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蘇格拉底傳    P 30


作者:布老虎
頁數:30 / 56
類別:哲學家

 

蘇格拉底傳

作者:布老虎
第30,共56。
所以,在作戰的危急情況時,能保持冷靜沉着的態度,就可以免遭敵人的襲擊;相反,如果倉皇失措,就容易遭到敵人的追蹤襲擊。」
蘇格拉底除了早年跟隨去薩摩斯島遠征之外,他參戰了三次。在這三次戰鬥中蘇格拉底都表現得英勇頑強,而且不顧自己的安危救助戰友,為他自己贏得了好名聲。蘇格拉底的戰友,特別是他所救助的夥伴,對他的英勇表現及捨己救人的風範都給予極高的評價。從這一角度來審視先哲蘇格拉底,他不愧是人們的表率。
3婚姻、子嗣與家教關於蘇格拉底的婚姻情況,較為確鑿詳細的記載傳承下來的不多。只知道他結過兩次婚。他的第一個妻子叫密爾多,是法官亞里斯狄得的女兒。她出嫁給蘇格拉底時沒有帶什麼陪奩。
估計,當時蘇格拉底正處于青年時代。


  
不幸的是,他們倆婚後不久密爾多就去世了。關於蘇格拉底與密爾多何時結婚,當時他們倆各自年方幾何,以及他們倆婚後的生活情況如何,所有這些,人們都知之甚少。
蘇格拉底在他的妻子密爾多故去後又續了弦。他的繼室名叫克珊狄波斯。他們大概是公元前419年結婚的,那年他50歲。所以在蘇格拉底快飲鴆就刑時,他的妻子帶著三個孩子去探望他見最後一面時,大兒子才17歲,其他兩個還很小,懵懂不知。
因此,從時間上推算,蘇格拉底續絃時已經是人屆中年的後期了。
柏拉圖在他的《斐多篇》中對蘇格拉底的繼室克珊狄波斯有所記述,認為她是一位對愛情始終不渝,十分專一的女性。她在蘇格拉底快就刑前去獄中見他最後一面時,捶胸頓腳嚎啕大哭,悲慟欲絶,這正是愛情專一的表現。


  
在色諾芬的《回憶蘇格拉底》中沒有提及克珊狄波斯是悍婦。不過,也有關於她平日饒舌撒潑,在蘇格拉底的圈子裡將此傳為笑談的記述。但蘇格拉底人格高尚,待人以誠,當然對他的妻子克珊狄波斯也不例外,因此他們倆伉儷之間感情甚篤。所以,當蘇格拉底快要就刑時,克珊狄波斯悲慟欲絶。
犬儒學派的創始人蘇氏的弟子安梯斯忒涅斯曾經詢問過蘇格拉底,他怎麼能同「最惹人煩惱的女人」過日子?蘇格拉底十分俏皮地回答道:正如馴馬師必須馴服最烈性的馬,而不是馴較易馴的馬一樣。他自己的抱負是要能夠與各式各樣的人相處,他續絃之所以選娶克珊狄波斯為續室,就是因為如果他能說服她,就不會有別的人不能培訓了。他們倆伉儷間還有互相磨合的趣事:有一次克珊狄波斯在家指責蘇格拉底每天總是外出與青年交談,根本不顧家。隨即,蘇格拉底又走出家門去和青年們交談了。
他剛一出門,他的妻子就在他的背後從頭上潑下一盆水。這時,蘇格拉底毫無怨尤地說道:「我知道,響雷之後必然有大雨呢!」由此可見蘇氏的幽默和風趣,他豁達的性格也由此表露出來。
在蘇格拉底行將就刑前,他的繼室克珊狄波斯領着他倆的三個兒子到監獄去和他見上最後一面。他的長子名叫蘭普羅克勒斯,17歲;次子和其祖父同名,叫索福羅尼斯科斯,三子墨涅克塞諾斯。蘇格拉底的二子及三子年紀都不大,還處于幼年,少不更事。
由於克珊狄波斯性情急躁,引起兒子蘭普羅克勒斯的不滿。於是蘇格拉底對兒子循循善誘,向他講述了有關父母的養育之恩,不應該忘恩負義,要盡孝道。這是因為「國家對那些不尊重父母的人可處以重罰,不許他們擔任領導職務,認為這樣的人不可能很虔敬地為國家獻祭,也不會光榮而公正地盡其他職責」。這是色諾芬在他的《回憶蘇格拉底》的2卷第 213 中記述的。
由此可知,在古代社會是講究父子倫常規範的,並以此作為齊家之道的。我國傳統倫理道德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訓諭正與此不謀而合。
有關蘇格拉底是如何對自己的長子蘭普羅克勒斯進行家教的,以下再舉出幾則實例:有一次蘭普羅克勒斯惹得他的母親克珊狄波斯生氣了,蘇格拉底看到這種情形,就當場教訓自己的兒子,但他的兒子卻有些不服氣,反而對父親說道:「母親那樣急躁的脾氣,不管是誰都無法忍受!”蘇格拉底說道:「野獸的殘酷與母親的殘酷,哪一種更令你無法忍受?」他的兒子說道:“我看是母親的殘酷更令人難以忍受。」
蘇格拉底說道:「那麼到目前為止,她有沒有咬過你、踢過你呢?有很多人遭野獸咬過、踢過。」
他的兒子說道:「雖然她沒有這樣對待我,但是,就算她能把全世界所有的東西全都給我,我也不願跟她在一起,我實在聽不了她罵人的話了。」
蘇格拉底說道:「你小時候就很頑皮,常說些不該說的話,給你母親增添了不少麻煩,尤其在你生病的時候。」
蘇格拉底的兒子說道:「但是,我從來沒有做過一件事,或是說過一句話,使母親感到羞恥的。」
蘇格拉底說:「你母親說的話,會比演戲時,兩個人的對話還要難聽嗎?”他的兒子說道:「戲是戲,與現實生活不同。演戲時的打罵是因為劇情的需要,不會使對方的心靈受到傷害。」蘇格拉底說:「但是,你應該很清楚,你母親所說的話,並沒有惡意,相反地,她卻是希望你比別人更好,更有出息,你何必生氣呢!難道你認為,母親對你還懷有惡意嗎?」他的兒子說:“我沒有這樣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