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蘇格拉底傳    P 6


作者:布老虎
頁數:6 / 56
類別:哲學家

 

蘇格拉底傳

作者:布老虎
第6,共56。
摯友克里同的開導和勸說,使他的心情感到特別沉重,因為蘇格拉底本人就認為逃走是不對的舉動,但克里同的美意又使他難以拒絶。眼下,蘇格拉底就處在這種兩難的境地。他為什麼不願逃出去另作打算呢?這具體牽涉到蘇格拉底對雅典城邦所制定的法律的態度。蘇格拉底認為法律具有普遍的正義,它是指導雅典城邦政治生活的最高準則。
如果他聽從摯友克里同的勸告逃走的話,雅典的法律就會對他提出各種責難。這就是判決的本身是合法的,其權威性受到來自個人的挑戰。這樣,雅典城邦難道還能存在下去嗎?退一步講,即使城邦法律所作出的判決是不對的,錯待了對方,就是這樣,也不容許違背法律。這是因為城邦是生育你、撫養你的地方,又在這裡教育你成人。
這樣,你與城邦就如母子之間,母親打罵兒子,即使是罵錯或打錯,難道兒子對母親也回嘴對罵,還手打自己的母親嗎?即便城邦的法律錯判了,也不能以錯對錯,用違背法律損害城邦來對待。應該接受判決,甘願受罰,這就像城邦命令你赴戰場,可能會傷亡,但你也得服從。
不管是在戰場或是法庭以及其他地方,你都得遵守城邦的法令。當然,你也可以向城邦建議修訂其有關法令,使之正確並具有權威性,但既定的法令是不能違背的,違背法律,甚至抗拒執行法律的判決,這比對父母忤逆不孝的罪過更大。按照雅典法律的規定,公民在成年之後,如果不同意這個城邦的法律,任何人都可以帶著家眷和財產遷往任何他願意去的地方。凡是在雅典看到當局如何依法治理城邦的人,就表示他們願意接受當局法令,如果違背了當局的法令,就等於忘記了父母養育之恩。


  
如果當局有不對的地方,而沒有說服當局改正,這是不對的。要是蘇格拉底違背了城邦所制定的法律的規定,具體講,就是不接受裁決,設法逃走,這樣做,其罪要比其他別的人要重,因為他已經在雅典生活了70年,就是表示遵守這裡的法律已經70年了。
雖然蘇格拉底也到過斯巴達等城邦,但他沒有遷到那裡。看來,他對雅典的法制是滿意的。如果蘇格拉底逃跑了,這就違背了他自己的良心,他的友人及弟子也因此受牽連而遭罰。要是蘇格拉底逃到法律森嚴的城邦麥加拉去或底比斯去,他將被看作法律的破壞者,這更進一步證明雅典法庭陪審官對蘇格拉底的控告正確,因為違背法律的人都與蠱惑青年有關,而蘇格拉底的罪狀中就有這樣一條。


  
如果蘇格拉底從雅典逃走,就等於拋棄這個法制良好的城市,這是可恥的。要是蘇格拉底逃到法制十分鬆弛的帕撒利去,蘇格拉底最多也不過談談自己如何偽裝逃跑的故事,以此來取悅于當地的人。最後,蘇格拉底自省:不能將孩子和自己的生命看得高於正義,判決雖然不正確,但原因不在法制本身,而是在於某些控告的人。蘇格拉底認為要是聽從克里同的勸說偷偷地不光彩地逃走,那就是以錯對錯,他自己本人,原本不應受傷害的,也受到了傷害,並涉及友人、城邦及其法制。
這樣,蘇格拉底感到,他將終生受到法律的譴責,就是他死後到另一個世界,那裡也不願意接受他的靈魂。克里同瞭解蘇格拉底上述的看法後,就沒什麼別的話好說了。蘇格拉底不逃走,要遵法就死,成為必然的了。
從道德、倫理的視角來審察,對任何事都是要求達到盡善盡美的境地,信念必須堅定,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挫折或打擊,信念都不能改變,這些都是蘇格拉底恪守不移的準則。因此,他不能因逃走而破壞了自己一生遵守的原則。末了,蘇格拉底對克里同說道:「在沒有找到別的好辦法之前,我不能照你所說的那樣去做,我不能聽從你的勸告,請原諒我。」
隨即,蘇格拉底甚至還說道:「就是那些人要使用比現在更加殘酷的手段,如監禁、沒收財產、殺戮等,我也不願意逃走。」
作為人類的萬世師表,泰西思想界的開創者,古希臘的先哲蘇格拉底視死如歸,義無反顧,英勇殉道,是他閃光生命的巔峰。
2執信「靈魂轉移」古代印度的婆羅門教執信「僧娑洛」,即輪迴,或輪迴轉世。這就是指四大種姓及賤民于輪迴中生生世世永襲不變。後來佛教也承襲了這一教義,但有所發展,認為業報之前眾生平等,下等種姓今生若修繕德,下世可為上等種姓,甚至還可以升入天界。這種輪迴轉世的觀念在我國也十分普遍。
在古代希臘也有與輪迴轉世的觀念相當的看法,這就是靈魂轉移,也可以說是靈魂轉世或靈魂不滅。先哲蘇格拉底是執信靈魂轉移之說的。在西方,這種思想學說或也是由他開創的。
在蘇格拉底行將就刑飲鴆而死的當天早上,在監禁他的囚牢的外面聚了不少的人。其中有蘇格拉底的家屬、朋友、弟子及其他的人。如克里同、阿波羅多羅斯、赫爾摩格涅斯……而蘇格拉底的高足,也是他最滿意的弟子柏拉圖當天因病沒能來。不過後來據翔實可信的記載,柏拉圖在他的恩師被處死後,曾在蘇格拉底的好友那裡,聽到他們講述了當時所目擊的情況。
有關蘇格拉底生平的記述最為可靠的莫過于柏拉圖的一些可信的著作和色諾芬的《回憶蘇格拉底》兩書了。因為他們兩人都是蘇格拉底的門人,特別是柏拉圖親聆蘇格拉底的教誨,並繼承了他的衣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