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大清三傑    P 13


作者:徐哲身
頁數:13 / 307
類別:古典小說

 

大清三傑

作者:徐哲身
第13,共307。
  林翼聽了這番極懇切的相勸,方才下了一個決心,毅然的答道:「既是如此,我就再等十年;十年之後,再沒人去用我,我便披髮入山。」
盛康介面道:「準定如此,我們決計分道揚鑣。」
林翼道:「這末我和賢契相約,大家十年之內,不再作這狎邪之遊。」
盛康忙去拿出五千銀子,贈與林翼作為到省的旅資,自己即于次日,獨自前去到省。後來補了天津海關道缺,腰纏十萬,退歸林下。他的兒子名叫盛宣懷,因獻鐵路收作國有之策,民情鼎沸。清室之亡,大半為此。此乃後話,將來細敘。


  
現在單說胡林翼稟到貴州省之後,那時黔撫,是個姓赫的旗人,如何能知他是一個奇才。還瞧他是翰林出身,每逢考試之事,委他辦辦而已。林翼既是仍不得志,故沒心緒寫信給他京中的一班故人。曾國藩卻是疑錯。歐陽夫人倒有一大半猜中。
這年,歐陽夫人又生一子,取名紀鴻。第二年春上,國藩的祖母王氏,也過世了。國藩仍守二月之制。銷假之日,奉旨兼署兵部左侍郎。咸豐元年,又兼署刑部左侍郎。第二年的六月,放了江西省的正考官。他就率了全眷同行,預備考畢,請假回籍省親。及至走到安徽太湖縣地方,忽接他那生母江太夫人仙逝的訃音,趕忙奏請丁艱,匍匍奔喪。八月中旬,方才抵家,號哭進內,撫棺大慟。那時他的老父竹亭,已經六十外了,即同他的叔嬸都去勸他節哀辦理大事。國藩只好遵命。
他的幾個兄弟,也一齊和他去說,大哥此次回家,當然要俟服滿,方能進京陛見。現在國運不佳,廣東的土案,剛剛鬧清,廣西的土匪,又在大亂,大哥回家安逸安逸,未始不是好事。
國藩聽了,大不為然的答道:「為的是受國恩,絲毫未報。國家有事,正是為臣下的臥薪嚐膽之秋。你們大家反而認為應該趨吉避兇,殊屬非是。」
他的幾個兄弟聽了,知道國藩的學問經驗,勝過他們萬倍,自然唯唯承教,並不反對。


  
國藩既在家中守制,不才便將工夫騰出來寫另外一個奇人。
此人姓錢名江,表字東平,浙江歸安人氏。道光二十八年,他正二十八歲。自幼父母雙亡,依他叔父錢閎長成。甚麼諸子百家,甚麼六韜三略,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無書不讀,無事不知。
他雖有此學問,誓不去下清室的科場。每與二三知己談論,他說滿清自從吳三桂借兵進關,容容易易的得了漢人天下,若能效著湯武的行事,不分彼此,愛民如子,也還罷了。豈知一得江山,就派多爾-那個殺星南下,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殺得城無人煙,野皆屍首,黃帝子孫遭殃,和古時候的同是亡國一比,更加慘酷萬倍。及至百姓懼怕殺戮,大家承認他們已是中原之主,還要猜忌過甚,各省都派駐防滿兵。這個駐防,並非在防盜匪,明明在防百姓。就照君主之制而言,也應該知道民為邦本,怎好彰明較著的排出駐防字樣。既是這般防備,漢滿界限,分得如此清楚,試問一班百姓豈非仍是俎上之肉。
現在兩廣地方,很出幾個英雄豪傑。從前劉文叔舉義南陽,後來果成中興之局。兩廣既想起義,最好是須有一個熱心的人前去,仿照戰國時代的蘇秦張儀,遊說他們,將各方的人材,合而爲一。勢力集在中央,不怕不能逐走滿人。
在錢江的這番議論,本來就是滿人方面的致命傷,無奈當時吃著清朝俸祿的人們太多,一見錢江竟敢倡言大逆不道之話,馬上飛報歸安縣官,以為必有重賞。幸巧那位知縣姓魏名平,揚州人氏,素知錢江是個奇人,善言遣退那人,漏夜通知錢江趕快逃走。錢江得信,即向粵江進發。
他在半路之上,買上一部《縉紳》一翻,瞧見他的故人張尚舉,正做花縣知縣,不禁大喜,也不再在他處耽擱,直到花縣投刺進去。張尚舉果然倒屣出迎,攜手人內。
張尚舉先問道:「故人來此,有無其他的貴事么?」錢江微笑道:「家鄉連年荒欠,不堪坐食,特地出外走走。」
張尚舉聽了一樂道:「敝縣甚小,自然不敢有屈高軒。故人倘肯暫時在此稅駕,乃是全縣數十萬人民之福,並非小弟一人之幸。」
錢江笑答道:「這也不敢當此。好在我本同閒雲野鶴一般,無所事事。即留貴署,備作顧問,也沒甚麼不可。」張尚舉連忙收拾一間住室,待以上賓之禮。
錢江既在花縣衙中住下,於是天天出去,借了遊山玩水之名,隨處物色人材,好行他的大志。
有一天竟於無意中結識了一個名叫馮逵號叫雲山的志士。又因馮雲山的介紹,認識一位驚天動地的人物,你道此人是誰,就是將來天皇洪秀全。錢江一見了洪秀全,又知他最信教,現在手下的教徒,已有一二萬人數。因思此人生有異相,覆在壯年,既具逐去胡人的大志,只要後來不變初衷,漢室光復定屬此人。
這天即約馮雲山同到洪秀全的家中。洪秀全也因雲山的推崇,已知錢江是個奇人,萬分尊敬,當下邀至密室,又把他那堂弟洪仁發、洪仁達二個,一同約至,五個人促膝的談起心來。
洪秀全先朝錢江一拱手道:「小弟聽得我們雲山兄弟說起,先生是位奇人,特地叫他將小弟所抱的宗旨,轉告先生。今天既承光降,自然贊成此事。不過小弟雖有此心,而無此學,務求先生看在天下的同胞份上,盡情賜教,開我茅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