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國語譯註    P 23


作者:劉知幾
頁數:23 / 203
類別:中國古代史

 

國語譯註

作者:劉知幾
第23,共203。
①定王八年:公元前599年。②劉康公:周大夫,因其封邑在劉(今河南偃師以南),死後之謚為康,故名。③季文子:韋昭註雲「季友之孫,齊仲無佚之子季孫行父。」孟獻子:韋昭註雲「仲慶父之曾孫。公孫敖之孫、孟文伯歇之子仲孫蔑。」④叔孫宣子:韋昭註雲「叔牙之曾孫、莊叔得臣之子叔孫僑如也。」後文的「叔孫宣伯」亦指他。東門子家:韋昭註雲「莊公之孫、東門襄仲之子公孫歸父也。」⑤十六年:周定王十六年(前591年)。⑥魯宣公:魯國君,名俀,公元前608至前591年在位。⑦簡王十一年:周簡王十一年(前575年)。⑧成公:指魯成公,名黑肱,公元前590至前573年在位。

【譯文】



  
周定王八年,派劉康公出使魯國,向魯國的大夫分送禮物。季文子、孟獻子都儉樸,而叔孫宣子、東門子家卻很奢侈。回來後,定王詢問魯國的大夫哪位賢德,劉康公答道:「季孫、仲孫可以在魯國長期保持地位,叔孫、東門可能會敗亡。即使家族不亡,本人必不能免禍。」定王說:「那是什麼原因呢?」劉康公答道:“我聽說,為臣必須遵行臣道,為君必須恪守君道。寬厚、嚴整、公正、仁愛,是君道;忠敬、謹慎、謙恭、儉樸,是臣道。寬厚用以維護基業,嚴整用以完成政務,公正

用以施行教化,仁愛用以團結民眾。基業得到維護就必然穩固,按時機而行動而政務完成就沒有荒廢的事情,教化施行而公正就流布周遍,用仁愛來團結民眾就上下富足。如果基業穩固而政務成就,教化周遍而民眾富足,才能夠長久地保有百姓,還有什麼事做不到呢?忠敬用以承受君命,謹慎用以守護家業,謙恭用以執行公務,儉樸用以豐足財用。以忠敬來承受君命就不會違抗,以謹慎來守護家業就不會荒怠,以謙恭來執行公務就不會犯法,以儉樸來豐足財用就不會擔憂。如果承受君命不違抗,守護家業不懈怠,不觸犯刑法而又遠離憂愁,君臣上下就能夠沒有嫌隙了,還有什麼事勝任不了呢?在上者要施行的政務能辦到,在下者能勝任交辦的公務,因此國家才能長治久安。現在季孫、仲孫儉樸,他們將財用豐足,因而家族能得到蔭護。叔孫、東門奢侈,奢侈就不會體恤貧困,貧困者得不到體恤,憂患必然會降臨,這樣必然會危及自身。況且作為人臣而奢侈,國家不堪負擔,這是在走向敗亡。”定王問:「他們能維持多久呢?」劉康公答道:「東門子家的地位不如叔孫宣子但比叔孫宣子奢侈,所以不可能連續兩朝享有俸祿;叔孫宣子的地位不如季孫、仲孫,但也比他們奢侈,所以不可能連續三朝享有俸祿。如果他們死得早倒還罷了,假若他們有長久的年壽來多幹壞事,一定會敗亡。」周定王十六年,魯宣公去世。告喪的使者還沒有抵達王都,東門家的人已來報告發生變亂,東門子家逃往齊國。周簡王十一年,叔孫宣子也逃奔齊國,這正好是魯成公去世的前二年。


  

王孫說請勿賜叔孫僑如

23講:簡王八年①,魯成公來朝,使叔孫僑如先聘且告②。見王孫說③,與之語。說言于王曰:「魯叔孫之來也,必有異焉。其享覲之幣薄而言諂,殆請之也;若請之,必欲賜也。魯執政唯強,故不歡焉而後遣之;且其狀方上而鋭下,宜觸冒人。王其勿賜。若貪陵之人來而盈其願,是不賞善也,且財不給。故聖人之施捨也議之,其喜怒取與亦議之。是以不主寬惠,亦不主猛毅,主德義而已。」王曰:「諾。」使私問諸魯,請之也。王遂不賜,禮如行人④。及魯侯至,仲孫蔑為介⑤,王孫說與之語,說讓。說以語王,王厚賄之。

【註釋】

①簡王八年:公元前578年。②叔孫僑如:即上一篇中的叔孫宣子。③王孫說:周大夫。④行人:負責朝覲聘問的官員。⑤仲孫蔑:即上一篇中的季文子。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