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P 193 目錄
作者 中科院

他在共產黨的術語和宣傳中找到了新的含義,並急於去幫助與他有相似經歷的人,這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轉變完全正確。鞏固這種心態大約……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P 194 目錄
作者 中科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初的十年,成果豐碩,但也不無壓力和緊張。第一次的內部衝突出現在1953-1954年,其時,兩位權勢顯赫的地方領袖對中央……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P 195 目錄
作者 中科院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快要結束之時,毛澤東和周恩來期待最終避免完全依附於蘇聯。1945年1月,他們秘密提出建議,希望「以中國重要政黨之領導人……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P 196 目錄
作者 中科院

中國人民打敗帝國主義和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所走的道路,是許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民主應遵循的道路......這條道路……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P 197 目錄
作者 中科院

毛澤東決心成為國際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領袖,並使北京成為社會主義集團的新的中心。俄共在史達林死後未能產生一個具有超凡魅力的卓越領導人,這……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P 198 目錄
作者 中科院

衝突在最後時刻避免了。1964年10月15日,比較務實的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和柯西金(Alexei ……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P 199 目錄
作者 中科院

1968年蘇聯入侵了捷克斯洛伐克,勃列日涅夫宣稱,如果其它共產主義國家被認為背棄社會主義事業,蘇聯有權干涉這些國家的內部事務。中蘇邊界……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P 200 目錄
作者 中科院

但勃列日涅夫又對此嗤之以鼻。中蘇關係的狀態反映在1980年中國拒絶續訂三十年前簽訂的友好同盟條約。戰爭危險雖然降低了,但兩國之間的緊張……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P 201 目錄
作者 中科院

如果農業生產總指數以1957年為100的話,1958年為108,1959年跌到86,1960年又跌到83。工業生產指數相比之下好……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P 202 目錄
作者 中科院

廬山會議後的三年中,出現了農業歉收、氣候惡劣、工農業減產和蘇聯撤走專家等不幸事件,這種情形使中國不得不採取了鞏固和務實的方針。國家正面……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P 203 目錄
作者 中科院

毛澤東很有可能感到,他能用來糾正所看到問題的時間不多了。 文化大革命的第一槍是由上海《解放軍報》總編輯姚文元打響的。1965年11月……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P 204 目錄
作者 中科院

與此同時,毛澤東的健康看上去有了好轉:1966年7月,他暢遊長江以顯示他的活力,並鼓勵年輕人與他一道「乘風破浪」,體驗革命經驗。30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