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荀子註譯    P 66


作者:荀子
頁數:66 / 254
類別:中國哲學

 

荀子註譯

作者:荀子
第66,共254。
929立身則輕楛(1),事行則蠲疑(2),進退貴賤則舉佞侻(3),之所以接下之人百姓者則好取侵奪,如是者危殆。

【註釋】



  
(1)楛:見113注(1)。(2)蠲(ju • 1 n • 娟):除去。蠲疑:毫不遲疑,指急躁魯莽、毫無顧忌。

這種人立身輕率,所以做事魯莽。(3)侻:通「鋭」。佞侻:口齒伶俐。參見26注(5)。

【譯文】

做人則輕佻惡劣,做事則肆無忌憚,在任用、罷免、提升、貶抑方面則提拔巧言令色的人,他用來對待下面的老百姓的態度則是熱衷于索取侵佔掠奪,像這樣的君主就危險了。

159講:

930立身則■暴(1),事行則傾覆,進退貴賤則舉幽險詐故(2),之所以接下之人百姓者,則好用其死力矣而慢其功勞,好用其籍斂矣而忘其本務(3),如是者滅亡。

【註釋】

(1)■:見41注(1)。(2)故:巧詐。(3)籍:稅。斂:徵收。

【譯文】

做人則驕傲暴虐,做事則搞傾軋破壞,在任用、罷免、提升、貶抑方面則提拔陰險巧詐的人,他用來對待下面的老百姓的態度,則是喜歡利用他們 為自己賣命出力而不把他們的功勞放在心上,喜歡利用他們上交稅收而不管他們的本業,像這樣的君主就會滅亡。

160講:


  

931此五等者(1),不可不善擇也,王、霸、安存、危殆、滅亡之具也。善擇者制人,不善擇者人制之;善擇之者王,不善擇之者亡。夫王者之與亡者、制人之與人制之也,是其為相縣也亦遠矣(2)。

【註釋】

(1)五等者:指926930所說的五種做法。(2)縣(xu • 2n • 懸):「懸」之古字,懸殊,差別。

【譯文】

以上這五種不同的做法,是不能不好好地加以選擇的,它們是稱王、稱霸、安存、危險、滅亡的條件。善於選擇的,就能制服別人;不善於選擇的,別人就要制服他;善於選擇的,就能稱王天下;不善於選擇的,就會滅亡。那稱王和滅亡、制服別人和被人制服,它們之間相差也太遠了。

卷六

富國第十

[題解]

本篇論述了使國家富足之道,提出了一系列發展經濟的政治原則和方針策略。如「明分使群」、「裕民以政」,用政治手段使社會安定,促使經濟發展;「尚賢使能」、「嚴明賞罰」,用來刺激勞動積極性;「強本抑末」、「開源節流」、「節用裕民」,用來調整生產、消費結構,以保證經濟的良性發展。文章最後還論述了保住自己國家的辦法。

161講:

101萬物同宇而異體,無宜而有用為人(1),數也。人倫並處(2),同求而異道(3),同欲而異知(4),生也(5)。皆有可也,知愚同;所可異也,知愚分。勢同而知異(6),行私而無禍,縱慾而不窮,則民心奮而不可說也。如是,則知者未得治也;知者未得治,則功名未成也;功名未成,則群眾未縣也(7);群眾未縣,則君臣未立也。無君以制臣,無上以制下,天下害生縱慾。欲惡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則必爭矣。故百技所成(8),所以養一人也。而能不能兼技,人不能兼官(9),離居不相待則窮,群而無分則爭(10)。窮者,患也;爭者,禍也。救患除禍,則莫若明分使群矣。強脅弱也,知懼愚也,民下違上,少陵長,不以德為政,如是,則老弱有失養之憂,而壯者有分爭之禍矣。事業所惡也,功利所好也,職業無分,如是,則人有樹事之患(11),而有爭功之禍矣。男女之合、夫婦之分、婚姻、娉內、送逆無禮(12),如是,則人有失合之憂,而有爭色之禍矣。故知者為之分也(13)。

【註釋】

(1)宜:適合,指主動地迎合人們需要的應變能力。為:猶「于」。(2)倫:類。人倫:指各種

類別的人。(3)道:思想原則,主張。同求而異道:指有人追求行善,有人追求作惡(楊倞說)。(4)

知:通「智」。(5)生:通「性」。(6)知異:認識不同,指所認可的事物不同,即生活追求不同。(7)

縣:見931注(2)。(8)故:猶「夫」,發語詞。技:有技藝的人。(9)官:職事,職業。(10)分:見

510注(1)。(11)事業:指勞役之事。有樹事之患:意謂事業難以建立,事情辦不起來。(12)娉(p • @n •

聘):同「聘」,送禮物訂婚。一說指古婚禮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之一的

問名,即詢問女方之名。內(n • 4納):同「納」,指納幣,又稱納徵,古婚禮六禮之一,派人送聘書、

聘禮于女家,女家接受聘書、聘禮後覆書,婚姻關係就確定了。逆:迎。(13)為之分:雙賓語結構,

「之」指代人們。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