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白鯨記    P 162


作者:梅爾維爾
頁數:162 / 239
類別:世界名著

 

白鯨記

作者:梅爾維爾
第162,共239。
第五,大鯨在通常的游姿中,總是先把裂片深埋在它屁股下面,接着就沉在水裡,完全看不見了;不過,在它要猛地潛到海底去時,它整個裂片就會連同它的部分身軀(至少有三十英呎)騰空聳起,晃動一會兒,這才向下一潛不見了。除了那種雄壯的鯨跳~這將在另外的地方談到~大鯨的豎尾也許應該算是一切生物中僅有的最壯麗的景象。那只巨大的尾巴,從無底的深淵猛地一豎起來,好象是突然要攫取高高的上天那樣。這就象我曾經在夢中看見威風凜凜的撒旦,從地獄的大火海裡猛地抽出他那痛苦難挨的巨爪。不過,在凝望這種景緻的時候,你盡可以有各式各樣的心情;如果你是但丁式的人物,你就會想到許多惡魔;如果你是以賽亞的信徒,就會想到許多天使。有一回,在朝暾初動,海天一抹鮮紅的時候,我站在我這艘船的桅頂上,看到東方有一大群鯨,全都向着太陽前進,一齊豎起裂片閃動了一會兒。當時我覺得,這樣崇拜神明的莊嚴的場面,哪怕在拜火者的發源地~波斯,也從來沒有見到過。如同托雷密。非羅派德(托雷密。非羅派德~埃及的馬其頓王,即托雷密五世,其統治期間在公元前205181年。)為亞洲的大象作證一樣,我也要為大鯨作證,宣稱它是萬物中最虔誠的動物。因為根據朱巴王(朱巴王~非洲古國的努米底亞王,在公元前一世紀,努米底亞成為羅馬的一個省。)的說法,古代那些戰象總是在萬籟俱寂中高舉它們的大鼻子歡迎早晨。

在這一章中,偶然把大鯨拿來跟大象比較,不過,就大鯨的尾巴與大象的鼻子的某些形狀說來,的確不應該把這兩種位置相反的器官一視同仁,何況這兩種動物還各有所宗。因為在大鯨看來,最大的象也不過是條狗罷了,所以跟鯨尾比較起來,象鼻就不過是一支百合莖。跟抹香鯨的笨重的裂片那種噼裡啪啦的無限的衝擊力比起來,象鼻的最可怕的打擊也不過是一把扇子那麼開玩笑的一拍而已,抹香鯨的裂片已經一再出現這種情況,接二連三地把全部小艇連人帶槳都給扔到空中去,活象一個變戲法的印第安人在拋擲他的小球(原註:這樣就鯨和象兩者間的一般軀幹上來做種種比較,未免頗為荒謬,因為就這方面說來,象之與鯨猶如狗之與象;不過,話雖如此,兩者之間可仍不乏若干奇特的類似之點的;其中,噴水就是一種。據說象也時常用大鼻子吸起水或者垃圾來,然後把它高高舉起,把這些東西象一條小溪那樣向前噴去。)。



  
我越想到這種巨尾,越痛恨我的能力薄弱,無法把它完全表達出來。那尾巴好象時時在做手勢,雖說這給人類的手大增光輝,卻也完全令人費解。我曾經聽到獵手們說,偶然看到一大群鯨這種神秘的手勢真是非常希奇,他們說,那種手勢有如互濟會(互濟會~歐洲一種以互濟友愛為目的的秘密結社,發源於石工工會。)的各種標誌。因為實際上,大鯨就借這種聰明的方法跟人間打交道。在整個鯨身上,還不乏其它種種動作,在它的最有經驗的攻擊者看來,它渾身都是奇蹟,而且不可理解。那麼,象我這樣略知皮毛的人,怎能分析它呢。我對它毫無所知,而且永遠也摸它不透。不過,如果我連鯨的尾巴都弄不清楚的話,又怎能瞭解它的頭?而且,它本來就沒有面孔,更叫我怎能理解它的面孔?它好象在說,你們可以看我的後部,我的尾巴,卻不能讓你們看見我的面孔。但是,我連它的後部都還沒有完全弄清楚哩;那麼,隨它怎樣去顯現它的面孔吧,我還是要再說一遍,它是沒有面孔的。

第八十七章


  

大艦隊

(原文為GrandArmada,特指一五八八年西班牙出征英國的艦隊,後在特拉法加一役中,部分被英軍擊潰,一大部分為颶風吹毀。)

狹長的馬六甲半島,從緬甸領土向東南方伸展,形成整個亞洲的極南角。這個半島象一條連續不斷的綫,由一長串島嶼組成: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厘島和帝汶島;這些島嶼連同其它許多島嶼,構成了一條巨大的突堤,或者叫做壁壘,縱連亞澳兩洲,把那個野性難馴的大印度洋跟東方那些星羅棋布的群島給分隔開來。這個壁壘已被一些方便船隻和大鯨往來的暗門所洞穿了;其中最惹人注目的就是巽他海峽和馬六甲海峽。船隻駛向中國,主要就是從西循巽他海峽進入中國海。

那個狹小的巽他海峽,把蘇門答臘與爪哇給隔開來;而攔在那兩個壁壘似的大島的中間,卻被那個終年碧綠。水手們管它叫爪哇岬的突出的海岬撐住着;它很象通向一種城牆高築的大帝國的大城門,而且就那些取之不盡的財富,香料。絲綢。珠寶。黃金和象牙說來,東方大洋的無數島嶼,正是借這些東西而富裕起來的,這似乎就是得天獨厚的重要物質,這樣一些財寶,由於這種地理形勢,至少就具有一種小心戒備的外表(不管是否有效),免得遭受西方世界的巧取豪奪。巽他海峽的沿海一帶,並沒有設備許多象防守地中海,波羅的海,普羅蓬提斯海的入口那樣的作威作福的要塞。這些東方人,跟丹麥人不一樣,他們並不要求那些順風而來,行列無盡無止的船隻,對他們放下中桅帆,以示諂媚的敬意,那些船隻在過去幾百年間,都已經不分晝夜,滿載着東方最貴重的貨物,穿過蘇門答臘和爪哇間的許多島嶼了。不過,他們雖然自願放棄如此的禮儀,可決不會放棄更可靠的貢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