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石遺室詩畫    P 87


作者:陳衍
頁數:87 / 0
類別:文學評論

 

作者:陳衍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石遺室詩畫

壽陽白髮稱老師,內殿傳經受殊眷。六書絶業尊二徐,淳熙槧本曾親見。曾侯百戰收江寧,然燭軍門讀《文選》。一時幕客俱應劉,疲騾馱書一千卷。
門才獨數蕩尚書,金石摩自矜炫。白眼高歌滂喜齋,殘磚斷瓦蒐羅遍。倏忽承平四十年,《廣陵》一曲隨蒼煙。絶域方言滿都市,曹郎酉臂爭版權。
《太玄》奇書覆醬瓿,胡兒碧眼登經筵。漢廷公卿草間起,笑溺儒冠罵儒士。東方誦書廿萬言,不肯低頭拾青紫。執戟金門長苦饑,侏儒飽食何曾死?南州舊交吳翰林,跌宕縱橫富文史。
竭來示我《秋林圖》,一卷行吟雜悲喜。鄙湖水漲匡山高,
鄉夢遙遙幾千里。」竊謂祁文端、曾文正、潘文勤三公,皆於嘉道間樸學歇絶之餘,稍興樸學。三公中祁以樸學兼能詩;曾本學詞章,晚而留心樸學;潘喜樸學而已,詞章未工。
三公學派,只可謂之三嬗,不可謂之三變。此詩以文端精刊許書,文正重《選》學,推揚、馬,文勤喜金石古刻,故雲然。然《饅軌亭集》幾與程侍郎方駕,湘鄉禮遇苗先簏、莫子傯輩,皆講樸學者,不僅王壬秋、李眉生諸人,為陳、徐、應、劉選也。至文勤既逝,翁叔平相國惟以書畫與南皮張文達相輝映,視文達較能詩耳。
今日則號稱讀書者,能留心目錄版本之學,已翹然自異於眾,又學風之一變矣。
一六、大兒聲暨近治法律學,善為綜竅文字,時作小詩,多流連景光而已。去年奇一長句,不無鬱鬱久居之嘆,為作惡者累日,題為《上巳日花下憶都門舊遊,寄呈家大人》。詩云:“六年隨宦居宣南,斜街老屋團詩寵。老泉冷官甘寂寞,文酒風味常醇醇。
我時廢讀《范滂傳》,堂北無復栽宜男。忘憂乏術意頽喪,
長公才識深懷。學書學劍百不就,讀書讀律聊相參。江關烽火達北極,如梟束徙紛負擔。求田問舍且種菜,湖海豪氣消何堪?看花對酒悵不禦,上心往事兼酸甘。


  
都門車馬厭塵土,惟有花事吾猶諳。法源丁香香雪海,崇效寺裹春沈酣。天寧花之漸減色,國香極樂猶二三。萬荷葦灣與十剎,蘆荻積水澄清潭。
歸來草堂秀而野,入門穿徑香醃醃。舊遊如夢去未遠,而此屈墊同殭蠶。亦知風光過眼耳,當春發思誰能戡?嚴君倦遊復乘興,文史講席經還談。著書多暇樹繞屋,葡萄滿架藤為盒。
壓牆百竿竹嫻嫻,拂檐千絲柳氌毯。花前念遠更感逝,地僻門外稀停驂。
會當負笈補晚學,四始六義趨庭探。”用筆頗能審曲面勢。「男」、「慚」、 「甘」、「蠶」、「戡」五韻,更覺屈折有力。兒二十餘歲時,困於場屋,從余居上海,為雜報文字。
後居武昌,學為公牘文字。庚子避亂還鄉,在陶江經始田園,數年差足自活。丁未入都,方欲遊學日本,隨即喪母。余以次、三二子皆習西文,將畢業而凶短折,心惡之,遂不令往。
蹉跎頽廢以至於今,故其詩有身世之感雲。

●卷一七


一、杜牧之敘李長吉詩云:「少加以理,則可以奴僕命《騷》。」言昌谷仿詭之詞,容有未足於理處也。理之不足,名大家常有之。山谷《題畫詩》云: 「石吾甚愛之,勿使牛礪角。
牛礪角尚可,牛闡傷我竹。」此用太白「獨漉水中泥,水濁不見月。不見月尚可,水深行人沒」調也。然不見月雖以譬在上者被人矇蔽,而就字面說,月之不見,於事固無大礙,以較行人之沒於水,自覺其尚可。
若其石既為吾所甚愛,惟恐牛之礪角損壞吾石矣,乃以較牛闕之傷竹,而日礪角尚可,何其厚於竹而薄於石耶,於理似說不去。昌黎詩云:「荊山已去華山來,日照潼關四搧開。」漁洋本之,以對「高秋華岳三出,曉日潼關四搧開。」益都孫寶侗議之,曰:畢竟是兩扇。
或曰:此本昌黎,非杜撰。孫憤然曰:昌黎便如何?漁洋不服,謂孫持論好與之左。余謂漁洋「潼關」句於韓詩止易一字;而 「函關月落聽鷄度,華岳雲開立馬看」又高青邱之句,華岳自是三峰,虧漁洋苦湊「高秋」、「出」三字,無甚高妙,亦何必哉?且分明是兩扇,必說四扇,似不得藉口於古人。昌黎時關門不敢知其如何,總以不說謊為妥。
又漁洋《雨後觀音門渡江》詩云「飽掛輕帆趁暮晴」,雨後作,言「暮晴」是矣,而第三句又云「吳山帶雨參差沒」,又說雨何耶?為之解者曰:「初晴,山尚帶雨耳。」然非方落雨,何以會沒?若因天暝而沒,又何以知其帶雨耶?此雖小疵,亦宜檢點,非效紀文達之好批駁古人詩也。
二、詩要處處有意,處處有結構,固矣。然有刻意之意,有隨意之意,有結構之結構,有不結構之結構。譬如造一大園亭然。亭台樓閣全要人工結構矣,而疏密相間中,其空處不盡有結構也,然此處何以要疏,何以要空,即是不結構之結構。
作詩亦然。一篇中某處某處要刻意經營,其餘有只要隨手抒寫者,有不妨隨意所向者。譬如走路然,今日要訪何人,今夜要宿何處,此是題中一定主意,必須歸結到此者。至於途中又遇何人,立談少頃,又逢何景,枉道一觀,迤邐行來,終訪到要訪之人,終宿到可宿之處而已。
若必一步不停,一人不與說話,一步路不敢多走,是置郵傳命之人、擔夫爭道之行徑矣。譬諸構屋,是樓閣鈎連,亭台攢簇,並無山花野草生長之方,陂陀回伏,自然之天趣矣。
三、強庵嗜遊山。今夏同默園、宰平游上方山,至兜率寺,有詩示二子。第三韻以下云:「峰迴澗束林翠合,森壁留罅穿天光。折盤開闔路幾絶,數武一換山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