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徐霞客遊記    P 321


作者:徐宏祖
頁數:321 / 338
類別:古典散文

 

徐霞客遊記

作者:徐宏祖
第321,共338。
其水自阿思郎東向出石崖洞,而西南入哈思坳峽中者,即永昌峽口山入洞之下流也。按阿思郎在臘彞北二十里,其北有南窩都魯坳,則此塢極北之迴環處也。逾嶺而北,其下即為滄江東向之曲。乃知羅岷之山,西南下者盡于筆架,直南下者盡于峽口山,東南挾滄江而東,為都魯南窩北脊,山從其東復分支焉。

一支瀕江而東;一支直南而下,即枯柯之東嶺也,為此中分水之脊,迤邐由灣甸、都康而南界瀾滄、潞江之中,為孟定、孟艮諸彞,而直抵交趾者也。其瀕江東去之支,一包而南,為右甸,再包而南,為順寧、大侯即今之雲州。焉。是塢南北二坳北都魯,南哈恩。相距四五十里,甚狹而深。瀕江兩岸俱田,惟僰bó古代中國西南部的一個少數民族彞、儸儸居之,漢人反不敢居,謂一入其地即「發擺」惡性虐疾,寒戰頭疼也。故雖有膏腴而讓之彞人焉。



  
渡橋沿江東岸,西南至哈思坳,共四十里而至亦登;沿江東岸,東南逾岡入峽,六十里而至鷄飛,余初聞有熱水溢于石盤中,盤復嵌于台上,皆天成者;又一冷水流而環之,其出亦異。始以為在亦登;問道亦登,又以為在鷄飛;問道鷄飛,又以為瘴不可行,又以為茅塞無路,又以為其地去村遲,絶無居人,晚須露宿。余輾然曰:「山川真脈,余已得之,一盤可無問也。」遂從東大路上坡,向枯柯、右甸道。始稍北,遂東上一里,而平行西下之岡,三里,有墟茅三四在岡頭,是為枯柯新街。又東一里,有一樹立岡頭,大合抱,其本挺植,其枝盤繞,有膠淋漓于本上,是為紫梗樹,其膠即紫梗也即紫膠,可制漆,初出小孔中,亦桃膠之類,而蟲蟻附集於外,故多穢雜雲。岡左右俱有坑夾之,北坑即從岡盤窟下,南坑則自東峽而出。於是南轉東盤北坑,又半裡轉東,半裡抵東峰下,乃拾級上躋。

三里,始登南突之嶺,始望見南峽兩山壁夾,自東而西,從此西出,則盤壑而西注于江橋之南,同赴哈思之坳者。乃知其山之度脊,尚在嶺之東上,不可亟問也。此坡之上即為團霸營,蓋土官之雄一方者,即枯柯之夜郎矣。於是循南峽而東躡,又一里,再登嶺頭,有一家隱路南,其後竹樹夾路。從樹中東行一里,稍轉而北,盤一南突之坳,又向上盤坡而東,有大樹踞路旁,下臨西出之澗。其樹南北大丈餘,東西大七尺,中為火焚,盡成空窟,僅膚皮四立,厚二尺餘,東西全在,而南北俱缺,如二門,中高丈餘,如一亭子,可坐可憩,而其上枝葉旁覆,猶青青也。是所謂枯柯者,裡之所從得名,豈以此耶?由此又東二里,折而北,上一坡,盤其南下之坳。坳北有居廬東西夾峙,而西廬茅檐竹徑,倚雲臨壑,尤有幽思。其東有神宇踞坡間,聞鯨音鼓賽出絶頂間,甚異之。

有一家踞路南,藩門竹徑,清楚可愛。


  

入問之,曰:「此枯柯小街也」。距所上坡又二里矣。於是又東沿北坡平上。其南即西出深澗,北乃崇山,竹樹矇蔽,而村廬踞其端,東向聯絡不絶。南望峽南之嶺,與北峰相持西下,而蕎地旱谷,墾遍山頭,與雲影嵐光,浮沉出沒,亦甚異也。

北山之上雖高,而近為坡掩,但循崖而行,不辨其崇墜;而南山則自東西墜,而盡于江橋之南,其東崇巚穹窿,高擁獨雄,時風霾mái空氣中懸浮大量煙、塵的樣子蒙翳,出沒無定,此南山東上最高之峰,自北嶺東度,再突而起者也。

沿之東行,南瞰深壑,北倚叢巚.又東二里有岐:一南下塢中,為墾壑之道;一北上叢嶺,為廬坡之居;而路由中東行,南瞰下坳,有水出穴間。又東二里,下瞰南壑,有水一方倚北坡之上,路即由之北向而上,以有峽尚環而東也。北上裡余,又轉而東,盤北坳而東上坡,屢上不止,又七里而至中火鋪。

其坡南突最高,中臨南峽之上,峽脊由其東南環而西下。

于坡之對崖,南面復聳一峰,高籠雲霧間,即前所望東畔穹窿之頂也。自枯柯江橋東沿峽坡迤邐而上,約三十里矣。踞坡頭西瞰江橋峽中,其水曲折西南下,松子山北環之嶺,東北而突為臘彞之嶺,峽南穹窿之峰,又南亙分支西繞,橫截于江橋塢之南,西至哈思坳。坳之南復有小支,自臘彞西南灣中東突而出,與橫截塢南之山湊,西南駢峙如門。門內之灣,即為哈思坳,門外又有重峰西障,此即松子山南下之脊,環石甸于西者也。自此坡遙望之,午霧忽開,西南五十里歷歷可睹。

坡之東有瓦室三楹,踞岡東南,兩旁翼以茅屋,即所謂中火鋪。有守者賣腐于中,遂就炊湯而飯。及出戶,則濃霧自西馳而東,其南峽近嶺俱不復睹。東下半裡,渡一脊,瞰其南北二峽,環墜如阱,而叢木深翳,不見其底,當猶西下而分注江橋南北者也。其脊甚狹,度而東,覆上坡,山雨倏至。從雨中涉之,得雨而霧反霽。一里余,盤崖逾坳,或循北峰,或循南峰,兩度過脊,始東上。沿北坡而東,一里余,又涉一南突最高之嶺,有哨房一龕踞其上,是為瓦房哨。於是南臨南峽,與峽南穹窿之頂平揖而對瞰矣。

至是雨晴峰出,復見峽南穹頂直南亙而去,其分支西下者,即橫截塢南之岡,西與哈思坳相湊成門者也。穹頂東環之脈,尚從東度,但其脊稍下,反不若西頂之高,皆由此北坡最高之嶺,東下曲而度脈者。始辨都魯坳東所分南下之脊,至此中突,其分而西者,為中火鋪、枯柯寨之嶺,其曲而東降者,度脊南轉西向而突為穹窿之頂。此分水之正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