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徐霞客遊記    P 291


作者:徐宏祖
頁數:291 / 338
類別:古典散文

 

徐霞客遊記

作者:徐宏祖
第291,共338。
由橋西即躡級南上,半裡為龍關,數十家當坡而居,有稅司以榷què征稅負販者。又西向平上四里余,而宿于橄欖坡。其坡自西山之脊,東向層突,百家當坡而居,夾路成街,踞山之半。其處米價甚賤,每二十文宿一宵,飯兩餐,又有夾包。

龍川江發源於群山北峽峨昌蠻即阿昌族七藏甸,經此,東為高黎貢,西為赤土山。下流至緬甸太公城,合大盈江。



  
十三日平明而飯。由坡西登嶺西北上,八里,稍北,逾北峽西上,二里,從嶺上平行。

望西北有層峰排簇嶺上,初以為將由其南垂行,一里,忽從嶺頭轉北,三里,乃西南下峽中。一里,有四五家當峽而居,竹籬茅舍,頗覺清幽,是為赤土鋪。

其村當西面排簇層峰之麓,東與橄欖坡夾而為坳。

村西有亭橋架小澗上,其水自南峽來,搗北峽去,橋名建安。

按《志》,大盈江之水,一出自東北赤土山,而此鋪名赤土,水猶似東北下龍川者,豈其西排簇層峰為赤土山,而此猶其東麓之水,以其在麓,即以名鋪耶?由橋西即南向上坡,二里,西南登脊,即自排簇峰東南分支下者。又轉而西一里余,有庵施茶,當脊北向而踞,是為甘露寺。又西一里,坡間水北向墜崖,路越之西向下峽。峽中有水自北而南,又與坡上水分南北流,以余意度之,猶俱東下龍川者。半裡,乃從峽底溯水北入。其峽東西兩崖,俱從排簇層峰分支南下者,西崖即其本支,東崖乃分支,東南由甘露寺脊而下者也,第峽水南出東轉,不知其北合于建安橋,抑直東而下龍川否也?

北行峽底一里余,水分二道來,皆細甚。遂從坡西躡峻上,一里,北穿嶺夾,半裡,透脊。其脊自東北度西南,脊以北即墜峽西下。路從峽端北轉而西,有數家倚北山之上,是為亂箭哨,至是始出排簇層峰嶺脊之西。按《志》,赤土山在州城東三十里,水至是始分,則前之赤土鋪猶東岸之麓,非分流之正脊可知也。

飯于嶺哨。西向行稍下,共二里,有塢自南而北,細流注其中。按《志》,大盈江有三源,一出赤土山,當即此矣,從此而西,出馬邑河,繞州城北而西合巃嵸lóngzōng、羅生二水,同為大盈之源者也。

又北上坡二里余,有一二家當坡之南,環堵圍南峽之坳甚遙,雜植果樹于中,是為板廠。由其西二里,又西下半裡,有十餘家當峽坳而居,是為芹菜塘。其前小水,東北與大盈之源合。村廬不多,而皆有杜鵑燦爛,血艷奪目。


  

若以為家植者,豈深山野人,有此異趣?

若以為山土所宜,何他岡別隴,杳然無遺也?由村西復西上坡一里余,轉峽而平行頂上三里余,乃出西嶺之端。下望其塢甚深,而中平如砥,良疇遠村,交映其間。其塢大而圓,乃四面小山環圍而成者,不比他川之沿溪成峽而已。

西向峻下者五里,循峽東北折,又折而西三里,乃循東山北行,其下稍平。又二里,有村當東山之麓,是為坡腳村。

有賣漿者,出酒甚旨味美,以醋芹為菜。

與同行崔姓者,連啜二壺乃行。於是西行平疇中,一里,有小水自南而北,即《志》所云羅生山之水,亦大盈三源之一,分流塍中者也。又西北二里余,有村曰雷打田。其東亦有小溪,自南而北,則羅生山之正流也,與前過小流,共為大盈之一源雲。是溪之東田窪間,土皆黑墳這裡指高出地面的土堆,土人芟shān剷除其上層曝干供爂,蓋煤堅而深入土下,此柔而浮出土上,而色則同也,由村北又西三里,有廬舍當坡塍間,曰土鍋村,村皆燒土為鍋者。於是其西廬舍聯絡,一里為東街,又半裡,西交大街,則「十」字為衢者也。騰越州城之南門,即當大街之北,城南居市甚盛,城中所無,而此城又迤西所無。

乃稅駕于大街東黔府官舍,時適過午也。

時黔府委官王仰泉者已返省,阮玉灣導書,姑與店中。

十四日早雨。命顧仆覓潘秀才家,投吳方生書。上午雨止,潘來顧。下午,余往顧而潘出,乃返作記寓中。薄暮,同行崔君挾余酌于市,以竹實為供,竹實大如松子,肉圓如蓮肉,土人煮熟以買。投壺古人飲酒娛樂的方式,一般形式是在一定距離外安放一個酒壺,喝酒之人依次向其中投放箭矢,不中者則被罰喝一杯暢飲。月上而返,冰輪皎然。

十五日晨往晤潘。

潘勸無出關。

上午,潘饋酒餚. 下午,店中老人亦來勸余無行。

先是余以阮玉灣書畀楊主人,托其覓同行者,主人唯唯。至暮,以潘酒招之共酌。兄弟俱勸余毋即行,謂炎瘴正毒,奈何以不貲輕擲也。屈指八月,王君將復來,且入內,同之入關最便。余姑諾之,是夜月甚皎,而邸舍不便憑眺,竟鬱鬱臥。

十六日晨起,候主人飯,欲為尖山之行。其山在州城西北百里。

先是主人言其靈異,慫恿余行,故謀先及之。

乃以竹箱、衫、氈寄楊主家,挈輕囊與顧仆行。從南門外循城西行,半裡,過新橋,巨石樑也。橋下水自北合三流,襟城西而南,過此南流去,即所謂大盈江矣。

余既過橋,四望山勢迴環,先按方面定之。當城之正東而頂平者,為球瓓山,亂箭哨之來道逾其南脊;當城之正西而尖聳者,為擂鼓山,南為龍光台,為緬箐道,為水口西夾;直北者,為上干峨山,亂箭哨之脈,從之東度南起,去城北二十里;直南者,為來鳳山,州治之脈,從之北度,又西突保祿閣,為水口東夾。城西南為水口,束峽極緊,墜空而下,為跌水崖。城東南、東北俱有回塢,乃來鳳山自北環度之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