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晚清文選    P 421


作者:林則徐等
頁數:421 / 483
類別:古典散文

 

晚清文選

作者:林則徐等
第421,共483。
「Ye wise men,highly,deeply learned,Who think it out and know,How,whenandwhere do all things pair?Why dotheykiss and love?Ye men of lofty wisdom,say What happened to me then,Search out and tell me where,how,when,And why it happened thus.」

譯文:



  
嗟汝哲人,靡所不知,靡所不學,既深且躋。粲粲生物,罔不匹儔,各嚙厥唇,而相厥攸願。匪汝哲人,孰知其故?自何時始,來自何處?嗟汝哲人,淵淵其知。相彼百昌,奚而熙熙?願言哲人,詔余其故。自何時始,來自何處?

裒伽爾之問題,人人所有之問題,而人人未解決之大問題也。人有恆言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然人七日不食則死,一日不再食則饑。若男女之慾,則于一人之生活上,寧有害無利者也,而吾人之慾之也如此,何哉?吾人自少壯以後,其過半之光陰,過半之事業,所計劃所勤勤者為何事?漢之成、哀,曷為而喪其生?殷辛、周幽,曷為而亡其國?勵精如唐玄宗、英武,如後唐莊宗,曷為而不善其終?且人生苟為數十年之生活計,則其維持此生活,亦易易耳,曷為而其憂勞之度,倍蓰而未有已?記曰:「人不婚宦,情慾失半。」人苟能解此問題,則於人生之知識,思過半矣。而蚩蚩者乃日用而不知,豈不可哀也歟!其自哲學上解此問題者,則二千年間僅有叔本華之「男女之愛之形而上學」耳。詩歌、小說之描寫此事者,通古今東西,殆不能悉數,然能解決之者鮮矣。《紅樓夢》一書,非徒提出此問題,又解決之者也。彼于開卷即下男女之愛之神話的解釋。其敘此書之主人公賈寶玉之來歷曰:


  

卻說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于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十二丈見方二十四丈大的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那媧皇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單單剩下一塊未用,棄在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鍛鍊之後,靈性已通,自去自來,可大可小。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才,不得入選,遂自怨自艾,日夜悲哀。第一回

此可知生活之慾之先人生而存在,而人生不過此欲之發現也。此可知吾人之墮落,由吾人之所欲,而意志自由之罪惡也。夫頑鈍者既不幸而為此石矣,又幸而不見用,則何不游于廣漠之野,無何有之鄉,以自適其適,而必欲入此憂患勞苦之世界,不可謂非此石之大誤也。由此一念之誤,而遂造出十九年之歷史,與百二十回之事實,與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何與?又于第百十七回中,述寶玉與和尚之談論曰:

「弟子請問師父:『可是從太虛幻境而來』」?那和尚道:「什麼幻境。不過是來處來,去處去罷了。我是送還你的玉來的。我且問你,那玉是從那裡來的?」寶玉一時對答不來。那和尚笑道:「你的來路還不知,便來問我。」寶玉本來穎悟,又經點化,早把紅塵看破,只是自己的底里未知,一聞那僧問起玉來,好像當頭一棒,便說:「你也不用銀子了,我把那玉還你罷。」那僧笑道:「早該還我了。」

所謂自己的底里未知者,未知其生活乃自己之一念之誤,而此念之所自造也。及一聞和尚之言,始知此不幸之生活,由自己之所欲,而其拒絶之也,亦不得由自己,是以有還玉之言。所謂玉者,不過生活之慾之代表而已矣。故攜入紅塵者,非彼二人之所為,頑石自己而已。引登彼岸者,亦非二人之力,頑石自己而已。此豈獨寶玉一人然哉?人類之墮落與解脫,亦視其意志而已。而此生活之意志,其于永遠之生活,比個人之生活為尤切。易言以明之,則男女之慾,尤強於飲食之慾。何則?前者無盡的,後者有限的也。前者形而上的,後者形而下的也。又如上章所說生活之於苦痛,二者一而非二,而苦痛之度,與主張生活之慾之度為比例。是故前者之苦痛,尤倍蓰于後者之苦痛。而《紅樓夢》一書,實示此生活此苦痛之由於自造,又示其解脫之道不可不由自己求之者也。

而解脫之道,存於出世,而不存於自殺。出世者,拒絶一切生活之慾者也。彼知生活之無所逃于苦痛,而求入於無生之域。當其終也,恆干雖存,固已形如槁木,而心如死灰矣。若生活之慾如故,但不滿于現在之生活,而求主張之於異日,則死於此者,固不得不復生於彼,而苦海之流,又將與生活之慾而無窮。故金釧之墮井也,司棋之觸牆也,尤三姐、潘又安之自刎也,──非解脫也,求償其欲而不得者也。彼等之所不欲者,其特別之生活,而對生活之為物,則固欲之而不疑也。故此書中真正之解脫,僅賈寶玉、惜春、紫鵑三人耳。而柳湘蓮之入道,有似潘又安。芳官之出家,略同於金釧。故苟有生活之慾存乎,則雖出世而無與于解脫。苟無此欲,則自殺亦未始非解脫之一者也。如鴛鴦之死,彼固有不得已之境遇在,不然,則惜春、紫鵑之事,固亦其所優為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