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宋詞鑑賞    P 170


作者:蘇軾等
頁數:170 / 521
類別:古典詞曲

 

宋詞鑑賞

作者:蘇軾等
第170,共521。
晚雲收盡,淡淡的天空裡出現了一片琉璃般的色彩,這就預示着皎潔無倫的月亮將要升起,此下的一切景和情都從這裡生發出來。接着「爛銀盤」句寫海底湧出了月輪,放出了無邊無際的光輝,使人們胸襟開朗,不覺得注視着天空裡的玉盤轉動。「瑩無塵、素娥澹佇;靜可數、丹桂參差。」寫嫦娥素裝佇立,丹桂參差可見,把神話變成了具體的美麗形象。

「瑩無塵」、「靜可數」和上邊所說的「晚雲收」、「千里澄輝」的脈理暗通。到這裡,月光和月中景已經寫得很豐滿。中秋是露水初降,已涼天氣未寒時,是四季中最宜人的節候,美景良辰,使人留連。「疏螢時度,烏鵲正南飛。



  
」化用了曹操「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和韋應物「流螢度高閣」的名句,寫出了久坐之中、月光之下所看到的兩種景物,這是一片幽寂之中的動景,兩種動景顯得深夜更加靜謐。「瑤台冷,欄干憑暖,欲下遲遲。」中的「欄干憑暖」表明,賞月人先是坐著的,而且坐得很久;後來是憑欄而立的,立的時間也很長,以致把闌干憑暖,從而委婉地表現出詞人不是單單地留戀月光,而是對月懷人。結語明說詞人的懷人情意,曰「欲下遲遲」。

過片「念佳人音塵別後,對此應解相思」這兩句,上承「欲下遲遲」,下啟對情思的描寫。過片接得自然妥貼,渾然無跡,深得宛轉情致。下邊主要從對方寫起。遙想對方此夜裡「最關情」的當是「漏聲正永」,「暗斷腸」的應為「花影偷移」。

隨着漏聲相接、花影移動,時間悄悄地消逝,而兩人的相會仍遙遙無期,故而有「暗斷腸」之語。料想明天夜月,清光也未必會減弱多少,只是明天夜裡是陰是晴,誰能預料得到呢?兩人之所以共同留戀今宵清景,是因為今年一別之後,只能待明年再見了。這是接寫對方的此夜情,自己懷念對方的情思,不從自己方面寫出,而偏從對方那裡寫出,對方的此夜情,也正是自己的此夜情;寫對方也是寫自己,心心相印,雖懸隔兩地而情思若一,越寫越深婉,越寫越顯出兩人音塵別後的深情。上片「露坐久」,「欄干憑暖」的深刻含意,通過對對方此夜情的兩層描寫揭示出來。

歇拍三句「人強健,清樽素影,長願相隨。」結得雍容和婉,有不盡之情,而無衰颯之感。這首詞的結句東坡的《水調歌頭》結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從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句化來。但蘇詞勁健,本詞和婉,藝術風格不同。

這首長調詞操縱自如,氣脈貫串,不蔓不枝,徘徊宛轉,十分出色。其佳處于起得好,過得巧,而結得奇。正如沈義父評說長調慢詞時,所說的,「第一要起得好,中間只鋪敘,過處要清新,最緊是末句,須是有一好出場方妙」(《樂府描述》),這首詞的末句堪稱「一好出場」,顯露了全詞的和婉之妙。  

李元膺詞作鑒賞 生平簡介

「李元膺」東平(今屬山東)人,南京教官。生平未詳。紹聖間,李孝美作《墨譜法式》,元膺為序。又蔡京翰苑,因賜宴西池,失足落水,幾至沉溺,元膺聞之笑曰:「蔡元長都濕了肚裡文章。



  
」京聞之怒,卒不得召用。據此,元膺當為哲宗、徽宗時人。

近人趙萬裡輯有《李元膺詞》一卷,凡九首。

●洞仙歌  李元膺

一年春物,惟梅柳間意味最深。至鶯花爛漫時,則春已衰遲,使人無復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無後時之悔。

雪雲散盡,放曉晴池院。

楊柳於人便青眼。

更風流多處,一點梅心,相映遠,約略顰輕笑淺。

一年春好處,不濃芳,小艷疏香最嬌軟。

到清明時候,百紫千紅,花正亂,已失春風一半。

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紅自暖。

李元膺詞作鑒賞

本篇小序表明詞首是意提醒人們及早探春,無遺後時之悔。然而,詞有所本,唐楊巨源《城東早春》云:「詩家清景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舊意新調,此詞自有可喜之處。

上片分寫梅與柳這兩種典型的早春物候。隆冬過盡,梅發柳繼,詞人巧妙地把這季節的消息具體化一個有池塘的宅院裡。當雪雲剛剛散盡,才放曉晴,楊柳便綻了新芽。柳葉初生,形如媚眼,故云:「楊柳於人便青眼」。

人們喜悅時正目而視,眼多青處,故曰「青眼」。這兩個字狀物寫情,活用擬人手法,意趣無窮。與柳色「相映遠」的,是梅花。「一點梅心」,與前面柳眼的擬人對應,寫出梅柳間的關係。

蓋柳系新生,梅將告退,所以它不象柳色那樣一味地喜悅,而約略有些哀愁,「約略顰輕笑淺」。而這一絲化微笑中几乎看不見的哀愁,又給梅添了無限風韻,故雲「更風流多處」梅不柳。

「一年春好處」句,即用韓愈詩句「最是一年春好處」意,輓合上片,又開下意:「至鶯花爛熳時,則春已衰遲,使人無復新意」。「小艷疏(淡)香」上承柳眼梅心而來,「濃芳」二字則下啟「百紫千紅」。清明時候,繁花似錦,百紫千紅,游眾如雲。「花正亂」的「亂」字,表其熱閙過火,反使人感到「無復新意」,它較之「爛熳」一詞更為別緻,而稍有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