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昭明文選    P 122


作者:昭明太子
頁數:122 / 164
類別:古典散文

 

昭明文選

作者:昭明太子
第122,共164。
《春秋左氏傳》曰:楚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即謂上世帝王遺書也。先君孔子,生於周末,睹史籍之煩文,懼覽之者不一,遂乃定《禮》、《樂》,明舊章,刪《詩》為三百篇,約史記而修《春秋》,贊易道以黜《八索》,述職方以除《九丘》。討論《墳典》,斷自唐虞以下,訖於周,芟夷煩亂,翦截浮辭,舉其宏綱,撮其機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軌範也。

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舉而行,三千之徒,並受其義。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書於屋壁。漢室龍興,開設學校,旁求儒雅,以闡大猷。濟南伏生,年過九十,失其本經,口以傳授,裁二十餘篇,以其上古之書,謂之《尚書》。



  
百篇之義,世莫得聞。至魯共王好治宮室,壞孔子舊宅。以廣其居,於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書,及傳、《論語》、《孝經》,皆科鬥文字。王又升孔子堂,聞金石絲竹之音,乃不壞宅,悉以書還孔氏。

科鬥書廢已久,時人無能知者。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隷古定,更以竹簡寫以,增多伏生二十五篇。伏生又以《舜典》合於《堯典》,《益稷》合於《皋陶謨》,《盤庚》三篇合為一,《康王之誥》合於《顧命》,復出此篇,並序,凡五十九篇,為四十六卷。其餘錯亂摩滅,不可復知。

悉上送官,藏之書府,以待能者。承詔為五十九篇作傳,於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經籍,採摭群言,以立訓傳。約文申義,敷暢厥旨,庶幾有補於將來。《書》序,序所以為作者之意,昭然義見,宜相附近,故引之各冠其篇首,定五十八篇。

既畢,會國有巫蠱事,經籍道息,用不復以聞,傳之子孫。以貽後世。若好古博雅君子,與我同志,亦所不隱也。

春秋左氏傳序一首

※杜預



  
《春秋》者,魯史記之名也。記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時,以時系年,所以紀遠近,別同異也。故史之所記,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時,故錯舉以為所記之名也。《周禮》有史官,掌邦國四方之事,達四方之志。

諸侯亦各有國史,大事書之於策,小事簡牘而已。《孟子》曰:楚謂之《杌》,晉謂之《乘》,而魯謂之《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也。韓子所見,蓋周之舊典《禮經》也。周德既衰,官失其守。

上之人不能使春秋昭明,赴告策書,諸所記注,多違舊章。仲尼因魯史策書成文,考其真偽,而志其典禮,上以遵周公之遺制,下以明將來之法。其教之所存,文之所害,則刊而正之以示勸誡,其餘皆即用舊史。史有文質,辭有詳略,不必改也。

故傳曰:「其善志。」又曰:「非聖人孰能修之。」蓋周公之志,仲尼從而明之。左丘明受經于仲尼,以為經者不刊之書也。

故傳或先經以始事,或後經以終義,或依經以辨理,或錯經以合異,隨義而發其例之所重,舊史遺文,略不盡舉,非聖人所修之要故也。身為國史,躬覽載籍,必廣記而備言之。其文緩,其旨遠,將令學者,原始要終,尋其枝葉,究其所窮。優而柔之,使自求之;厭而飫之,使自趨之。

若江海之浸,膏澤之潤,渙然冰釋,怡然理順。然後為得也。其發凡以言例,皆經國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書之舊章,仲尼從而修之,以成一經之通體。其微顯闡幽,裁成義類者,皆據舊例而發義,指行事以正褒貶。

諸稱《書》、《不書》、《先書》、《故書》、《不言》、《不稱》、《書曰》之類,皆所以起新舊,發大義,謂之變例。然亦有史所不書,即以為義者。此蓋《春秋》新意,故傳不言凡,曲而暢之也。其經無義例,因行事而言,則傳直言其歸趣而已,非例也。

故發傳之體有三,而為例之情有五。一曰微而顯。文見於此,而義起在彼。稱族尊君命,舍族尊夫人。

梁亡、城緣陵之類是也。二曰志而晦,約言示制,推以知例,參會不地,與謀曰及之類是也。三曰婉而成章。曲從義訓,以示大順,諸所諱避,璧假許田之類是也。

四曰盡而不。直書其事,具文見意,丹楹刻桷。天王求車,齊侯獻捷之類是也。五曰懲惡而勸善。

求名而亡,欲蓋而章,書齊豹盜,三叛人名之類是也。推此五體以尋經傳,觸類而長之,附於二百四十二年行事,王道之正,人倫之紀備矣。

或曰:《春秋》以錯文見義。若如所論,則經當有事同文異而無其義也。先儒所傳,皆不其然。答曰:《春秋》雖以一字為褒貶,然皆須數句以成言,非如八卦之爻,可錯綜為六十四也。

固當依傳以為斷。古今言《左氏春秋》者多矣,今其遺文可見者十數家,大體轉相祖述,進不成為錯綜經文以盡其變,退不守丘明之傳。於丘明之傳,有所不通,皆沒而不說,而更膚引《公羊》、《梁》,足自亂。預今所以為異,專丘明之傳以釋經。

經之條貫,必出於傳,傳之義例,總歸諸凡。推變例以正褒貶,簡二傳而去異端,蓋丘明之志也。其有疑錯,則備論而闕之,以俟後賢。然劉子駿創通大義,賈景伯父子、許惠卿,皆先儒之美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