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荀子註譯    P 183


作者:荀子
頁數:183 / 254
類別:中國哲學

 

荀子註譯

作者:荀子
第183,共254。
(1)夏:夏水,一名長夏港,相傳此水冬塞夏通,故名。夏水故道從今湖北沙市東南分長江水東

出,流經今監利縣北,至沔陽縣治附近入漢水。夏首:地名,即夏水分長江水的口子,因它是夏水之



  
頭,故名夏首,故址在今湖北沙市東南。(2)卬:同「仰」,抬頭。(3)感忽:見152注(1),此指神

志不清。玄:通「眩」,迷惑,迷亂。正:確定。(4)無有:以有為無。有無:以無為有。(5)故:猶

「夫」,發語詞。痹:由風、寒、濕等引起的肢體疼痛或麻木的病。又,據下句,此下宜有“烹豚以

禱神”一句。(6)俞:通「愈」,病好了。

【譯文】

夏首的南邊有一個人,名叫涓蜀梁,他生性愚蠢而容易害怕。在月光明亮的夜晚行走,低頭看見自己的身影,就以為是趴在地上的鬼;抬頭看見自己的頭髮,就以為是站着的妖怪;於是轉身就跑,等跑到自己的家中,就斷氣死了。這難道不可悲嗎?大凡人認為有鬼,一定是在他精神恍惚的當口、疑惑迷亂的時候來判定它的。這正是人們把有當作沒有、把沒有當作有的時候,但他們自己卻在這個時候去判定事情。有人得了風濕病卻想敲鼓來驅除疾病,並烹豬求神,那就一定會有打破鼓、喪失豬的破費了,而不會有治癒疾病的幸福。所以這種人即使不住在夏首的南邊,卻也與涓蜀梁沒有什麼區別的了。


  

339講:

2115凡以知(1),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以可以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無所疑止之(2),則沒世窮年不能遍也。其所以貫理焉雖億萬,已不足以浹萬物之變(3),與愚者若一。學,老身長子,而與愚者若一,猶不知錯(4),夫是之謂妄人。故學也者,固學止之也。惡乎止之?曰:止諸至足。曷謂至足?曰:聖也(5)。聖也者,盡倫者也;王也者,盡制者也;兩盡者,足以為天下極矣(6)。故學者,以聖王為師,案以聖王之製為法(7),法其法以求其統類(8),以務象效其人。向是而務,士也;類是而幾(9),君子也;知之,聖人也。故有知非以慮是,則謂之懼;有勇非以持是,則謂之賊;察孰非以分是(10),則謂之篡(11);多能非以修蕩是(12),則謂之知(13);辯利非以言是,則謂之詍(14)。傳曰:「天下有二:非察是,是察非。」謂合王制與不合王制也。天下有不以是為隆正也,然而猶有能分是非、治曲直者邪?若夫非分是非、非治曲直、非辨治亂、非治人道,雖能之,無益於人,不能,無損於人;案直將治怪說(15),玩奇辭,以相撓滑也(16);案強鉗而利口,厚顏而忍詬,無正而恣睢,妄辨而幾利(17),不好辭讓,不敬禮節,而好相推擠;此亂世奸人之說也。則天下之治說者,方多然矣(18)。傳曰:「析辭而為察,言物而為辨,君子賤之。博聞強志,不合王制,君子賤之。」此之謂也。

【註釋】

(1)以,猶「能」,參見《古書虛字集釋》。(2)疑:通「凝」,固定。參見92。(3)已:終。

浹(ji • 1 挾):見813注(2)。(4)錯:通「措」,擱置,放棄。(5)「聖」下當有「王」字。(6)極:

頂點。(7)案:語助詞。(8)統類:見812注(6),此指法之大綱。(9)類:等於說「法」,以……為法

式,效法。幾:接近。(10)孰:同「熟」,仔細,周詳。(11)篡:非法地奪取,引申為大逆不道。(12)

蕩:放縱,引申為發揚光大。(13)知:通「智」,智巧。(14)詍(y • @易):多言。(15)案:語助詞。

直:只,不過。(16)撓:擾。滑(g • (骨):亂。(17)辨:通「辯」。幾:通「冀」、「覬」,希望得

到。(18)方:卻。參見《古書虛字集釋》。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