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莊子註譯    P 209


作者:莊子
頁數:209 / 244
類別:哲學

 

莊子註譯

作者:莊子
第209,共244。
伯夷叔齊二人相視而笑說:「咦,真是奇怪啊!這不是我們所談論的道。從前神農氏治理天下,按時祭祀竭盡虔誠而不祈求賜福;他對於百姓,忠實誠信盡心治理而不向他們索取。樂於參與政事就讓他們參與政事,樂於從事治理就讓他們從事治理,不趁別人的危難而自取成功,不因別人地位卑下而自以為高貴,不因遭逢機遇而圖謀私利。如今周人看見殷商政局動盪就急速奪取統治天下的權力,崇尚謀略收買臣屬,依靠武力保持威懾,宰牲結盟表示誠信,宣揚德行取悅眾人,憑藉征戰求取私利,這是用推動禍亂的辦法替代已有的暴政。我聽說上古的賢士,遭逢治世不回避責任,遇上亂世不苟且偷生。如今天下昏暗,周人如此做法說明德行已經衰敗,與其跟周人在一起而使自身受到污辱,不如逃離他們保持品行的高潔。」兩人向北來到了首陽山,終於不食周粟而餓死在那裏。像伯夷、叔齊這樣的人,他們對於富貴,假如真有機會得到,那也決不會去獲取。高尚的氣節和不同流俗的行為,自適自樂,而不追逐於世事,這就是二位賢士的節操。
雜篇 盜蹠第二十九
盜 蹠
【題解】


  
「盜蹠」為一人名,指稱一個名叫蹠的大盜,本篇以人物之名為篇名。《盜蹠》內容的中心是抨擊儒家,指斥儒家觀點的虛偽性和欺騙性,主張返歸原始,順其自然。
本篇寫了三個寓言故事,自然地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至「幾不免虎口哉」,寫盜蹠與孔子的對話,孔子規勸盜蹠,反被盜蹠嚴加指斥,稱為「巧偽」之人。盜蹠用大量古往今來的事例,證明儒家聖君、賢士、忠臣的觀念都是與事實不相符合的,儒家的主張是行不通的,就連孔子自己也「不容身於天下」,因為他「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盜蹠」是先秦時代裏一位著名的叛逆者,稱他為「盜」當然是基於封建統治者的觀點,孔子眼裏的盜蹠就是「橫行天下,侵暴諸侯」的、吃人肝的人物,但同時又不得不讚美他「心如湧泉,意如飄風」,而且兼有「三德」。第一部分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因篇幅較長注譯時劃分為前後兩個部分。第二部分至「離其患也」,寫子張和滿苟得的對話,一個立足於名,一個立足於利,通過其間的辯論更進一步揭示出儒家說教的虛偽性,並且明確提出了「反殉而天」、「與道徘徊」的主張,與其追求虛假的仁義,不如「從天之理,順其自然。餘下為第三部分,寫無足和知和的對話,一個尊崇權勢與富有,一個反對探求、抨擊權貴,通過其間的討論進一步明確提出“不以美害生」、「不以事害己」的主張。
本篇歷來認為是偽作,或認為是後學者所為。通觀全篇,第一部分與二、三部分的語言風格也很不一樣,第一部分一氣呵下,直陳胸意,淋漓盡致,不拖泥帶水,與《莊子》內篇離奇婉曲的風格迥異;二、三部分又晦澀不暢,顯得十分費解。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