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性心理學    P 101


作者:艾里士
頁數:101 / 135
類別:心理

 

性心理學

作者:艾里士
第101,共135。
婚前的自動戀或手淫一類的習慣也是差不多同樣的普遍。而在成婚以後「不善適應」的開始也不一定全都由於性的不相投合,常常其他方面的不相投合是一個起點。兩組之間最大的區別是「內心衝突」的有無多少。看了狄氏的這一番研究,我們可以瞭然于這個婚姻「適應」的問題是往往很複雜的了。

漢密爾頓醫生所研究的人數比較少,但兩性都有,並且大體上都可以假設為很正常的,其中100個是已婚男人,100個是已婚女人。漢氏對於婚姻生活滿意不滿意的問題探討得最為細到。他根據每人所得的積點或分數,把滿意或幸福的程度分做14級。他發現男人滿意的程度很清楚的要在女人之上,在最高度的滿意的各級(第7級到14級)裡,男人有51人,而女人只有45人,剩下的49個男人和 55個女人就都在低度的滿意的各級裡了。



  
漢氏認為這種統計的結果是和個人接觸時他所得的很確切的印象相符合的,這種印象也以為“就一般情形而言,女人對於婚姻的失望,比起男人來更要見得嚴重。

筆者不能說這樣一個結論是值得詫異的,筆者個人所觀察到的結果似乎也是如此。女人在婚姻生活裡更不容易得到滿意,一部分也許是不可避免的,也許是兩性在婚姻關係裡所必有的一些結果。一樣是婚姻,但對女人,它的意義比對男人要深長得多,因為既要當心丈夫,又要生育子女,又要管理家務,一身兼數役。

她必然要把更大的一部分精力交付出來。於是,如果在她那方面有失望的感覺,那失望一定是更嚴重的。至于男人,他的生活普通既然是大部分在家庭以外,他對家庭生活和家人的關係,所處的是一個比較超然的地位。在他的活動範圍裡,家庭只占比較小的一席之地。

而在這一小地裡,事實上他用不着活動,只需休息。


  

反過來,一個女人一定時常要感到婚姻就是她生命的全部,所以她時刻要顧慮到種種比較嚴重的問題。這就讓我們回想到前面狄更生的一點很有意義的觀察,就是「適應得當」與「不善適應」的兩組太太之間,主要的區別是前者比較客觀,比較不受內心衝突的騷擾。換言之,這種比較客觀與不受內心衝突的騷擾的太太,在生活態度上,和普通的丈夫,就更多幾分相象了。

不過我們時常遇見的一些太太對於婚姻的失望,雖則多少是表面的或離開表面不遠,實在是很有根底的一個現象。這種失望當然是和近代婦女生活的變遷有聯帶關係的。近代的婦女對於生命已有一種更大的展望。因此,也就感到一番更大的要求。

男性的優勢、她們自己的比較委屈的地位,在她們的母親一輩是認為很自然而不可避免的,在她們看來卻是很不滿意的。對於女人,這世界是變了,特別是在她的宗教生活和社會生活方面。對於男人,這種變動雖也未嘗沒有,但遠不如對女人的那般深刻。在女人不能不感到這種變動的深刻,部分也是因為這種變動的一大部分是經過輿論的特別承認與法律的特別規定的。

男人一般的傳統生活也沒有改變很多。因此,一個女人加入婚姻生活以後,很容易感到一種刺謬的情形,一種事實與理論的刺謬,一種生活與主張的刺謬,而這種刺謬又很容易引起一番內心的衝突。有許多女人,其中有舊派富有浪漫主義理想的女人,從小到大很少和男人發生接觸。其中也有比較新式的女人到了蜜月時期才第一次瞭解男人是怎樣的一種人和婚姻是怎樣的一回事,而從那天起就深深感到不滿與失望,甚至到老也不會完全忘記或擺脫。

對於舊派的女人,這固然是由於舊式教育的錯誤,而對於新式的女人,這種不滿心理就得追溯到方纔所說的那種慌謬的情形了。

不過婚姻生活的所以令人不滿,還有一個更基本的理由,筆者在上文已經偶然提到過。近代婚姻制度雖曾經發生不少的變遷,不過這種變遷大部是限于表面的,對於婚姻關係的基本事實,往往忽略過去。這種變遷把注意點集中于各種浮面的條件或格式上,讓大家以為只要條件合宜、格式允當,婚姻的豐福就有了保障似的。最不幸的是,這種變遷把婚姻關係最緊要的一層擱置一邊,就是婚姻關係決非尋常的人事關係可比,其深刻處,可以穿透兩個人的人格,教他們發生最密切的精神上的接觸以至于混化,除了極度膚淺與無聊的人,這種深入事理的精神關係,雖屬不容易培植,卻是誰都可以有的,如今所注意的既然只是外表的條件與格式,風氣所趨,不但是從事婚姻的人忘了這種培植功夫的不易,並且教他們不再感到這種功夫的必要。

就此點說,近代的婚姻是退步了,因為在舊式的婚姻裡,這一點能比較充分做到。往昔的一種觀念認為婚姻必有其不可避免的痛苦,如今這觀念是不時髦了。不過痛苦依然存在,所不同的是方式已經換過罷了,而這種痛苦是從婚姻關係的內在性質所發出的。要解除這種痛苦,離婚的方法或許完全沒有效力,我們即使承認離婚應當有最大的自由,也並不一定能解除這種痛苦。

離而再婚的人,在再婚以後並不享受更大的幸福,這種人是我們時常遇見的。

可見這其間錯誤的不是婚姻, 而是他們自己。 德國凱塞林伯爵( Count Keyserling)在他那篇關於婚姻問題的分析裡, 把婚姻描寫成「一種兩極間的張力」。婚姻是一元的,但這一元是由兩個焦點組織而成的。焦點之所以能彼此維繫,是由於其間有一種緊張的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