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荀子註譯    P 248


作者:荀子
頁數:248 / 254
類別:中國哲學

 

荀子註譯

作者:荀子
第248,共254。
傳》卷二第十二章補。(8)朝禮:朝廷所規定的禮儀。此指六藝之一的馭禮,它包括五個方面,即:鳴

和鸞、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參見《周禮·地官·保氏》。



  
【譯文】

魯定公問顏淵說:「東野先生車駕得好嗎?」顏淵回答說:「好倒是好。雖然這樣,他的馬將要奔逃了。」

定公很不高興,進去對近臣說:「君子原來是誹謗人的嗎?」

三天以後,養馬的官員來拜見,說:「東野畢的馬逃跑了。兩匹旁邊的馬掙斷繮繩分別跑了,兩匹中間的馬回到了馬棚中。」定公離開坐席站起來說:「趕快套車去召見顏淵!」

顏淵來了。定公說:「前天我問您,您說:『東野畢駕車,好倒是好。雖然這樣,他的馬將要奔逃了。』不知道您憑什麼瞭解到這一點?」

顏淵回答說:“我是根據政治上的原則來瞭解到這一點的。

從前舜善於役使民眾,造父善於驅使馬。舜不使他的民眾走投無路,造父不使他的馬走投無路,因此舜沒有逃跑的民眾,造父沒有逃跑的馬。現在東野畢駕車,登上車子手握繮繩,馬嚼子和馬身都端正了;慢走快跑驅趕奔馳,朝廷所規定的禮儀全部達到了;經歷各種險阻而到達了遠方,馬的氣力也就用光了。然而他還是要求馬不停步,因此我知道他的馬會逃跑。”

定公說:「好!您可以稍微再進一步說說嗎?」

顏淵回答說:「我聽說過這樣的話:『鳥走投無路了就會亂啄,獸走投無路了就會亂抓,人走投無路了就會欺詐。』從古到今,還沒有使臣民走投無路而能沒有危險的君主啊。」

堯問第三十二

[題解]

本篇取開頭兩字作為篇名,並不是對全篇內容的概括。篇中記載甚雜。最後一節不是荀子所作,而是荀子學生對荀子的總評,相當於《漢韋》紀、傳之未的「贊」,它用韻文寫成,與後世的「讚」體相似。


  

598講:

321堯問于舜曰:「我欲致天下,為之奈何?」

對曰:「執一無失,行微無怠,忠信無倦,而天下自來。執一如天地,行微如日月,忠誠盛于內、賁于外、形于四海(1),天下其在一隅邪?夫有何足致也(2)?」

【註釋】

(1)賁(f • 8n • 奮):通「奮」,振作,發揚。(2)有:通「又」。

【譯文】

堯問舜說:「我想招引天下的人,對此該怎麼辦?」

舜回答說:「主持政務專心一意而沒有過失,做細小的事也不懈怠,忠誠守信而不厭倦,那麼天下人自會歸順。主持政務專心一意像天長地久一樣,做細小的事像日月運行不息一樣,忠誠充滿在內心、發揚在外表、體現在四海之內,那麼天下人豈不就像在室內的角落裡一樣啦?又哪裡要去招引呢?」

599講:

322魏武侯謀事而當(1),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喜色。吳起進曰(2):「亦嘗有以楚莊王之語聞于左右者乎(3)?」

武侯曰:「楚莊王之語何如?」吳起對曰:「楚莊王謀事而當,群臣莫逮,退朝而有憂色。申公巫臣進問曰(4):『王朝而有憂色,何也?』莊王曰:『不穀謀事而當(5),群臣莫能逮,是以憂也。其在中■之言也(6),曰:「諸侯得師者王(7),得友者霸,得疑者存(8),自為謀而莫己若者亡。」今以不穀之不肖,而群臣莫吾逮,吾國幾于亡乎!是以憂也。』楚莊王以憂,而君以喜(9)!」

武侯逡巡(10),再拜曰:「天使夫子振寡人之過也。」

【註釋】

(1)魏武侯:魏文侯之子,名擊,魏國國君,公元前395年~前370年在位。(2)吳起:見152

注(2)。(3)亦:語氣詞。楚莊王:見114注(8)。聞:報告。左右:對對方的尊稱。(4)申公巫臣:巫

臣姓屈,字子靈,曾為楚國申縣(在今河南南陽)縣尹。楚國國君僭稱王,大夫、縣尹等僭稱公,所

以稱申公。(5)不穀:君主對自己的謙稱。(6)中■(hu • !悔):同「仲虺(hu • !悔)」,商湯的左相。

中■之言:當指《書·仲虺之誥》中的話。今傳偽古文《尚書·仲虺之誥》中的文字與此不盡相同。

(7)《集解》在「諸侯」下有「自為」二字,據《藝文類聚》卷二十三引文刪。(8)疑:君主的輔佐大

臣(虞、夏、商、周以疑、丞、輔、弼為四輔),其爵位相當於卿,專門負責解答君主的疑問。參見

《禮記·文王世子》「設四輔及三公」孔疏。(9)喜:《集解》作「憙」,據宋浙本改。(10)逡(q • &n •

囷)巡:有顧慮而徘徊或退卻。

【譯文】

魏武侯謀劃政事得當,大臣們沒有誰能及得上他,退朝後他帶著喜悅的臉色。吳起上前說:「曾經有人把楚莊王的話報告給您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