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唐詩鑑賞上    P 139


作者:唐代詩人
頁數:139 / 158
類別:古典詩

 

唐詩鑑賞上

作者:唐代詩人
第139,共158。
這兩首詩的後兩句與王昌齡《西宮秋怨》末句「空懸明月待君王」一樣,都出自司馬相如《長門賦》「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但王詩中的主角是在愁怨中希冀得到君王的寵幸,命意是不可取的。李詩則活用《賦》語,另成境界,雖然以《長門怨》為題,卻並不抱泥于陳皇后的故實。詩中展現的,是在人間地獄的深宮中過着孤寂淒涼生活的廣大宮人的悲慘景況,揭開的是冷酷的封建制度的一角。

(陳邦炎)



  
哭晁卿衡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晁衡,又作朝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呂。唐開元五年(717),隨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團來中國求學,學成後留在唐朝廷內作官,歷任左補闕、左散騎常侍、鎮南都護等職。與當時著名詩人李白、王維等友誼深厚,曾有詩篇唱和。天寶十二載,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隨同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團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風,傳說被溺死。李白這首詩就是在這時寫下的。

詩的標題「哭」字,表現了詩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兩人超越國籍的真摯感情,使詩歌籠罩着一層哀惋的氣氛。

「日本晁卿辭帝都」,帝都即唐京都長安,詩用賦的手法,一開頭就直接點明人和事。詩人回憶起不久前歡送晁衡返國時的盛況:唐玄宗親自題詩相送,好友們也紛紛贈詩,表達美好的祝願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寫詩答贈,抒發了惜別之情。

「征帆一片繞蓬壺」,緊承上句。作者的思緒由近及遠,憑藉想象,揣度着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種種情景。「征帆一片」寫得真切傳神。船行駛在遼闊無際的大海上,隨着風浪上下顛簸,時隱時現,遠遠望去,恰如一片樹葉飄浮在水面。「繞蓬壺」三字放在「征帆一片」之後更是微妙。「蓬壺」即傳說中的蓬萊仙島,這裡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歸途中島嶼眾多的特點,與「繞」字相應。同時,「征帆一片」,飄泊遠航,亦隱含了晁衡的即將遇難。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這兩句,詩人運用比興的手法,對晁衡作了高度評價,表達了自己的無限懷念之情。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難,明月象徵著晁衡品德的高潔,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潔的明月沉淪于湛藍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藝術境界清麗幽婉,同上聯中對征帆遠航環境的描寫結合起來,既顯得自然而貼切,又令人無限惋惜和哀愁。末句以景寫情,寄興深微。蒼梧,指鬱洲山,據《一統志》,鬱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東北海中。晁衡的不幸遭遇,不僅使詩人悲痛萬分,連天宇也好似愁容滿面。層層白色的愁雲籠罩着海上的蒼梧山,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詩人這裡以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寫白雲的愁來表達自己的愁,使詩句更加迂曲含蓄,這就把悲劇的氣氛渲染得更加濃厚,令人回味無窮。

詩忌淺而顯。李白在這首詩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極度悲痛的感情用優美的比喻和豐富的聯想,表達得含蓄、豐富而又不落俗套,體現了非凡的藝術才能。

李白的詩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飄逸的特色,在這首短詩中,我們也能體味到他所特有的風格。雖是悼詩,卻是寄哀情於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顯得自然而又瀟灑。


  

李白與晁衡的友誼,不僅是盛唐文壇的佳話,也是中日兩國人民友好交往歷史的美好一頁。

(常振國)

哭宣城善釀紀叟

哭宣城善釀紀叟

李白

紀叟黃泉裡,還應釀老春。

夜台無李白,沽酒與何人?

這首五絶是李白在宣城,為悼念一位善於釀酒的老師傅而寫的。事本尋常,詩也只寥寥數語,但因為它以樸拙的語言,表達了真摯動人的感情,一直為後人所愛讀。

紀叟離開人世間,引起詩人深深的惋惜和懷念。詩人痴情地想象這位釀酒老人死後的生活。既然生前他能為我李白釀出老春名酒,那麼如今在黃泉之下,還會施展他的拿手絶招,繼續釀造香醇的美酒吧!這看去是詩人一種荒誕可笑的假想,然而卻說得那麼認真、悲切,使讀者在感情上容易接受,覺得這一奇想是合乎人情的。

接着,詩人又沿著這條思路想得更深一層:紀叟縱然在黃泉裡仍操舊業,但生死殊途,叫我李白如何能喝得到他的酒呢?想到這裡,詩人更為悲切,為了表達這種強烈的傷感之情,採用設問句式,故作痴語問道:「老師傅!你已經去到漫漫長夜般的幽冥世界中去了,而我李白還活在人世上,你釀了老春好酒,又將賣給誰呢?」照這兩句詩的含意,似乎紀叟原是專為李白釀酒而活着,並且他釀的酒也只有李白賞識。這種想法顯然更是不合乎情理的痴獃想法,但更能表明詩人平時與紀叟感情的深厚,彼此是難得的知音,現在死生分離,是多麼悲痛啊!

沽酒與釀酒是李白與紀叟生前最平常的接觸,然而,這看似平常的小事,卻是最令人難忘,最易引起傷感。詩人善於抓住這一點,並賦予浪漫主義的色彩加以渲染,感情真摯自然,十分感人。

(宛敏灝宛新彬)

劉眘虛●闕題

劉眘虛●闕題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閒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這首詩原來應是有個題目的,後來不知怎樣失落了。唐殷璠《河岳英靈集》在輯錄這首詩的時候就沒有題目,後人只好給它安上「闕題」二字。

這首詩句句寫景,畫意詩情,佳句盈篇,可推為劉眘虛的代表作。詩描寫深山中一座別墅及其幽美環境。一開頭就寫進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雲盡」,是說通向別墅的路是從白雲盡處開始的,可見這裡地勢相當高峻。這樣開頭,便已藏過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許多拖沓。同時,它暗示詩人已是走在通向別墅的路上,離別墅並不太遠了。

「春與青溪長」,伴隨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時正當春暖花開,山路悠長,溪水也悠長,而一路的春色又與溪水同其悠長。為什麼春色也會「悠長」呢?因為沿著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無盡春色源源而來。青溪行不盡,春色也就看不盡,似乎春色也是悠長的了。

三、四兩句緊接上文,細寫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詩人自己的喜悅之情。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這二句,要特別注意「至」字和「隨」字。它們賦予落花以人的動作,又暗示詩人也正在行動之中,從中可以體味出詩人遙想青溪上游一片繁花似錦的神情。此時,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髮出香氣。芬芳的落花隨着流水遠遠而來,又隨着流水遠遠而去,詩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適,絲毫沒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傷情調。他沿著青溪遠遠地走了一段路,還是不時地看到落花飄灑在青溪中,於是不期而然地感覺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總括上面四句:開頭是用粗略的筆墨寫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細筆來特寫青溪,彷彿是把鏡頭裡的景物從遠處拉到眼前,讓我們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還可以聞到花香水香。

一路行走,一路觀賞,別墅終於出現在眼前。抬頭一看,「閒門向山路」。這裡是沒有多少人來打擾的,所以門也成了「閒門」。主人分明愛好觀山,所以門又向山路而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