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亞裡斯多德    P 8


作者:布老虎
頁數:8 / 71
類別:哲學家

 

亞裡斯多德

作者:布老虎
第8,共71。
亞里士多德愛老師,更愛真理,「當他發現自己的觀點與柏拉圖不同,並堅信老師的觀點不正確時,他毅然不為賢者諱,不為師長諱,毫不客③氣地批評了柏拉圖。」 有些學者認為,學術觀點的分歧,使柏拉圖對亞里士多德有了看法。按亞里士多德的才華和學問來說,做阿加德米的繼承人是當之無愧的,柏拉圖原來也有這種考慮。但是,為了把自己的思想流傳下去,柏拉圖是不會讓亞里士多德繼任學園主持人的。
而與柏拉圖思想一致的斯彪西波成了合適的人選。這種看法,張尚仁在《古希臘哲學家的故事》中以講故事的形式作了敘述:「在正式確定繼承人之前,柏拉圖對亞里士多德進行了次考核,看他是不是接受了自己的哲學思想的真傳。可是,出乎柏拉圖的意料,亞里士多德不僅頭腦十分清楚,而且善於獨立思考和鑽研問題。結果,柏拉圖在考核亞里士多德對『理念論』掌握得如何時,亞里士多德反而對這種理論提出大膽的批判。」……“對於亞里士多德提出的一系列問題,柏拉圖都是無法回答的。柏拉圖只想讓學生原封不動地接受和傳播自己的理論,他根本不容許亞里士多德對自己的理論提出任何異議。對於亞里士多德提出的批判,柏拉 ① 雅典地區的古稱。
② 轉引自王樹人等主編:《西方著名哲學家傳略》,苗力田撰:《亞里士多德》,山東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1142頁。
① 《哲學史論叢》,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34頁。


  
② E.策勒爾:《古希臘哲學史綱》,山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67頁。
③ 易傑雄主編:《世界十大思想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37頁。
圖暴跳如雷。


  
「那時,亞里士多德的同學和朋友對他的行為都不理解。他們認為,亞里士多德如果繼續取得老師的歡心,就可以做老師的繼承人,這是其他人求之不得的事情。他們勸亞里士多德,何苦去提什麼問題,老師怎麼講就怎麼接受算了,這樣自己還可以得到許多好處。反對老師的觀點,弄不好還會落得一個不尊敬老師的壞名聲。
亞里士多德卻堅定地回答說:『我是尊敬老師的,我尊敬老師並不是為了求名謀利,而是為了追求真理。我愛老師,但我更愛真理。』“那個叫斯彪西波的學生,卻和亞里士多德不同,只知道原封不動地重複柏拉圖的思想,自己絲毫不去懷疑和提問。結果,柏拉圖從原來比較喜歡亞里士多德轉而喜歡斯彪西波,認為只有他才能將自己的一套哲學思想流傳下去。
柏拉圖活到81歲臨終時,正式將斯彪西波立為自己①的繼承人,要他在自己死後掌管這個學園。」
故事化的敘述,使問題過于簡單化了。柏拉圖確定學園繼承人可能還有其他考慮。對亞里士多德觀點的分歧,柏拉圖不會一無所知,不能到最後「考核」時才發現。誰繼任學園,許多人都認為亞里士多德和斯彪西波二人有其一,由於亞里士多德未全盤接受老師的觀點,被否定了;斯彪西波是把哲學與數學等同的維護者,與老師的思想相一致,理所當然地成為學園繼承人。
黑格爾不同意這種看法,他說:「關於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的關係,特別是關於柏拉圖不選擇亞里士多德而選擇一個近親斯彪西波為他的學園的繼承人這件事,第歐根尼曾給我們留下一大堆②無稽的互相矛盾的傳說。」 G.羅伊德更有別論:“柏拉圖死於公元前347年,誰將繼承他在學園中的位置呢?當時有三位候選人,亞里士多德、克賽諾克拉提及柏拉圖的外甥斯彪西波。我們不知當時是什麼條件影響其結果,也不知柏拉圖死前是否有決定或學園中其他人的共同決定,事實很清楚的是斯彪西波被選上,亞里士多德及克賽諾克拉提二人離開了雅典。一些學者認為,亞里士多德之未被選上是因為他的學說不是正統的。
這個說法無法成立,因為斯彪西波也不同意柏拉圖原創的理念理論。
若以是否忠於老師教法為標準,則克賽諾克拉提應被選為繼任者,因為他是柏拉圖三位主要學生中最忠實的。另外一些學者認為,以斯彪西波為繼任者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想將柏拉圖的財產保留在自己家人的手中,若將雅典公民之財產交給亞里士多德這位非公民手中在法律上有困難。
但是這點困難卻在克賽諾克拉提亦非雅典公民繼斯彪西波而擔任第①三任學園主持人時消失了。” 看來,亞里士多德為什麼未當上學園繼承人,還需進一步發掘資料才好找出更合適的解釋。
下面,我們再回到師生的觀點上來。從哲學體繫上看,不管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的批判多麼尖鋭,兩人在哲學基礎和實質上是一致的,至少到最後是一致的。黑格爾說:“事實上柏拉圖卻是得到亞里士多德為他的繼承者,因為亞里士多德是以柏拉圖的意義理解哲學的,不過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是更深刻、更完善的,——因之也就是同時把它推進了一 ① 張尚仁:《古希臘哲學家的故事》,中國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第 129131頁。
② 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2卷,商務印書館,1960年版,第271頁。
① G.羅伊德:《亞里士多德思想的成長與結構》,台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第4頁。