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唐詩鑑賞中    P 158


作者:唐代詩人
頁數:158 / 159
類別:古典詩

 

唐詩鑑賞中

作者:唐代詩人
第158,共159。
經過環境的烘托、氣氛的渲染之後,按說,似乎該轉入正面描寫烏衣巷的變化,抒發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沒有採用過于淺露的寫法,諸如,「烏衣巷在何人住,迴首令人憶謝家」(孫元宴《詠烏衣巷》)、「無處可尋王謝宅,落花啼鳥秣陵春」(無名氏)之類;而是繼續借助對景物的描繪,寫出了膾灸人口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筆觸轉向了烏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飛燕,讓人們沿著燕子飛行的去向去辨認,如今的烏衣巷裡已經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為了使讀者明白無誤地領會詩人的意圖,作者特地指出,這些飛入百姓家的燕子,過去卻是棲息在王謝權門高大廳堂的檐檁之上的舊燕。「舊時」兩個字,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尋常」兩個字,又特彆強調了今日的居民是多麼不同於往昔。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

飛燕形象的設計,好象信手拈來,實際上凝聚着作者的藝術匠心和豐富的想象力。晉傅咸《燕賦序》說:「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復來者。其將逝,剪爪識之。其後果至焉。」當然生活中,即使是壽命極長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謝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為候鳥有棲息舊巢的特點,這就足以喚起讀者的想象,暗示出烏衣巷昔日的繁榮,起到了突出今昔對比的作用。《烏衣巷》在藝術表現上集中描繪烏衣巷的現況;對它的過去,僅僅巧妙地略加暗示。詩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因此它雖然景物尋常,語言淺顯,卻有一種蘊藉含蓄之美,使人讀起來餘味無窮。



  
(范之麟)

台城

台城

劉禹錫

台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事最奢。

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

六朝皇帝,以奢侈荒淫著稱,最末的那位陳後主更甚。他在豪華的台城裡,營造了結綺、臨春、望仙三座高達數十丈的樓閣,整天倚翠偎紅,不理朝政,還自譜新曲《玉樹後庭花》,填上淫詞,讓數以千計的美女邊歌邊舞。可怎料笙歌未徹,隋兵已迫都門,樓上紅燈,樓下戰火,連成一片。金粉南朝就在這靡靡之音中結束了。這首懷古詩,以古都金陵的核心──台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寄託了弔古傷今的無限感慨。

首句總寫台城,綜言六代,是一幅鳥瞰圖。「六代競豪華」,乍看只是敘事,但前面冠以「台城」,便立刻使人聯想到當年金陵王氣,今日斷瓦頽垣,這就有了形象。「豪華」之前,着一「競」字,直貫六朝三百多年歷史及先後登基的近四十位帝王。「競」當然不是直觀形象,但用它來點化「豪華」,使之化成了無數幅爭奇鬥巧、富麗堂皇的六代皇宮圖,它比單幅圖畫提供的形象更為豐滿。

次句在畫面上突出了結綺、臨春兩座凌空高樓(還應包括另一座「望仙閣」在內)。「事最奢」是承上「豪華」而發的議論,「最」字接「競」字,其奢為六朝之「最」,可說登峰造極,那麼陳後主的下場如何,是不難想象了。這一句看起來寫兩座高樓,而議論融化在形象中了。這兩座高樓,雖然只是靜止的形象,但詩句卻能引起讀者對樓台中人和事的聯翩浮想。似見簾幕重重之內,香霧縹緲之中,舞影翩翩,輕歌陣陣,陳後主與妖姬艷女們正在縱情作樂。詩的容量就因「結綺臨春」引起的聯想而更加擴展了。


  

第三句記樓台今昔。眼前野草叢生,滿目瘡痍,這與當年「萬戶千門」的繁華景象形成多麼強烈的對比。一個「成」字,給人以轉瞬即逝之感。數百年前的盛景,似乎一下子就變成了野草,其中極富深意。我們彷彿置身于慘碧淒迷的瓦礫堆中,當年粉黛青蛾,依稀可見;今日纍纍白骨,怵目驚心。

結句論述陳後主失國因由,詩人改用聽覺形象來表達,在「千門萬戶成野草」的淒涼情景中,彷彿隱約可聞《玉樹後庭花》的樂曲在空際迴蕩。這歌聲使人聯想到當年翠袖紅氈,緩歌曼舞的場面,不禁使人對這一幕幕歷史悲劇發出深沉的感嘆。

懷古詩往往要抒發議論的,但這首詩不作抽象的議論,而是把議論和具體形象結合在一起,喚起人們豐富的聯想。讓嚴肅的歷史教訓化作接目搖心的具體形象,使詩句具有無限情韻,發人深思,引人遐想。這樣,我們毫不感到是在聽詩人枯燥地譏評古人古事,只感到在讀詩中得到一種美的享受。

(賴漢屏)

和樂天《春詞》

和樂天《春詞》

劉禹錫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這首詩的標題寫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詞》一詩的。所以,不妨先看一看白居易的《春詞》:「低花樹映小妝樓,春入眉心兩點愁。斜倚欄杆背鸚鵡,思量何事不回頭?」白居易此詩,先描繪一個斜倚欄杆、背向鸚鵡、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頭」的問句,輕輕一撥,引而不發,意味深長。而劉禹錫的和詩,也寫閨中女子之愁,然而卻寫得更為婉曲新穎,別出蹊徑。

白詩開頭是以「低花樹映小妝樓」來暗示青年女子,而劉詩「新妝宜面下朱樓」說得十分明確,而且順帶把人物的心情也點出來了。詩中女主人公梳妝一新,急忙下樓。「宜面」二字,是說脂粉塗抹得與容顏相宜,給人一種勻稱和諧的美感,這說明她妝扮得相當認真、講究。看上去,不僅沒有愁,倒似乎還有幾分喜色。艷艷春光使她暫時忘卻了心中苦惱,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發了一絲矇矓的希望。

詩的第二句是說下得樓來,確是鶯歌蝶舞,柳綠花紅。然而庭院深深,院門緊鎖,獨自一人,更生寂寞,於是滿目生愁。從詩的發展看,這是承上啟下的一句。三、四兩句是進一步把這個「愁」字寫足。試想這位女主人公下樓的本意該不是為了尋愁覓恨,要是早知如此,她何苦「下朱樓」,又何必「新妝宜面」?可是結果恰恰惹得無端煩惱上心頭,這急劇變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無心賞玩,只好用「數花朵」來遣愁散悶,打發這大好春光。為什麼要「數花朵」,當亦有對這無人觀賞、轉眼即逝的春花,嘆之、憐之、傷之的情懷吧?她默默地數着、數着……「蜻蜓飛上玉搔頭」,這是十分精彩的一筆。它含蓄地刻畫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佇立的情態;它還暗示了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錯把美人當花朵,輕輕飛上玉搔頭;而且也意味着她的處境亦如這庭院中的春花一樣,寂寞深鎖,無人賞識,只能引來這無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負,「為誰零落為誰開」?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題。有人說:「詩不難於結,而難於神」。這首詩的結尾是出人意料的,詩人剪取了一個偶然的鏡頭──「蜻蜓飛上玉搔頭」,蜻蜓無心人有恨。它洗煉而巧妙地描繪了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爛漫之中的冷寂孤淒的境遇,新穎而富有韻味,真可謂結得有「神」。

(趙其鈞)

望洞庭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