從其上行,不復知在萬山之頂,但如唐人所詠:「兩邊山木合,終日子規啼」,情與境合也。

一里余,登其脊。

平行脊上,又二里余,有數家倚北脊,是為分水關,村西有水沿北坡南下,此為潞江安撫司後峽發源處矣。

南轉,西逾嶺脊,磚砌鞏門,跨度脊上。其關甚古,頂已中頽,此即關之分水者。關東水下潞江,關西水下龍川江。

於是西下峽,稍轉而南,即西上穿峽逾脊,共五里,度南橫之脊,有村廬,是為新安哨。由哨南復西轉,或過山脊,或蹈踩過嶺峽,屢上屢下,十里,為太平哨。於是屢下屢平,始無上陟之脊。五里,為小歇廠。五里,為竹笆鋪。自過分水關,雨陣時至,至竹笆鋪始晴。數家夾路成衢,有賣鹿肉者,余買而炙脯烤乾肉。於是直下三里,為茶庵。又西下五里,及山麓,坡間始盤塍為田。其下即龍川江自北而南,水不及潞江三分之一,而奔墜甚沸。西崖削壁插江,東則平坡環塍。

行塍間半裡,抵龍川江東岸。溯江北行,又半裡,有鐵鎖橋架江上。

其制兩頭懸練,中穿板如織,法其製作方法一如瀾滄之鐵鎖橋,而狹止得其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