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孟子    P 78


作者:孟子
頁數:78 / 89
類別:國學

 

孟子

作者:孟子
第78,共89。
饑渴對嘴巴和肚子的妨害使人饑不擇食,渴不擇飲。類似這 樣的妨害如果對心靈發生,就會使一個人對精神的需求,對思想、 學術和主張也出現饑不擇食,渴不擇飲現象,失去辨別力。統 便會管它什麼主義,管他什麼意識形態都一古腦兒接受下來,缺 乏消化能力,最終誤入歧途。
相反,如果一個人能夠使心靈不受到類似饑渴那樣的妨害,就 不會失去選擇力和辨別力,對於各種思想意識和觀念就會有所認 識,有所鑒別,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部分加以吸收,消化,使之 成為充實自己的精神營養。能夠做到這樣,即使發現自己有不及 他人的地方,那也是很容易迎頭趕上的,有什麼值得憂慮的呢?
要使自己的心靈不受到類似饑渴那樣的妨害,別無良方,只 要使心靈經常吸收養份,就像我們平時不感到口渴也喝茶滋潤,不 測饑餓也按時吃飯補充養價一樣。這樣,就不會導致心靈空虛, 以致饑不擇食,渴不擇飲,甚至囫圇吞棗,消化不良。
回想前些年文化開禁,讀書人如饑似渴,而西方各種思潮紛 至沓來,「你方唱罷我登場」,大學生們不辨古今,不管傾向而一 古腦兒吞食下去,今天是尼采、叔本華,明天是弗洛依德,後天 又是薩特、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不是很 有點饑不擇食,渴不擇飲的味道嗎?


  
所以,心靈的修養也和身體的營養一樣,是一個長期的,循 序漸進的過程,既不能擔苗助長,也不能使之饑餓乾渴而缺乏養 價。只有這樣,才能使之良性發育,茁壯成長,成為一個身心都 健康的人。
掘井九軔不及泉,猶為棄井
【原文】
孟子曰:「有為者闢①若掘井,掘井九動②而不及泉,猶為棄井 也。」
【註釋】
①闢:同「譬」。②九軔:韌,同「用」,古代量詞,一用六尺或八 尺,九例則相當於六七丈。
【譯文】
孟子說:「做事好比掘井一樣,掘到六七丈深還沒有見水,仍 然只是一口廢井。」’
【讀解】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尚書·旅獒》)
為井九仞,同樣也可能功虧于最後一仞。而一旦功虧,不管是一仞還是半仞,都是半途而廢,留下的,是廢井一口。
孔子說:「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而 覆一簣,進,吾往也」(《論語·子罕》)進退成敗都在自己。 孔子最讚賞的,則是弟子顏淵的精神:「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 其止也。」(同上)見其進而未見其止,當然也就不會「為山九仞, 功虧一貫」,不會因為「掘井九何而不及泉」便停止了。


  
所以,孔子也罷,孟子也罷,都是反對半途而廢,激賞積極 進取精神。這也算是儒家先賢所着力推崇的一種風範吧,時至今 日,也仍然對我們有激勵價值。
君子不素餐
【原文】
公孫丑曰:「《詩》曰:『不素餐兮!』①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孟子曰:“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其子弟從 之,則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於是?」
【註釋】
①不素餐兮:引自《詩經·魏風·伐檀》。素餐,白吃飯。
【譯文】
公孫丑說:「《詩經》說:『不白吃飯啊!』可君子不種莊稼也 吃飯,為什麼呢?」 孟子說:「君子居住在一個國家,國君用他,就會安定富足, 尊貴榮耀;學生們跟隨他,就會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忠誠而守 信用。『不白吃飯啊!』還有誰比他的貢獻更大呢?」
【讀解】
還是孔子所說「君子謀道不謀食」(《論語·衛靈公》)和孟 子自己所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 論於人」(《膝文公上》)的意思。強調社會分工,強調腦力勞 批對社會的重要貢獻。
對我們今天來說,公孫丑所提的這類問題是不會有多少人提 了。但倒回去二十年,我們還時常可以聽到送公糧進城的公社社 員罵街的聲音:「俺農民伯伯不種出來,你們城裡人吃狗屎!」理 直氣壯,字正腔圓。倒回去二十年如此,倒回去二千年呢?想一 想吧,我們也許就可以理解孔子、孟子為什麼要反覆講這個在今天看來是非常簡單的道理了罷。
士尚志
【原文】
王子墊①問曰:「士何事?」
孟子曰:「尚志。」
曰:「何謂尚志?」
曰:「仁義而已矣。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居惡在?仁是也;路惡在?義是也。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
【註釋】
①王子墊:齊王的兒子,名墊。
【譯文】
王子墊問道:「士做什麼事?」
孟子說:「使志行高尚。」
王子墊問:「使志行高尚指的是什麼?」
孟子說:「仁和義罷了。殺死一個無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 己的東西卻去佔有,是不義。居住的地方在哪裡?仁便是;道路 在哪裡?義便是。居于仁而行于義,大人的事便齊備了。」
【讀解】
所謂大人的事齊備了實際上是指大人的修養就夠了。這裡的 「大人」指一般意義上的君子,也就是士人。
「士尚志」,士人的修養就在於使自己的志行高尚。而高尚的 標準就是「居仁由義」。這一段其實並沒有什麼新的東西,還是孔、 孟所一貫呼籲的「仁義」二字,還是強調士人作為一個特殊階層 的修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