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昭明文選    P 111


作者:昭明太子
頁數:111 / 164
類別:古典散文

 

昭明文選

作者:昭明太子
第111,共164。
若追前宴,謂之未究,傾海為酒,並山為餚,伐竹雲夢,斬梓泗濱,然後極雅意,盡歡情,信公子之壯觀,非鄙人之所庶幾也。若質之志,實在所天。思投印釋黻,朝夕侍坐,鑽仲父之遺訓,覽老氏之要言,對清酤而不酌,抑嘉餚而不享,使西施出帷,嫫母侍側,斯盛德之所蹈,明哲之所保也。若乃近者之觀,實蕩鄙心。

秦箏發徽,二八迭奏。塤簫激於華屋,靈鼓動於座右。耳嘈嘈於無聞,情踴躍於鞍馬。謂可北懾肅慎,使貢其苦矢;南震百越,使獻其白雉,又況權備,夫何足視乎!



  
還治諷采所著,觀省英瑋,實賦頌之宗,作者之師也。眾賢所述,亦各有志。昔趙武過鄭,七子賦詩,春秋載列,以為美談。質小人也,無以承命。

又所答貺,辭醜義陋,申之再三,赧然汗下。此邦之人,閒習辭賦,三事大夫,莫不諷誦,何但小吏之有乎!

重惠苦言,訓以政事,惻隱之恩,形乎文墨。墨子回車,而質四年,雖無德與民,式歌且舞。儒墨不同,固以久矣。然一旅之眾,不足以揚名;步武之間,不足以騁跡;若不改轍易禦,將何以效其力哉!今處此而求大功,猶絆良驥之足,而責以千里之任;檻猿猴之勢,而望其巧捷之能者也。

不勝見恤,謹附遣白答,不敢繁辭。吳質白。

與滿公琰書一首

※應休璉

璩白:昨者不遺,猥見照臨,雖昔侯生納顧於夷門,毛公受眷於逆旅,無以過也。外嘉郎君謙下之德,內幸頑才見誠知己,歡欣踴躍,情有無量。是以奔騁禦仆,宣命周求。陽書喻於詹何,楊倩說於范武。

故使鮮魚出於潛淵,芳旨發自幽巷,繁俎綺錯,羽爵飛騰,牙曠高徽,義渠哀激。當此之時,仲孺不辭同產之服,孟公不顧尚書之期。徒恨宴樂始酣,白日傾夕,驪駒就駕,意不宣展,追惟耿介,迄于明發。

欲遣書,會承來命,知諸君子,復有漳渠之會。夫漳渠,西有伯陽之館,北有曠野之望,高樹翳朝雲,文禽蔽綠水,沙場夷敞,清風肅穆,是京台之樂也,得無流而不反乎?有事務,須自經營,不獲侍坐,良增邑邑。因白不悉。璩白。

與侍郎曹長思書一首



  
※應休璉

璩白:足下去後,甚相思想。叔田有無人之歌,有匪存之思,風人之作,豈虛也哉!

王肅以宿德顯授,何曾以後進見拔,皆鷹揚虎視,有萬裡之望。薄援助者,不能追參於高妙,復斂翼於故枝,塊然獨處,有離群之志。汲黯樂在郎署,何武恥為宰相,千載揆之,知其有由也。德非陳平,門無結駟之跡;學非揚雄,堂無好事之客;才劣仲舒,無下帷之思;家貧孟公,無置酒之樂。

悲風起於閨闥,紅塵蔽於機榻,幸有袁生,時步玉趾,樵蘇不爨,清談而已,有似周黨之過閔子。

夫皮朽者毛落,川涸者魚逝。春生者繁華,秋榮者零悴,自然之數,豈有恨哉!聊為大弟陳其苦懷耳。想還在近,故不益言。璩白。

與廣川長岑文瑜書一首

※應休璉

璩白:頃者炎旱,日更增甚,沙礫銷鑠,草木焦卷。處涼台而有鬱蒸之煩,浴寒水而有灼爛之慘。宇宙雖廣,無陰以憩。《雲漢》之詩,何以過此?土龍矯首於玄寺,泥人鶴立於闕裡,修之歷旬,靜無徵效,明勸教之術,非致雨之備也。

知恤下人,躬自暴露,拜起靈壇,勤亦至矣。昔夏禹之解陽于,殷湯之禱桑林,言未發而水旋流,辭未卒而澤滂沛。今者,雲重積而復散,雨垂落而復收,得無賢聖殊品,優劣異姿,割發宜及膚,翦爪宜侵肌乎?周征殷而年豐,衛伐邢而致雨。善否之應,甚於影響,未可以為不然也。

想雅思所未及,謹書起予。應璩白。

與從弟君苗君冑書一首

※應休璉

璩報:間者北遊,喜歡無量。登芒濟河,曠若發蒙。風伯掃途,雨師灑道,按轡清路,周望山野,亦既至止,酌彼春酒。接武茅茨,涼過大夏;扶寸餚,味逾方丈。

逍遙陂塘之上,吟詠菀柳之下,結春芳以崇佩,折若華以翳日,弋下高雲之鳥,餌出深淵之魚,蒲且贊善,便稱妙,何其樂哉!雖仲尼忘味於虞韶,楚人流遁於京台,無以過也。班嗣之書,信不虛矣。

來還京都,塊然獨處。營宅濱洛,困於囂塵,思樂汶上,發於寤寐。昔伊尹輟耕,郅惲投竿,思致君於有虞,濟蒸人於塗炭。而吾方欲秉耒耜於山陽,沉鈎緡於丹水,知其不如古人遠矣。

然山父不貪天地之樂,曾參不慕晉楚之富,亦其志也。

前者邑人念弟無已,欲州郡崇禮,官師授邑,誠美意也。歷觀前後,來入軍府,至有皓首猶未遇也,徒有饑寒駿奔之勞。俟河之清,人壽幾何?且宦無金張之援,游無子孟之資,而圖富貴之榮,望殊異之寵,是隴西之遊,越人之射耳。幸賴先君之靈,免負擔之勤,追蹤丈人,畜鷄種黍,潛精墳籍,立身揚名,斯為可矣。

無或游言,以增邑邑。郊牧之田,宜以為意,廣開土宇,吾將老焉。劉杜二生,想數往來。朱明之期,已復至矣。

相見在近,故不復為書。慎夏自愛。璩白。

●卷四十三·書下


與山巨源絶交書

※嵇叔夜

康白:足下昔稱吾於潁川,吾常謂之知言。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間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屍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