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韻語陽秋》    P 8


作者:葛立方
頁數:8 / 60
類別:文學評論

 

《韻語陽秋》

作者:葛立方
第8,共60。
蘇養直《清江曲》見賞於東坡,以為與李太白無異。所謂「屬玉雙飛水滿塘,菰蒲深處浴鴛鴦」是也。既為前輩所賞,名已不沒。而又作《後清江曲》一篇,豈養直尚惡其少作邪?所謂「呼兒極浦下笭箵,社瓮欲熟浮蛆香。」「輕蓑淅瀝鳴秋雨,日暮乘流自相語。」如此等句,《前清江曲》似未到也。
作詩貴雕琢,又畏有斧鑿痕,貴破的,又畏黏皮骨,此所以為難。李商隱《柳詩》云:「動春何限葉,撼曉幾多枝。」恨其有斧鑿痕也。石曼卿《梅詩》云:「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恨其黏皮骨也。能脫此二病,始可以言詩矣。劉夢得稱白樂天詩云:「郢人斤斵無痕跡,仙人衣裳棄刀尺。世人方內欲相從,行盡四維無處覓。」若能如是,雖終日斵而鼻不傷,終日射而鵠必中,終日行於規矩之中,而其跡未嘗滯也。山谷嘗與楊明叔論詩,謂以俗為雅,以故為新,百戰百勝。如孫、吳之兵,棘端可以破鏃;如甘蠅、飛衛之射,捏聚放開,在我掌握,與劉所論,殆一轍矣。
杜牧《赤壁詩》云:「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李義山集中亦載此詩,未知果何人所作也。
自古文人,雖在艱危困踣之中,亦不忘於製述。蓋性之所嗜,雖鼎鑊在前不卹《歷代詩話》本作「恤」也,況下於此者乎?李後主在圍城中,可謂危矣,猶作長短句。所謂「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文未就而城破。


  
蔡約之嘗親見其遺藁。東坡在獄中作詩《贈子由》云:「是處青山可藏《歷代詩話》本作「埋」骨,它《歷代詩話》本作「他」年夜雨獨傷神。」猶有所託而作。李白在獄中作詩上崔相云:「賢相燮元氣,再欣海縣康。
應念覆盆下,雪泣拜天光。」猶有所訴而作。是皆出於不得已者。劉長卿在獄中,非有所託訴也,而作詩云:「鬥間誰與看冤氣,盆下無由見太陽。」一詩云:「壯志已憐成白髮,餘生猶待發青春。」一詩云:「冶長空得罪,夷甫不言錢。」又有《獄中見畫佛詩》,豈性之所嗜?則縲絏之苦,不能易雕章繢句之樂與?
黃庶,字亞夫,嘗有《怪石》一絕傳於世云:「山鬼水怪着薜荔,天祿闢邪眠莓苔。鉤簾坐對心語口,曾見漢家池館來。」人士膾炙,以為奇作。唐張碧詩亦不多見,嘗有《池上怪石詩》云:「寒姿數片奇突兀,曾作秋江秋水骨。
先生應是厭風雷,着向池邊塞龍窟。我來池上傾酒尊,半酣書破青煙痕。參差翠縷擺不落,筆頭驚怪黏秋雲。我聞吳中、項容水墨有高價,邀得將來倚松下。


  
鋪卻雙繒直道難,掉首《歷代詩話》本作「手」空歸不成畫。」二詩殆未易甲乙也。
杜子美詩喜用《文選》語,故宗武亦習之不置,所謂「熟精《文選》理,休覓綵衣輕」。又云「呼婢取酒壺,續兒誦《文選》」是也。唐朝有《文選》學,而時君尤見欽《歷代詩話》本無「欽」字重,分別本以賜金城,書絹素以屬裴行儉是也。外史《擣扤《歷代詩話》本作「檮杌」》載,鄭奕嘗以《文選》教其子,其兄曰:「何不教讀《論語》,免學沈、謝嘲風弄月,污人行止。」鄭兄之言,蓋欲先德行而後文藝,亦不為無理也。
元和十一年六月,武元衡將朝,夜漏未盡三刻,騎出裡門,遇盜,薨於牆下。許孟容謂國相橫屍而盜不得,為朝廷恥。遂下詔募捕,竟得賊《歷代詩話》本無「賊」字。始得張晏者,王承宗所遣;訾珍者,李師道所遣也。
初,元衡策李錡之必反。已而錡果反就誅。由是諸鎮桀驁者,皆不自安,以致於是。劉夢得有《代靖安佳人怨詩》云:「寶馬鳴珂踏曉塵,魚文匕首犯車茵。
適來行哭裡門外,昨夜畫《歷代詩話》本作「華」堂歌舞人。」又云:「秉燭朝天遂不回,路人彈指望高臺。牆東便是傷心地,夜夜秋螢飛去來。」余攷夢得為司馬時,朝廷欲澡濯補郡,而元衡執政,乃格不行。
夢得作詩傷之而託於靖安佳人,其傷之也,乃所以快之與?
裴度平淮西,絕世之功也。韓愈《平淮西碑》,絕世之文也。非度之功不足以當愈之文,非愈之文不足以發度之功。碑成,李愬之子乃謂沒父之功,訟之於朝。
憲宗使段文昌別作。此與舍周鼎而寶康瓠何異哉?李義山詩云:「碑高三丈字如手《歷代詩話》本作“鬥」,負以靈鼇蟠以螭。句奇語重喻者少,讒之天子言其私。長繩百尺拽碑倒,麄砂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氣,先時已入人肝脾。”愈書愬曰:「十月壬申,愬用所得賊將,自文城因天大雪,疾馳百二十里到蔡,取元濟以獻。」與文昌所謂「郊雲晦冥,寒可墮指。一夕卷旆,淩晨破關」等語,豈不相萬萬哉!東坡先生責《歷代詩話》本作「謫」官過舊驛壁間,見有人題一詩云:「淮西功業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
千古斷碑人膾炙,世間誰數段文昌。」坡喜而錄《歷代詩話》本作「誦」之。
裴度在朝,憲宗委任不疑,使破三賊。已而吳元濟授首,王承宗割二州遣子入侍,李師道被擒。兩河諸侯,忠者懷,強者畏,克融、廷湊皆不敢桀驁,勳烈之盛,一時無與比肩者。惟李義山指為聖相,詩曰「帝得聖相相曰度」,又曰「嗚呼聖皇及聖相」,亦過矣哉。
荀卿曰:「得聖臣者帝。」若舜、禹、伊尹、周公皆聖臣也,謂四人為聖臣則可,謂裴度為聖相,其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