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松下幸之助傳    P 51


作者:布老虎
頁數:51 / 61
類別:傳記

 

松下幸之助傳

作者:布老虎
第51,共61。
重建基礎松下明白,單是喚起員工的熱情還不夠,必須用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使他們的熱情開花結果。
首先,他對公司機構進行了重要改革,任命女婿松下正治為副社長,讓其處理大量的事務性工作,以便使自己集中精力考慮公司的重大決策。
其次,嚴格實行以工廠為單位的獨立核算制,並以相應的獎懲制度與之配套。
這些措施很快就見了成效:1949年元月,每個員工的月產值為21000元;到同年 12月,這一產值即上升到 56000元,其增長之快,連工人自己也感到驚奇。


  
松下明白,生產再正常,產品再多,若是賣不出去,也等於是一堆廢銅爛鐵,只會造成損失。於是,他又緊接着抓銷售了。
19492月至10月,他几乎跑遍了日本列島,主動拜訪了各地的代理商和經銷店,力圖恢復戰前的聯盟店體制。
在這過程中,他發現,這些代理商除了同松下電器打交道之外,還銷售其他廠家的產品,因而與松下談不到什麼同甘苦、共患難的感情,而是有利可圖的貨就賣,無利可圖就不賣,決不想方設法拓展銷路。
為了聯絡感情、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松下把與之有業務關係的代銷商組織起來,成立國民共榮會。同時,在幾個大城市成立營業所,分片負責各地區的推銷。營業所之下,又以縣市為單位,設立辦事處,將促銷網絡延伸到全國各地。
不久之後他又覺得,這個辦法雖然好,但是花費的人力和經費都太多。派到營業所和辦事處的人若是能力很強,就將削弱公司的職工隊伍;若是不強,則會形同虛設。而且,辦事處與代理商之間還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對銷售產生不良影響。
為此,19498月,松下又實行了全新的銷售公司制,即與代理商合資建立「國民產品銷售公司」,一縣一個,實行專賣,既節約了人力和財力,又密切了同代理店的關係,進一步落實了「松下是代理店的工廠,代理店是松下的分公司」的宗旨。


  
就這樣,到 1949年年底,松下電器的生產和銷售都已恢復正常。艱難的歲月已經過去,大發展的曙光已顯現在眼前了。
15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如果說二戰的結束使松下承受了數以億計的債務負擔,那麼韓戰的爆發則為他擺脫困境、重振雄風帶來了轉機。
19506月韓戰爆發後,美國即開始嚮日本訂購大量軍用物資,迅速解除了對二戰期間的日本軍需企業的限制,昔日列入另冊的財閥如今成了美軍司令部的座上客。
在此之前,松下既已採取種種措施,將生產和銷售引上正軌。如今有了美國這個大買主,更是全力以赴,發展生產。僅僅一年期間,就為美軍提供了電池、電燈泡以及通訊設備等價值數億元的軍用物資,不僅償清了全部債務,而且還多次給股東分紅,再無人嘲笑他是「借債大王」和「欠稅大王」了。
在軍用品生產的帶動下,松下的民用品生產也出現新的勢頭:19515月開始推出高級收音機,12月又以新型照明用具日光燈開拓了新的財源。與此同時,因二戰爆發被迫中斷的電視機開發也重新納入議事日程,為新的電器大戰做好準備。
此時,松下的目光已從日本列島轉向世界。他已不滿足於做一個日本的大企業家,決心參與全球性的經濟競爭。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決定先赴美國考察,因為二戰後的美國,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都號稱世界楷模。
訪美感受1951年元月18日,松下啟程訪美。
一到美國,那裡電子工業的繁榮景象便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時,日本的電視機生產才剛剛起步,而美國已達到年產 700萬台;而收音機更似上億台的天文數字令人驚嘆不已。由於產銷兩旺,公司的收入自然可觀,一個真空管廠家女工的工資比日本的總經理還高得多。
通過實地考察,松下認識到,與美國比較,日本的電子技術還相當落後;必須引進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先進技術,才有希望獲得迅速發展。一回到國內,他即將原屬第一事業部的電燈泡、日光燈和真空管等部門獨立出來,另外成立第五事業部,專門從事海外電子技術的引進工作。
美國人對於工業產品藝術設計的重視也給了他重要的啟迪。
他發現,同樣結構、同樣質量的收音機,僅僅由於式樣不同,其售價的差距就高達兩三倍。這不由使他想起世人對漂亮女子的看重不是沒有道理。一個女子如果僅僅長得漂亮,若是心地不好,自然不會有多少人喜歡。可是,光是賢淑聰明,缺乏美貌,恐怕也難以使人動心。
最好是既有理想的素質,又有理想的美貌。他認為日用品也是這樣,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已不只滿足於品質好,還要要求外觀漂亮,或者手感舒服。
他認為,日本的傳統觀念必須大大改變。
由於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自古以來講究茶道,對茶具之美要求極高,殷實之家不惜花費上萬元買一隻精美的茶杯。可是對於工業製品,無論是製造者還是消費者,似乎都只求堅固實用,在審美方面並不十分重視。
為了在這方面先走一步,及早趕上西方的水平,松下回國之後,即計劃在公司內成立產品藝術設計部門。然而令他失望的是,全國的大學和專科學校之中,除了千葉大學之外,竟沒有一所學校設立工業產品藝術設計專業。而千葉大學雖有這個專業,但因社會對這方面的人才需求極少,設備很差,師資亦缺,總共只有一名藝術設計教授。
無論是人才還是物品都是這樣,閒置不用時,沒有人認為他或它貴重,等到有人說是有用,其管理者或主人便馬上覺得他或它是無價之寶,無論如何不肯相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