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歐陽修集    P 419


作者:歐陽修
頁數:419 / 544
類別:古典散文

 

歐陽修集

作者:歐陽修
第419,共544。
【後漢魯峻碑〈熹平元年〉】

右漢《魯峻碑》,雲「君諱峻,字仲嚴,山陽昌邑人。監營謁者之孫、修武令之子。治《魯詩》、《顏氏春秋》,舉孝廉,除郎中、謁者、河內太守丞。闢司徒、司空府,舉高第、御史、東郡頓丘令,遷九江太守,拜議郎、太尉長史、御史中丞、司隷校尉。遭母憂,自乞拜議郎。服竟,還拜屯騎校尉。以病遜位,熹平元年卒。門生於商等二百三十人謚曰『忠惠父』」,其餘文字亦粗完,故得遷拜次序頗詳,以見漢官之制如此。惟雲「遭母憂,自乞拜議郎」,又其最後為「屯騎校尉」,而碑首題雲《漢故司隷校尉忠惠父魯君碑》者,莫曉其義。治平元年四月二十二日書。



  
【後漢玄儒婁先生碑〈熹平三年〉】

右漢《玄儒婁先生碑》,雲「先生諱壽,字九考,南陽隆人也。祖太常博士,父安貧守賤,不可榮以祿。先生童孩多奇,岐嶷有志,好學不厭,不飭小行,善與人交,久而能敬。榮沮溺之耦耕,甘山林之杳藹」。又曰「有朋自遠,冕紳莘莘,講習不倦。年七十有八,熹平三年二月甲子不祿」。今《光化軍乾德縣圖經》載此碑,景中余自夷陵貶所再遷乾德令,按圖求碑,而壽有墓在谷城界中。余率縣學生親拜其墓,見此碑在墓側,遂據圖經遷碑還縣,立於敕書樓下,至今在焉。治平元年六月十三日書。

【後漢桂陽太守周府君紀功銘〈熹平中〉】

此君檢《漢書》無之,今碑石缺,不見其名,惜乎遂不見于世也。南人紀其所修瀧水,即韓文公所謂昌樂瀧者是也。至今以為利,祠宇甚嚴雲。

【後漢桂陽周府君碑〈熹平中〉】

右漢《桂陽周府君碑》。按《韶州圖經》雲「後漢桂陽太守周府君碑,按廟在樂昌縣西一百一十八里武溪上。武溪驚湍激石,流數百里。昔馬援南征,其門生轅寄生善吹笛,援為作歌和之,名曰《武溪深》,其辭曰:『滔滔武溪一何深,鳥飛不渡獸不能臨。嗟哉武溪何毒淫!』周使君開此溪,下合真水,桂陽人便之,為立廟刻石」。又云「碑在廟中,郭蒼文」。今碑文摩滅,雲府君字君光,而名已訛缺不可辨。《圖經》但云周使君,亦不著其名。《後漢書》又無傳,遂不知為何人也。按武水源出郴州臨武縣鸕鷀石,南流三百里入桂陽,而桂陽真水、盧溪、曹溪諸水皆與武水合流。其俗謂水湍峻為瀧,韓退之詩云「南下昌樂瀧」即此水也。碑首題雲「神漢」者,唐人云「聖唐」爾,蓋當時已為此語,而史傳他書無之,獨見于此碑也。


  

【後漢桂陽周府君碑後本〈熹平中〉】

右《漢桂陽周府君碑》。余初得前本,恨其名遂摩滅,後有國子監直講劉仲章者,因出其碑,而為余言前為樂昌令,因道府君事,雲名憬。問其何以見之?雲碑刻雖闕,尚可識也,乃以此碑並陰遺余。蓋前本特摹者不工爾。又余初以韓集雲「昌樂瀧」,疑其誤,乃改從樂昌,仲章曰不然,縣名樂昌,而瀧名曰昌樂,其舊俗所傳如是,韓集不誤也。乃知古人傳疑而慎于更改者以此。

【後漢秦君碑首〈熹平中〉】

漢碑今存者少,此篆亦與今文小異,勢力勁健可愛。〈蔡君謨題。〉

右漢熹平中碑,在南陽界中,字已摩滅不可識,獨其碑首字大僅存。其筆畫頗奇偉,蔡君謨甚愛之,此君謨過南都所題,乃皇三年也,今一紀矣。嘉八年九月十七日書。

【後漢堯祠碑〈熹平四年〉】

右漢《堯祠碑》,在濟陰。碑雲「帝堯者,蓋昔世之聖王也」。又曰「聖漢龍興,纂堯之緒,祠以上犧。至于王莽絶漢之業,而壇場夷替,屏懾無位」。大抵文字摩滅,字雖可見,而不復成文。其後有雲「李樹連理,生於堯祠。太守河南張寵到官始初,出錢二千,敬致禮祠」。其餘不能讀也。碑文有年月,蓋熹平四年建也。治平元年五月晦日書。

【後漢郎中王君碑〈光和元年〉】

右漢《郎中王君碑》,文字摩滅,不復成文,而僅有存者,其名字、官閥、卒葬年月皆莫可考。惟其碑首題雲《漢故郎中王君之銘》,知君為漢人,姓王氏,而官為郎中爾。蓋夫有形之物,必有時而弊,是以君子之道無弊,而其垂世者與天地而無窮。顏回高臥于陋巷,而名與舜、禹同榮,是豈有托於物而後傳邪?豈有為於事而後著邪?故曰久而無弊者道,隱而終顯者誠,此君子之所貴也。若漢王君者,托有形之物,欲垂無窮之名,及其弊也,金石何異乎瓦礫?治平元年四月晦日書。

【後漢樊毅華岳廟碑一〈光和元年〉】

右漢《樊毅修華岳廟碑》,雲「惟光和元年歲在戊午,名曰咸池,季冬己巳,弘農太守河南樊君諱毅,字仲德,下車之初,恭肅神祀。西嶽至尊,詔書奉祠,躬親自往,齋室逼窄,法齋無所。於是與令巴郡朐忍先讜圖議繕。故二年正月己卯興就,刻茲碑號,吏卒挾路。據此,碑乃即時所立,而太守生稱“諱」者何哉?治平元年末伏日書。

【後漢樊毅華岳碑二〈光和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